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燕 |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梦之雪 2017-11-21

把握文本结构首先需要从阅读输入阶段开始。在高中英语课堂里使用最多、最频繁的文本就是教材中的课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教材中课文的文体除占主要份额的记叙文、说明文外,还包括戏剧、访谈、应用文等,有些语篇结构特征相对复杂。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文本结构教学,培养学生的文本结构意识,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结构的能力。


1


熟悉常见文体的

基本文本结构特点


不同体裁的文本具有基本的文本结构特点。例如,叙述文一般由背景、主题、情节和结局等成分组成。说明文结构模式有比较—对比结构、问题—解决结构、原因—结果结构、时间顺序结构、列举结构和描述结构。


人教版教材中课文中占比最多的就是记叙文和说明文。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在接触此类文体的文本之初就帮助学生分析其基本文本特点,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记叙文、说明文学习过程中知己知彼,迅速把握文本结构。即使碰到结构复杂的文本,也能做到由此及彼,透过表层的文字,厘清文本脉络。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中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为例。本语篇文体为纪实类记叙文体,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唐山大地震的前后。语篇结构清晰、语言鲜活,具有纪实性记叙文本的鲜明特点。教师在本课阅读教学中,应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及各部分大意与关键细节之后,就其文本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归纳纪实记叙文体的鲜明特点,帮助学生掌握该类文本的结构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

(1)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2)To achieve the purpose, in what way does the author organize the passage?

学生通过对写作目的的分析可以体验文本写作目的,及作者为达到该目的组织文本的方法与特点,归纳记叙类文体主要构成成分。


之后,教师可以追问:

Is this way of organizing such a passage helpful for achieving its writing purpose? Why or why not? 

从文体写作目的达成度方面引发学生对文本结构的思考与评价,培养思辨能力。


对本文结构的梳理可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类似语篇学习中快速解读文本结构特点。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以下简称《必修二》)中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及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以下简称《必修三》)中“Come and Eat Here”  等记叙文体的课文都具有类似的结构。


此外,对于教材中若干戏剧、访谈、应用文等结构相对复杂的文本,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该文本结构。


例如,教授戏剧类课文时,教师可以按照戏剧里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层次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结构;


教授应用文体的课文时,教师可以从应用文的功能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帮助语篇功能得以达成的框架结构。


再如访谈类问题,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4 课文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为例,这是一篇以媒体工作为主题的访谈。文本由问、答组成。新手记者前后提出了 8 个问题,老板一一作答。文本貌似是问答的堆砌,实际上 8 个问题按照提问方向分为三组,分别针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新闻采访基本程序及采访注意事项,如此构成了文本的框架结构。


学生学习本文时,教师可以牢牢抓住这种“问答”的文本特点,以提问方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结构。


例如,教师可以首先提问:

(1)Is the reading passage a story or a conversation?

(2)How many people are in it?

(3)Who are they?

(4)Where are they?

(5)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裁、主要人物与主题。


随后,教师布置阅读任务:

(1)Find out the questions Zhou Yang asked.

(2)Underline all the questions.

(3)Put all the questions into several groups.

(4)Decide which aspect each group is about.

由此,学生通过检索、分类理清了文本结构,同时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了阅读对话类文本的经验。


2


掌握梳理文本结构的

有效方法


(1)标题的利用


语篇的标题皆与主旨相关。人教版的课文都有标题。其中有的标题一目了然地揭示文本内容,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中的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Standard English and Dialects'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鲜明的标题,在阅读文本前,启发学生预测文本结构,在培养学生预测能力的同时,引起学生对文本结构的关注,培养其文本结构意识。


对于有悬念的标题,教师可以在读后让学生利用文本结构,准确提取线索,解释标题,在引导学生利用文本结构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其分析、解释的思辨能力。


例如《必修二》中 “The Band That Wasn’t” 讲述了Monkees乐队的成长经历。这篇课文首先引出 “How do people form a band?” 的问题,然后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先陈述一般乐队的发展规律,然后着重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 Monkees 与众不同的成功轨迹。语篇的标题初看晦涩难懂。但是,当学生了解了文本主旨,文本框架结构后,会迅速搜索到解释标题的线索,给标题以清晰的解释。因此,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需要针对文本结构,让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建立各段落之间的意义连接,然后再就标题提问。


人教版教材中还有一些课文设有子标题。例如,《必修三》Unit 1中的主课文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就设有 Festivals of the Dead, Festivals to Honour People,Harvest Festivals,Spring Festivals 四个子标题,以“总—分—总”的形式描述了世界各地不同主题的节日。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问:

1)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e first and last paragraph?

2)How many kinds of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3)How do you know that?

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结构,同时关注子标题对于构建语篇结构的作用。


(2)段落的利用


教材中的语篇多由自然段组成。段落间的衔接体现了语篇的逻辑,是作者写作目的的达成手段,体现出文本的组织层次。段落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分析文本的宏观组织结构。


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段落安排及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框架构造。


例如上面提到的 “The Band That Wasn’t” 的语篇由四个自然段构成。第一段引入话题,第二段讲述一般乐队,第三、四段讲述 Monkees,整篇文章分为三个层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归纳总结各段意义,然后再按逻辑关系将四个自然段分为三个层次,由此把握语篇整体脉络。


(3)提示词的利用


英文中很多词汇和词组在句子间起到连接作用,表达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分析文本微观结构很好的帮助。


例如,表示因果关系的 because, since, therefore, as a result;表示递进关系的 moreover, in addition, besides;表示分总关系的 in a word, to draw a conclusion;表示先后顺序的 firstly, secondly, finally 等。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把握这些具有连接功能的词汇的作用,并以此为依据抓住语篇脉络。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一文中,学生可以通过  “At about 3:00 am on July 28, 1976” “At 3:42 am” “Soon after the quakes” 等表示时间的短语感受到文本以时间为顺序,构成了行文的基础框架。


再如 Monkees 的语篇第三段以表示转折关系的 However 开始,预示着这一部分与前面所述内容的对比关系。文本中表示逻辑关系的语言是提醒文本结构很好的信号,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利用这些提示词抓住文本结构的学习方法。


(4)思维导图的利用


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总结等手段,概括语篇的内容与结构时,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思维导图往往以一个主题为中心,以直观图的方式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展示出来,并很直观地展示出各信息与主题,及各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整理从文本获取的信息。思维导图具备凸显关键词、放射状呈现知识节点的特征,能够发挥呈现文本框架的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本框架结构。如上文中提到的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时间、事件、人物心情等线索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清晰、直观地展示出文本的基本框架,生动地描述出文本中各部分的关系,并总结出关键信息。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是学生梳理文本结构的有力帮手。尤其是碰到内容复杂的文本,利用导图边读、边记、边总结、边梳理关系不失为理清结构的好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