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和《黄帝内经》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吗?

 昵称30816128 2017-11-21


用《黄帝内经》的理论能解释通《伤寒论》的条文吗?


中医的第一笔,是太阳运动规律。中医的源头是易经,还有河图洛书。第一笔,是写在易经里的。


(一)岐黄、扁鹊为代表的岐黄派,和神农、伊尹、张仲景为代表的方剂派,同源而不同流。根源上,都出自易经。如果一个学中医的人,连易医同源,都理解不了,或者根本不了解。建议改行。可能不是吃这碗饭的料。


(二)《黄帝内经》不是不懂方剂不用方剂,而是认为,方剂毒太大,非不得已,最好不要用。所以,《黄帝内经》里面,讲了三百六十五种证,却只给出了十三个方子。也就是内经十三方。岐黄派认为,临床上,第一治神,第二养生,第三针灸,第四汤药。需要上汤药的情况,基本上,都是病的太严重,非毒药不能攻邪,才不得已用汤药。《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中医方剂学里面,君臣佐使这一基本原则,最早是出自《黄帝内经》。


(三)用《黄帝内经》的思想,当然可以解释通《伤寒论》。


(四)不读内经,一辈子琢磨方剂的中医生,好点的,可能会成为一名庸医,不努力的,大概会成为废柴医。


(五)一些小年轻中医生,不要没事就给人乱吃药。中药也能吃坏人。尤其是大部分青年中医生,连《黄帝内经》都读不懂的情况下。辩证对了,毒药致病。辩证错了,毒药致人。问题是,现在的大部分中医生根本不懂辩证。


(六)中药≠中医,方剂师≠中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