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天圆地方

 愚人道缘 2017-11-21

同尘散人:


天圆地方


以前不懂这话的涵义,只是单纯的认为,

古人太没科学概念,

地明明就是圆的,哪是方的?

天明明是无边无际的,怎会是圆盖形呢?

其实无知的是我自己,没有搞懂这话的涵义.


早在春期时代的曾子就曾说
天圆地方 根本不是说天地的形状
而是阐述一种阴阳的特性表现
天若是圆的 如何能盖满方形的地呢
岂不是地的四个角落要露在天外吗

三国时的赵爽也说过:
天动为圆,地静为方,此配阴阳之义,非实天地之体也。
天不可穷而见,地不可尽而观,岂能定其方圆乎?

单居离 问于 曾子曰: 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 
曾子曰: 如诚天圆而地方, 则是四角之不揜也....

曾子认为天圆地方 是简称
真正的意思是 天道曰圆 地道曰方
多加一字 意思就明白了
原来天圆地方 是哲学的思想 
是抽象概念 并非指实际的天地
 
天圆地方不是先哲对宇宙的科學观点
而是经由“内证”所提出来的 细微的宇宙真相 




灵童师兄:


「且來!吾語汝。參嘗聞之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內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內景,吐氣者施而含氣者化,是以陽施而陰化也。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者,品物之本也,而禮樂仁義之祖也,而善否治亂所由興作也。



《天文訓》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水曰內景。吐氣者施,含氣者化,是故陽施陰化。天之偏氣,怒者為風;地之含氣,和者為露。陰陽相薄,感而為雷,激而為霆,亂而為霧。陽氣勝則散而為雨露,陰氣盛則凝而為霜雪。


非洲野猫:


师兄证得境界,随喜赞叹。


同尘散人:


师兄总是用正能量看待事,
此乃真正修道心怀,
这种能量能散发并感染周遭空间,
也形成论坛的风气.
我以前常常待在XX阁,
现在那边乌烟瘴气,实在是待不下去,
灵童师兄早就告诫过我,诚然如此.


kekelb:


猫兄宽容,子甲师兄慈悲,阑珊处师兄智慧,灵童师兄博学,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有清静家园的清静氛围!


孔雀开屏:


说得真好!


非洲野猫:


大道本来如此,我们一起努力,回复本来。


fyg246:


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局限,这是事实。所谓“天动为圆,地静为方”本身就说明了这种局限性,古人以自己所处之大地为中心,想当然地认为地是静止的、是平整的,而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绕着地球在运动,日月并举也是这种想当然的一个实例,实际上二者差着两辈呢。


同尘散人:


天圆地方,在远古民智未开之时,或许是对宇宙自然的一种初浅体认,但慢慢演化成中华哲理,儒道思想的骨干,天圆地方就成为超乎自然,形而上之道.

月亮是地球的行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日与月成如您所说,二者差着两辈呢,但造物主却在冥冥中,却有个巧安排,那就是两者距离之比等于两者直径之比,所以在天上看起来,日月二者一般大,妙哉!几乎不可能的机率.


天圆地方思想被道家借用,转化为性命之说.

圆以象天,一气流行,浑然天理,无修无证,所以了性。方以象地,两仪变化,天人合发,有增有减,所以了命。

无为以修内,有为以修外,修内者性也,修外者命也。上德者,先圆而后方;下德者,先方而后圆。




wei:


好高深,旁听学习,希望有一天能理解。


同尘散人:


师兄过奖.
其实我所说的.全是由经书撷取而来.我所做的,只是梳理裁剪我所要的,众鸟筑巢,材料皆取自天地,形虽各自不一,然却各有其天地.


fyg246:


是的,而如您所说的另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妙处则是,地球刚好有足够巨大,巨大到置身其中的人类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脚下的大地是平直的,于是乎,‘地方’在认知上得以确立。 


痴生浮尘:



同尘散人:


师兄好!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好心境, 学习!


"大到足够巨大 ",这句话有意思.
天地维度,取决于观察者大小,
观察者太小,地由三度变成二度,
观察者太大,地由三度变成四度,
在微观尺度下,电子自由进出空间,
量子现象出现. 
在更高维度空间内,
是灵与神的世界........ 
维度问题太深奥,不谈也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