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十六岁,乘一列回乡的火车,去改写20世纪

 昵称39636210 2017-11-21

即将到来的“双11”,在一百年前就是个重要的日子。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俄国是这场战争中人口最多的参战国,也是第一个走入革命和战败深渊的国家。1917年,是改写俄国命运的一年,也影响了一战的本质。而此后数十年的欧洲政治、社会和文化进程,也都可以将这一年作为故事的起点。

1917年的俄国,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要从一趟回乡火车之旅说起。

电影《十月》海报

一次春天的火车之旅

在1917年的4月9日傍晚,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带着他的妻子和追随者娜佳,还有他的三十名同志, 登上了一列从苏黎世车站出发的德国火车。

柏林当局在这个人身上寄予了厚望,批准了这次从中立国瑞士穿过德国领土的秘密之旅,并为他们前往俄国的旅程提供了物资准备。当时除了第二国际以外,知道他的人寥寥无几。他只是以“列宁”的笔名在小范围发行的左派外围刊物上发表一些时事文章。

展开剩余81%

自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德国外交部一直在秘密支持协约国后方不同政见者的革命活动。柏林并不关心这些革命者各自的政治目的,只是把他们看作可以从内部削弱协约国力量的战略同伙。为了配合柏林在协约国内部煽动革命的战略野心,早在1914年,在中立国的德国外交官就已着手草拟俄国革命激进流亡者的名单。列宁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这些名单中是在1915年。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

踏上这趟回家的火车之旅时,列宁已经四十六岁。

他生于1870年,最初生活在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父亲是世袭贵族和省教育总监,1886 年死于脑溢血。随后他和家人迁居到喀山母亲的家乡。灾难在下一年接踵而至,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行动而被捕处死。他因为哥哥的死而更加卷入马克思主义者的圈子。在因参加反对沙皇的示威而遭到喀山大学开除后,他继续保持着政治兴趣,在俄国的首都学习法律。考试结束后,他以律师的身份积极投入到革命运动当中,逐渐开始接触俄国社会民主党人。1897年2月,他从欧洲返俄后被作为政治犯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流放的三年中,他进行了广泛的革命实践,并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来迷惑沙皇警察。这个名字很可能是位于西伯利亚的勒拿河(Lena)的谐音。

从1900年起,列宁到西欧居住,起初在瑞士,后来到了慕尼黑。1905年,由于俄国第一次革命的风潮和沙皇随后颁布的《十月诏书》,列宁回国,但很快在当年12 月被迫再次流亡,并持续了十二年之久。

1914 年以后,他生活在苏黎世。这座瑞士最大的城市在当时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避难所,它是少数没有卷入欧战的地方之一,交通和通讯却四通八达,并且还有着庇护不同政见者的传统。大批盼望革命的欧洲左翼激进分子在这里临时栖息,他们常常就实现无产阶级乌托邦产生争论不休。1917年,当终结了罗曼诺夫王朝和在俄国延续千年的君主制的“二月革命”在俄国彼得格勒爆发时,列宁正在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在苏黎世公共图书馆里写作。

“二月革命”标志着欧洲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第一次成功推翻了一个主要的独裁政权。列宁发现了他的机会。不能再像1905年那样错过影响革命的时机,这次他再也不想浪费任何时间, 而是要尽快回到俄国,实实在在地加入进去。

经过了一个多礼拜的火车之旅,1917年4月16日,列宁抵达俄国首都,在那里受到布尔什维克支持者们的热烈欢迎,当列车抵达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时,他们唱着《马赛曲》,挥舞着红旗并献上鲜花。列宁回家了。

革命的代价,不一定是流血

此时,俄国的政权更迭业已发生,但事实上新政权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变革的期待与希望,这对于4月初返回俄国的列宁来说再好不过了。

临时政府部分出于协约国的压力而决定继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战,但是到了1917年7月中旬,俄军的攻势在反击下完全瓦解,死伤惨重。军事上的失败不仅使得军队分崩离析,还促使它企图从内部推翻临时政府。当时的俄国总理克伦斯基失去了各方的支持,叛乱不断,布尔什维克成为最大受益者。

列宁在1917年使用过的假护照

夏秋之交,保守战争之苦的俄国情绪愈加不稳定,伏尔加河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与农民的暴力事件相比,布尔什维克最终夺权的“十月革命”基本上没有流血,它是通过一次大胆而小规模的政变推翻了临时政府。但是,为了巩固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的地位,巨大的代价在后面。

1917年11月25日,俄国与同盟国签署了停战协定。列宁早已冷静地看到,俄国在一战中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但同时失败中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不仅当初俄军的失败使布尔什维克得以夺权,现在完全退出战争也是拯救布尔什维克的唯一道路。

列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外部和平,包括接受德国提出的极为苛刻的条款,它令俄国失去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3%的铁矿,89%的煤矿……于是,俄国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被征服的国家。此后,帝国崩溃、革命风暴、暴力冲突,这些相似的情形遍布欧洲各个战败国。一战结束,对于战败国来说,只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

以上内容摘自:

《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

作者: [德] 罗伯特·格瓦特

译者: 朱任东

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暴力冲突完整图景

战争不会带来秩序

只会令人们渴望秩序,胜过渴望自由

本期编辑:Aisha

书影拍摄:许益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