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的统治确实不咋样;入主中原不足一百年都被赶跑了,当年为了打中原,前后花了近五十年。离开却只是几年时间。而且这一百年之间一直不稳定,从忽必烈到元顺帝,这98年之间就历经五世十一帝。反观满清在中国的统治;从1644年入关到1912年关门;共267年12帝;从1840年开始,历经内忧外患又折腾了70年,得到大量汉族士大夫的极力拥戴,即使孙中山一开始也给李鸿章上书,希望参与改革;没有得到许可和任用,而后才独立搞革命的,言外之意一开始孙中山也想帮助满清的。曾经太平天国,声势浩大,统治了南边十四个省;大半个江山了,因为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以及手下的湘军、淮军等汉军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等清朝才得以持续。这些对蒙元来说想都不敢想。 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644年,其实基本上都在关外折腾,就进不了关;打不过关宁铁骑。可是因为李自成干灭了明朝,占领了北京;崇祯挂了;吴三桂投降满清,放满清入关,李自成才败亡的。满清的江山来的太容易了。后来和南明打了几年,基本上就是在各种屠杀,这点倒和蒙元很像。不过南明实在太窝囊了,空有那么大的地盘,没组织过什么像样的抵抗,倒是郑成功顶住了。 其实终满清二百多年,一直都有人在搞反清复明,尤其前面一百年闹腾得,是满清皇室心头的噩梦,好几次差点杀进皇宫了都。这些人最后演变为青红帮。要说满清得人心,那是扯淡;直到今天人们还对它是否正统还在争议,以至于连正式的清史都没有,主要是清史稿和一些地方编的清史。 满清人似乎很善于统治,清朝的历代皇帝如果按照古代王朝的标准来看,都是没有昏君的、也没有出现权臣、宦官、后戚乱政等情况;除了慈禧,也没有出现女人专权的情况;更没有亲王拥兵、藩镇割据等。也就是说把历代以来关于皇权争斗、宫廷斗争那些事基本上都解决了。这些事可谓折腾死历代王朝了,可是清朝似乎并没有特别做些什么就把这些困扰几千年的问题解决了。 有人可能要说鳌拜、年羹尧、吴三桂等人了;这些人都发生在清朝初年,而且很快就解决了,对清朝的稳定没有发生什么影响,甚至反而加强了它们的统治。尤其在打败吴三桂、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后;满清的统治可谓达到巅峰。 最让人恶心的就是满期搞发型统一;这个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葩。即使像欧洲人也搞过留胡子这些,基本上是贵族象征或者自愿。满清入关后,那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此死了很多人。可是不得不说这个奇葩的举动,对统治上亿的汉人起到了很大作用,首先在心理上,其实满人和汉人长相上没多大差别,就是发型着装上一看就知道,人就这么奇怪,短发的时候会看不起长发,长发的又会看不起短发;一样了总有点相似感,认同感。就像南北朝时北周宇文氏让所有汉人改鲜卑姓一样,的确产生的良好效果。当然,当时并没有强迫老百姓都得改,主要是贵族。所以,剃头这个事也产生了认同作用。 更重要的是,满清人对汉文化的积极吸收。满清在入关前,就已经和汉人有了很多接触和融合,因为当时东北已经有很多汉人了。著名的范文程就是东北汉人;而今有人骂范文程是汉奸,这个怎么说呢,个人觉得有些过分了。范文程打小就在东北长大,和满人接触很多,反而和中原汉人没多大联系。这个就像现在很多在美国长大的华裔二代三代一样,他们更认同美国而不是中国,他们甚至连中国话都不会说。如果某一天中美开战,这些人更可能会站在美国的军队里。 满清虽然有自己的文字语言,但是清楚知道自己的文化劣势;虽然大搞满汉阶级区分,但是仍然重用大量汉人,尤其早期东北汉人之后的汉八旗,康熙皇帝就是汉人女子所生。到后来满清很多人既不会说满语也不会满文;都汉化了,仅存的就是满姓,到清亡后,很多连满姓都没了。足见汉化之深。反观蒙古人,基本上还是怎么来的就怎么回去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蒙元时候,汉人很少能够当兵和当官;尤其南方汉人这类机会几乎没有,后期被迫恢复科举了才有一些南方人进入官场。蒙元始终和汉人保持距离,这么整,自然离心离德了。 如果满清没有遇到世界格局大变化或者满清能够及时跟随世界格局的变化,说不定今天我们都还在大清朝呢。我们今天单纯看满清统治的稳定性,还是值得后世认可和研究的。说满人彻底汉化了么,没有,今天东北仍然还有很多地道的满人。但是满人皇室非常懂得随机应变,入关时能够及时抓住李自成入京立足未稳的机会,策反吴三桂;进了北京第一件事就是为崇祯发丧,这点非常聪明,包括后来康熙祭奠朱元璋,保护明皇陵等。不像其他王朝,挖前朝的皇陵、烧掉前朝的宫室,不过在杀前朝皇室这点上满清做得过之而无不及。在形式上,满清还是得到了很多汉族士大夫的认同的。看最后溥仪能够寿终正寝,也是特别能随机应变的。 可能有人会说清末改革问题,太保守固执了;其实包括慈禧在内,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够做到的改革了。否则1840年之后也不能再撑70年。时代有时代的局限性,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完全评估古人。很多事都是积重难返,不是几个人可以说变就能变的。就像李鸿章最后说的,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