
立储风波
隋炀帝好大喜功,又刚愎自用,在他一意孤行的意志下,大隋王朝已经面临很多内忧外患,但隋炀帝的麻烦还不止这些,在家庭关系的问题上,隋炀帝也有一个棘手的事情需要处理,这就是太子的人选问题,封建时代的皇帝家庭,家事就是国事,太子的人选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事,隋炀帝最初选的太子杨昭性格温和,为人忠厚孝顺,按照他的这个特点,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当大隋王朝的守成之君,隋炀帝对这个儿子也是满怀期待,满心希望他能继承江山社稷。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隋炀帝的希望最后竟然落空了,那么,这里面究竟出了什么事呢?谁又会成为新太子的人选呢?
隋炀帝的二儿子齐王杨简浮出水面,从隋炀帝对齐王杨简的态度,以及齐王杨简所处的环境和身份地位来分析,他的各种条件都很符合隋朝太子的要求,看上去他就是将来继承隋炀帝的皇位,顺理成章当皇帝的不二人选,那么,在一切都合情合理的情况下,齐王杨简最终当上了太子吗?
说到家庭关系,要了解一下儿女的清况。他一共三个儿子。女儿有两个。一般来说,女儿关系不大,姑且不论。三个儿子,老大杨昭,老二叫杨简,老三叫杨昊。箫皇后所生有两个。老三是庶出。隋炀帝基本上对皇后忠诚,不像小说中的那么荒唐。家庭结构简明,不存在后宫争宠的事。开始立储顺利。杨昭顺理成章成了太子,一是生活简朴,从小受到隋文帝的宠爱,在他们身边长大,有祖父母的风格,上活简朴。太子时每顿饭也不过两样菜。二是为人忠厚孝顺,三岁时,有一次在玄武门前玩狮子,正巧爷爷奶奶来了,本可能高兴地迎上去,他看到爷爷奶奶亲近的举动,低头回避了。二人继续勾肩搭背地走,隋文帝感慨,天生长看,谁复教乎?这不是大人教得会的,孝顺表现呢?老人喜欢逗小男孩娶媳妇,隋文帝也是这样逗杨昭。可是杨昭一听,立马哭。隋文帝问他哭什么?他回答为,“汉王来婚时,恒在至尊所,一朝娶妇,便则出外,惧将违离,是以啼耳。”意思是杨谅当年没结婚时在爷爷奶奶身边住,一旦结婚就搬开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长大后,也是这样忠厚孝顺。当太子时,官员有老父老母,保证登门拜访,过节时还有赏赐。二是性格谦和,生下来不会发脾气,从来不大喊大叫,再严重,也不过说。这样的头儿,多讨下人喜欢呀。
可惜,他有大毛病,身体不好,长得特别胖。他也有心脑血管疾病,大业二年死在骤起骤降的过程中,隋炀帝巡游时,太子监国,还得去朝拜,隋炀帝在洛阳时,他得去朝拜,过了几天,得走了,他舍不得离开,就请求多住几天。隋炀帝让快回去,拒绝了。杨昭反复恳求,一次次地跪,反复站起来,骤起骤降,病发作,一病呜呼,享年23岁。给了谥号。立新太子,要知道,小儿子杨昊在大业二年出生,母亲是妃子,那么真正立的只能是老二杨暕,他是唯一的人选择,不存悬念。他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深得隋炀帝的喜爱,当时22岁了,立为太子是洽如其分,事实最初,隋炀帝也是立为太子。还特意地任命柳謇之为齐王长史,这人能喝酒,这是天生的外交官,柳謇之是固宁的外交使节。这人还特慷慨,得到赏赐,直接散给亲人,这个人当长史,是想进一步,提升齐王的人气。那么,大臣们呢?在太子杨昭去世后,大臣来拜齐王杨暕的人络绎不绝。
杨暕没有顺利接班,立太子的事无限期推迟了,杨暕没有危机意识,表现就差了。三个错事,让隋炀帝无法容忍,一是纵情声色,骚扰百姓。柳謇之只有杨暕不喜吹,觉得这人不好玩,就排斥柳謇之,自己任命几个人,去寻找声色犬马。这些人打看齐王旗号,去为非作歹。拉姑娘走,玩腻了,就直接送回去。玩马,喜欢名马,当时与西域通商,就到陇西去找名马,这些人直接抓起当地酋长,勒令找来最好的名马。杨暕听过,也觉得太不地道,让送回去,这些人不可能送回去。他们直接接到家里,说成是齐王的赏赐。京城与边疆部在传他的丑事。
