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书摘

 真问 2017-11-21
1.        好公司的两个标准一是它做的事情别人做不了;二是它做的事情自己可以重复做。前者是门槛,决定利润率的高低和趋势;后者是成长的可复制性,决定销售增速。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宁要有门槛的低增长(可持续),也不要没门槛的高增长(不可持续)。门槛是现有的,好把握;成长是将来的,难预测。

2.        寡头的力量回顾过去5年,寡头垄断行业的利润增长往往不断超出预期,而市场集中度低的行业则常常陷于恶性竞争和价格战的泥潭之中。白色家电(空调、冰箱和洗衣机)和黑色家电(电视)两个行业的不同发展历程就是最好的明证。所以,投资制造业时更应关注工程机械、核心汽配、白色家电这样的寡头行业。分析技术变化快的行业时不必看市场占有率,而要看是否适应最新的杀手级应用的

3.        逆向投资是最简单也最不容易学习的投资方式,因为它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品格——品格是无法学习的,只能通过实践慢慢磨炼出来。投资领域的集大成者大多数都具有超强的逆向思维能力,尽管他们对此的表述各不相同。

4.        还有些股票,涨的时候让你豪情万丈,跌的时候让你肝肠寸断,这样的股票不碰也罢,因为还没研究透。买股票之前问问自己,下跌后敢加仓吗?如果不敢,最好一开始就别买,因为价格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5.        其实,大多数的高估值板块都是“吹”起来的,未来从来不会有他们吹嘘的那么美好。A股的情绪波动容易走极端,因此“人多的地方不去”是至理名言。

6.        几年来各机构对医改的认识似乎没有多少改变,还是只看到了医保覆盖面的扩大,没看到医改对药价的打压。日本过去20年人口老龄化这么严重,医药产业规模的年度增长率还不到1%,就是因为政府对药价的不断打压。

7.        当然,任何投资方法都有缺陷,逆向投资的短板就是经常会买早了或者卖早了。买早了还得熬得住,这是逆向投资者的必备素质。投资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市场中没有人能够卖在最高点、买在最低点。

8.        但是,让我们仔细想想,做投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投资中影响股价涨跌的因素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两点,一个是估值,一个是流动性。估值就是价格相对于价值是便宜了还是贵了,估值决定了股票能够上涨的空间,流动性则决定了股市涨跌的时间。

9.        我一直跟很多人讲长期投资如何如何,但得到的反馈是“长期来说我们都死了”。投资行业中很多人说,A股已经10年不涨,日本更是20年跌了80%,这种长期没赚到钱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你买的时候股票估值已经很高了,2001年A股的市盈率是50倍,1990年日本的市盈率是70倍,如果你当时以10倍的市盈率购买,也就是以当时日经指数40 000点的1/7买入,那么成本在日经指数6 000点。日本股市经历了垮掉的20年和这么多的负面消息,现在日经指数还有8 000多点,说明只要买的时候足够便宜,就不用担心卖的时候卖不出去。

10.    公司有四种:好的、平庸的、烂的、看不懂的;股票也有四种:被低估的、合理的、被高估的、估不准的。人的知识、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看不懂的公司占了一大半。在看得懂的公司中,估不准的又占了一大半。看得懂又估得准的,被高估的占了一大半。看得懂、估得准又没被高估的,烂公司占了一大半。剩下的股票中,合理价位的平庸公司又占了一大半。所以,一般情况下能找到被低估的平庸公司或合理价位的好公司已属不易,能买到被低估的好公司更是难上加难。可惜的是,当市场涌现大批被低估的好公司时,大家一般都在忙着斩仓。

11.    我一直觉得一定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投资的风险:一种风险是本金永久性丧失的风险,一百万投进去,之后损失了十万、二十万,再也不回来;还有一种是价格波动的风险,可能短期会跌但也会涨回来,波动的风险是投资者必须承担的。

12.    如果把我过去十几年的投资分析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以及为什么要现在买。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是估值的问题,第二个是公司品质的问题,第三个是买卖时机的问题。

13.    在建立研究方法之前,必须区分清楚“赌赢了”和“赌对了”是两回事。很多人以短期结果来倒推过程的正确。在股市中,短期来说,正确的过程可能给你带来糟糕的结果,错误的过程可能给你带来不错的结果。如果要让过程正确和结果正确达成一致,就必须经历一段很长的时间。一种正确的过程和方法,能够以较大概率保证你在5~10年中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但在6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范围内,有时候你用一种正确的方法做,可能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14.    索罗斯不是个简单的趋势投资者,他最厉害的是拐点投资,他可以在事前把拐点看得非常清晰。2009年年底我曾去他们公司访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的交易员当时很强调的一个概念:最拥挤的交易。

