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瘦西湖应该怎么玩?

 若荷9p16ojzsov 2017-11-21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古城扬州的瘦西湖,从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它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卷石洞天、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月观、小金山、钓鱼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景区等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就是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在摄影师的眼中,扬州美丽的园林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都是摄不尽拍不完的题材。而对于我,这里的瘦西湖更具有吸引力。我一直为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所诱惑,尽管还没到农历三月,我已经迫不及待地下扬州了。来到了我国著名的古典名胜古迹——扬州瘦西湖。

一踏进园门,一股浓浓的水乡气韵扑鼻而来。此时正是春分时节,好多的花儿还未来得及开放.而兰花草丛中的郁金香却已开得正艳,还有那满树的桃花也不逊色,争相开出红白妖艳的花朵儿来.正对着瘦西湖南门的是一条灰白色的石板路,路沿湖边蜿蜒升展,两旁烟柳如织,桃花泛泛,正所谓,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争春,莺歌燕舞,一派江南水乡之美色。

看烟柳下的湖水,碧波微荡,湖面宽广平静。游船一个接着一个荡漾在湖中,年轻船娘的歌声和游人们的笑声回响在湖面上,在这样的景致下,此时也不失我从脑海里掠过扬州古代才子郭士璟的:“皓月登空风景幽,大江千里一扬州。遥分数色三山起,四光清水万倾流。画舫不迷随代路,高楼应照美人愁。来去清影随心赏,短笛横萧夜未休。”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首先来到了湖中的一座小金山,小金山门前的那对狮子很有特点,不显肃然威严,而是憨笑迎客。小金山是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小金山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书屋、棋苑、月观都集中在这里,正如古人诗云:“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

小金山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最西端的钓鱼台。钓鱼台原称吹台,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因乾隆皇帝在此钓鱼,便改称为钓鱼台了。据说还流传着一段民间佳话呢。相传当年的乾隆皇帝逛到这儿,不知怎么的就来了钓鱼的兴趣。于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鱼杆。可是瘦西湖里的鱼却偏偏不听话,平日里一呼百应的乾隆皇帝钓了半天,就是没有一条鱼上钩。这下陪同的扬州盐商着急了,当即悄悄选了几个水性好的水手带着活鱼潜到水下。举着荷叶,靠荷茎来换气。上面的乾隆鱼杆一落,下面的活龙鱼就被挂上了钩。这下乾隆爷自然是龙心大悦了。

来到瘦西湖当年乾隆游湖专用的御码头,上船去游览瘦西湖美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从船上看沿岸的柳绿黄花,由于是个多云的天气,远处腾起的雾气,让瘦西湖看起来很有水墨画的意境;那座16个孔洞的桥也值得流连,想象着八月十五的月亮倒影在16个孔洞的情形,也蛮奇妙。小船漂流在湖面上,五亭桥就好像湖的一根腰带。这座很具特色的美丽的桥,已经成为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五亭桥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而桥下则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厚实桥墩,和谐地把南北方建筑艺术,把园林设计和桥梁工程结合起来。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先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在钓鱼台南边的椭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白塔高27.5米,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远远看去白塔亭亭玉立,如妩媚动人的少女站里在那里。魏魏的白塔也正好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左看右看都似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在那里。相传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儿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呢。

由五亭桥至白塔转至湖沿,湖水悠悠缓流。湖岸琼树连枝,来得较早,琼花未开,但满树都打着琼花的蕾儿,正欲含苞待放。此刻我可以想像得出:满树琼花争相开放,那时那刻定是天下无比了。隐隐记得有位诗人说过:“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的豪语。相传隋炀帝为了来一睹扬州琼花的风采还特地蒙着面纱来的呢。赏过琼花地,我不知不觉来到了最富有水乡特色的二十四桥处,刚跨上桥头,我的脑海里就飘出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经典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并且联想起古代美女身着素衫裙衣站在皓月下,在桥头边手抚笛萧轻歌曼舞的景象。一连串的想像不由让我万分感叹起旧景何在?为何去而不复返了?默默徘徊在二十四桥的中央,心儿有些零落。不知是感叹时心中陡升起的惆怅扰乱了我?还是见景思物睹物思人的意识侵袭了我?不管何事,此时心也蒙胧,意也蒙胧,神也蒙胧。一切景象把我带回了唐朝,带回到乾隆皇帝下扬州那段时光里。此时,我的心境无法言说,有一种茫茫无羁的怀旧依恋,一种在烟柳下,桃树旁,湖水边那种依依不舍的依恋。

那为什么叫二十四桥呢?带着疑问我认真聆听着过往团队导游的讲解,遗憾的是没有答案。三、四个导游说得差不多,二十四桥的来历有多种解释,但都没有确切的考证。这座二十四桥是在参考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于1986年重建的,它长24米,宽2.4米,上下两端各有24个台阶,左右两侧共有24根雕柱和栏板。二十四桥附近的熙春台、望春楼等景观也是陆续重建的,形成了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我踏上二十四桥,默默数着台阶,果真是24。手扶桥栏,仿佛触摸着历史,闭目静思,体会着那明月高挂,香粉佳人,歌舞升平的场景。从杜牧的诗篇还可以品出,扬州的佳景不光在烟花三月,在仲秋月圆的夜晚同样使人心醉,正如古诗所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文、图 沈海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