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肿瘤免疫研究的需求不断成长,免疫活性模型的使用率也不断升高。这些模型包含了同源模型以及基因工程鼠模型 显性癌基因或是肿瘤抑制基因造成的肿瘤生长 GEMM最早是在80年代开发出的技术,也担任了免疫疗法评估中重要的角色。 第一个基因移转小鼠的研发是在发现克隆基因可以整合到老鼠基因组并成功繁衍后发现的。最初显性癌基因是通过GEMM来表达,但却形成了自发性肿瘤。第一个基因移转小鼠被命名为肿瘤鼠,能够表现出乳腺特异性启动子控制的特定V-HRas癌基因。 90年代初期,基因敲除的技术已经成熟,成功制作出GEMM,但因为缺乏肿瘤抑制基因而造成肿瘤生长。 这些年来,GEMM提供了许多癌症研究与转译肿瘤的知识,这篇文章将探讨GEMM最主要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免疫肿瘤模型的使用方法。 自发性肿瘤模拟出人类首要的肿瘤生长 GEMM免疫治疗评估中最常用的功能是这类老鼠有完整的免疫活性与健全的老鼠基质。另一个有用的功能是肿瘤生长的方式,是自发性而非植入老鼠体内的。 这代表着肿瘤生长的方式是将会与人类的肿瘤生长方式相似,同时也拥有类似免疫抑制与躲避免疫系统监控的特性。因此GEMM可以用来测试癌症发展的完整性以及评估刺激哪个部份的免疫系统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 大量的模型汇集涵盖许多的适应症 因为多年的研究成果,使GEMM成为一种能够涵盖许多适应症的模型,相比较之下,较新的人源小鼠模型就没有办法。现在大量的GEMM模型能够涵盖的适应症包含了:肺部、前列腺、乳房、结肠、胰脏。而同源模型虽说也有大量的汇集,但却只能显现出一定数量的细胞系。 适合生物机制研究 GEMM的主要使用方面在于观察肿瘤生长以及使用的局限性。肿瘤的自发性使得模型成为理想的生物机制研究对象,但对于药效评估来讲用处不大。每一只老鼠的肿瘤成长速度都不同,没办法达到100%的外显率,肿瘤成长的潜伏期也有可能特别长。 药效研究既复杂又昂贵 GEMM的药效测试非常复杂,每只老鼠能够使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因此在预测治疗时效方面会变得困难。一组老鼠需要花很长时间繁殖和研究,因此造成了复杂又昂贵的问题。相比之下同源模型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但也不是所有的模型都有这样的问题,有些还是能够提供有效的药效测试,例如MMTV-PyVT老鼠就有如下特点:
这都能让模型在操作上变得简单。这些模型能够显现80-90%转移到肺部的情况,让它在临床研究阶段变的非常实用。 只能用在类似老鼠的生物来评估 另一样GEMM的缺点就是老鼠终究不是人类,也代表着一些人类限定的免疫疗法将没办法在GEMM上做测试,除非有老鼠的直系同源能够被拿来利用。老鼠的生物学与人类大不相同,尤其在免疫疗法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若要测试人类相关的药物就必须用人源化模型才可以。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提供一个简单的介绍使您明白为什么应该(或者不应该)使用GEMM模型来帮助你的研究。 |
|
来自: ccchengphd >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