15.    在估值、品质、时机这三点中,其实我对时机把握得很差,我选时经常不对,但是我能够坚持不付过高的估值,不买过贵的股票。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只要足够便宜,长远看问题都是不大的。

16.    股票的回报并不取决于它未来增长是快还是慢,而是取决于未来增长比当前股价反映的增长预期更快还是更慢。这里有股价是否已经反映了所有的好消息或者坏消息的问题。

17.    美国做价值投资,有时不得不买一些品质一般的公司,因为价值投资总是要买低估值的东西,而美国是一个定价相对合理的国家,所以你买的那些低估值的东西,在某些人看来真的就是一堆垃圾,例如钢铁、制造业。美国的制造业是很夕阳的,因为它已经被整个掏空,搬到中国来了。但是事实证明,在美国,低估值的“垃圾”公司的长期回报率显著地高于那些外表光鲜亮丽的高估值的“成长股”。这个现象在韩国也是一样。

18.    当然这个不包括一些“中字头”的央企,它们的垄断是国家给的。国家授予的垄断意味着它的定价权受到政策限制。我们并不喜欢垄断本身,我们喜欢的是垄断带来的定价权,所以定价权受限制的垄断没有意义。

19.    我其实特别怕这种政府鼓励的行业,因为政府的基因和创新的基因往往格格不入。硅谷的苹果、Facebook、谷歌……没有哪家是政府扶持出来的。中国如果在10年前就把互联网定位成国家大力扶持的战略产业,今天的互联网可能就是国有企业的天下,中国也就出不了百度、阿里、腾讯这些伟大的公司了。

20.    电动车最后成功的是特斯拉(Tesla),而且它的技术路线和2010年热炒的那些技术路线都是不一样的,它的技术路线是几千块小电池并联在一起。当时市场炒作新能源,每个人都说自己是比亚迪的供应商,后来调研结果显示,只有卖**的老阿婆没有撒谎——她真的为比亚迪食堂提供早餐的肉**,比亚迪根本就没有向当时大家热炒的那些A股厂商采购过。

21.    如何判断公司的品质?首先是看行业的格局,不要有太多人做,做的人多了,竞争自然就激烈了。银行之所以好赚钱,就是因为虽然中国有**小小两三千家银行,但全国性的银行没有多少家,主要的市场份额都在上市的这十几家银行手里。

22.    全世界市值最大的汽车公司是丰田,而不是宝马和奔驰。可以看到,虽然宝马卖得贵得多,但是曾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丰田的净利润率超过宝马,说明汽车业更多是靠规模效应和精细化管理,宝马的品牌溢价还不足以带来比丰田更高的利润率。

23.    我作为一个基金经理比较愿意读到的报告,是把一个公司与他的直接竞争对手作比较的报告,这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现在看10篇报告,有9篇都是孤立地讲这个公司多么多么好,和竞争者的比较都是一笔带过,这样的报告对我其实帮助不大。绝对的好没有意义,一定要和别人比较。我一直强调胜而后求战,愿意买已经把竞争对手打趴下的公司,而不是战而后求胜,在百舸争流中猜赢家。

24.    2013年最火的行业是传媒,因为电影的票房很高,但是“电影的商业模式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探讨。作为一个内容行业,电影的特点就是它的利润缺乏可预测性和可持续性。这个电影可以有十亿票房,下一个电影可能就只有三亿。观众的口味是在不断变化的,特别现在80后和90后是看电影的主力军,他们的口味是很难把握的。

25.    这种颠覆性的、技术变化快的行业,是很难在事前知道谁是赢家的。并不是行业增长快就能随意购买股票。这个逻辑在2013年的市场中是不被认可的,大家只是想着要买符合转型的公司、快速增长、有远大未来的公司,但是这种逻辑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26.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能够把行业到底竞争的是什么说清楚,把这个行业是得什么东西得天下弄明白。比如说高端酒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中低端酒得渠道者得天下。中低端酒的品牌忠诚度没有那么高,就看谁的渠道铺得更广,管理得更精细。

27.    对于多数人而言,对待选时的正确态度应该是避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试图“抄底”或者“逃顶”上。

28.    极少数。对于多数人而言,只要把估值掌握好,把基本面分析好,淡化选时,长期来看投资回报就不会差。

29.    投资理念VS具体知识如果把投资比成项链,那么投资理念就是线,对公司、行业的具体知识就是珠子。只有珠子没有线的人是行业专家,但不是行业投资专家。只有线没有珠子的人是投资学家,但不是投资家。二者只能选其一时,珠子更有用一点。所以一些没有投资理念的人短期业绩也可以很好,因为刚好找到了一个大珠子。对研究员而言,珠子更重要,但研究员应该是行业投资专家而不仅是行业专家,所以也要有一定的投资理念来把对行业公司的知识串在一起。对基金经理而言,线更重要,但只有线没有珠子很容易成为眼高手低的理论家,必须通过不断地调研保持对行业、公司动态的了解。