更要命的是,杨暕跟隋炀帝争起了美女。乐平公主四处搜罗美女,一次找到柳姓美女,让隋炀帝纳为妃子,隋炀帝当时没在意,没给正式答复。乐平公主以为不要了,乐平公主觉得不进宫可惜了,就把这个人推荐给了杨暕。杨暕当然笑纳了。这本不是什么事儿。可是,隋炀帝想起了这事来了,找到乐平公主,要让柳姑娘进宫,乐平公主只好说在齐王那儿。“帝不悦”,隋炀帝不高兴,齐王整天这样,不好呀。何况他在心中把这人当作自己的人了,现在儿子来争,这是大逆不道呀,生气。
其实这时他是在考验期,做任何事都应该前思后想,如果真小心的话,至少要问问姑姑,为什么不推荐给父皇?如果知情,就不能要。这说明他太放肆了。三是跟隋炀帝争猎物。没多久,杨暕与父亲一起去打猎,打猎时,隋炀帝让他领骑兵围起来,把猎物往中间赶,确实去了,没有告诉隋炀帝,自己打起来了,特高兴,派人献给隋炀帝表功。隋炀帝不高兴,他火了。跟身边的人说,怎么这么笨呀?一头都打不到。他们就说,是齐王围起来了。这让我想起咸丰,是四阿哥当年与六阿哥间挑选一个当太子,道光让他们一起去打。老师就让他两手空空地去,就说自己不忍心在春天杀生。果然,老六射了许多猎物,老四空手回来了。道光也奇怪,问他,老四就把这些一说,道光选择了老四。与杨暕放在一起比比,就知道杨暕的问题出在没脑子,太爱出风头了。隋炀帝是喜欢出风头的人。他喜欢天下人都不如他,聪明的人就应该投其所好,让皇帝抓多的,抓大的,如果做得好,天下就是自己的。可是他是个人英雄主义者,不顾皇帝的感受,怎么不引起隋炀帝的反感。
隋炀帝怎么处理杨晾呢?隋炀帝不提这事了,开始找茬。这事容易,不久一件事来了,当时具令不能离开这个县的。可是当时杨暕喜欢伊阙县令皇甫诩,被举报了,隋炀帝派士兵去太子府邸,要排查其他过错。杨暕一件丑事出来了。还是私生活的问题,韦妃子去世了,偏偏喜欢上了韦妃的姐姐。韦妃的姐姐嫁给了袁某。齐王怎次办?没让人家离婚,与人家私通,生了女儿。关键是找过相面的来看相,把韦姐姐也放在里面。看相的看了一圈,觉得对她情有独衷,就说这人有皇后命。齐王就想,得当太子呀。可是,齐王瞎琢磨,不立太子,是大哥杨昭还有三个儿子,会不会直接让孙子去当太子。这也有可能,他就想不如把三个侄子干掉。杨暕想了一个办法,厌胜。没咒死,一搜查就出来了。这些罪行揭露出来了,隋炀帝先把那些人处斩,好多官员流放了。
柳謇之当长史,当初吩咐过,“若齐王德业修备,富贵自当钟卿一门,若有不善,罪亦相及。”要是调理好,好处是你家的,如果没调理好,他犯错,你也跑不掉。当时人们只认为是前句,没想到应验的是后半句。柳謇之承担了责任,除名为民了。齐王本身,不能杀呀。因为隋炀帝儿子少呀,三儿子还特小。万一老三活不了,最后,隋炀帝不就找不到接班人。所以,隋炀帝说,“不然着,当肆诸市朝,心服明国宪”。恨不得杀掉。怎么办?任命齐王为京兆尹,不给任何权利。还派一个武将整天看着,只要犯错,就汇报。等于监禁了。还把齐王手下全部换成老弱病残。庚质,是庚季才的儿子,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齐王府,现在隋炀帝责备他,这是对我不忠。庚质回答说,臣事陛下,子事齐王,实是一心,不敢有二。这说法应该巧妙,但隋炀帝还是贬了他。因此,隋炀帝立太子的事,就给耽搁下来,直到隋炀帝被杀,也没正式太子,这是奇特的事。隋炀帝当皇帝辛苦,国力相讯速增强,甚至极盛,但也有这样的问题处理地失败,这些都很严重。当时被掩盖,一旦隋国力扩张受阻,就暴露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