30.    从行业配置的角度看,有的行业集中度高,两三个龙头企业就占据了行业中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研究这样的行业就像数月亮一样简单;有的行业集中度低,参与竞争的企业多如繁星,要把行业的竞争格局搞清楚就像数星星一样困难。

31.    早在1977年巴菲特就说过,股票不过是穿着股票外衣来参加华尔街化装舞会的、长期资本回报率为12%的债券。想清楚了这一点,对股市进行逆向思维也就容易了。

32.    成长陷阱许多人认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因此成长是硬道理,要买就买成长股。的确,最牛的牛股一般都是成长股;然而,最熊的熊股也往往是“成长股”。许多国家(包括A股)的历史数据表明,高估值成长股的平均回报远不及低估值价值股,原因就在于成长陷阱比价值陷阱更常见。

33.    估值过高最常见的成长陷阱是估值过高——高估值的背后是高预期。对未来预期过高是人之本性,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统计表明,高估值股票业绩不达预期的比例远高于低估值股票。一旦成长预期不能实现,估值和盈利预期的双杀往往十分惨烈。

34.    技术路径踏空成长股经常处于新兴行业中,而这些行业(例如太阳能、汽车电池、手机支付等)常有不同技术路径之争。即使是业内专家,也很难事前预见哪一种标准会最终胜出。这种技术路径之争往往是你死我活、赢家通吃的,一旦落败,之前的投入也许就全打了水漂,这是最残酷的成长陷阱。

35.    无利润增长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中,无利润增长大行其道,以烧钱、送钱为手段来赚眼球。如果是客户黏度和转换成本高的行业(例如C2C、QQ),在发展初期通过牺牲利润实现赢家通吃,则为高明战略;如果是客户黏度和转换成本低的行业(例如B2C电商),让利带来的无利润增长往往不可持续。

36.    成长性破产即使是有利可图的业务,快速扩张时在固定资产、人员、存货、广告等多方面也需要大量现金投入,因此现金流往往为负。增长得越快,现金流的窟窿就越大,极端情况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成长性破产,例如拿地过多的地产商和开店过快的直营连锁(特别是未上市的)。

37.    盲目多元化有些成长股为了达到资本市场预期的高增长率,什么赚钱做什么,随意进入新领域、陷入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因此成长投资要警惕主业不清晰、为了短期业绩偏离长期目标的公司。当然,互补多元化(例如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和相关多元化(横向完善产品线和纵向整合产业链)的公司另当别论。

38.    树大招风要区别两种行业,一种是有门槛、有先发优势的,成功引发更大的成功;另一种是没门槛、后浪总把前浪打死在沙滩上的,成功招致更多的竞争。在后一种行业中,成长企业失败的原因往往就是太成功了,树大招风,招来太多竞争,蜂拥而至的新进入者使创新者刚开始享受成功就必须面对无尽跟风和山寨。例如团购,由于门槛低,稍有一两家成功,一年内中国就有3 000家团购网站出现,谁也赚不到钱。即使是有门槛的行业,一旦动了行业老大的奶酪引来反击,一样死无葬身之地,例如网景浏览器(Netscape)的巨大成功引来微软的反击,最后下场凄凉。

39.    新产品风险成长股要成长,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然而新产品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相应的风险是巨大的,收益却是不确定的。强大如可口可乐,也在推新品上栽过大跟头。稳健的消费股尚且如此,科技股和医药股在新产品上吃的苦头更是不胜枚举。科技股的悲哀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常常不被市场认可,医药股的悲哀则是新药的开发周期无比漫长、投入巨大而最后的成败即使是业内专家也难以事前预知。

40.    寄生式增长有些小企业的快速增长靠的是“傍大款”,例如有的是为苹果间接提供零部件,有的是为中国移动提供服务,在2010年的“中小盘结构性行情”中鸡犬升天,又在2011年跌回原形。其实,寄生式增长往往不具持续性,因为其命脉掌握在“大款”手中,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议价权。有些核心零部件生产商在自己的领域内达到寡头垄断地位,让下游非买不可,提高自己产品的转换成本让下游难以替换,或者成为终端产品的“卖点”(如英特尔),那些事实上已经具备核心竞争力和议价权、成为“大款”的另当别论。

41.    强弩之末许多所谓的成长股其实已经过了成长的黄金时期,却依然享有高估值,因为人们往往犯了过度外推的错误,误以为过去的高成长在未来仍可持续。因此,买成长股时,对行业成长空间把握不当、对渗透率和饱和率跟踪不紧就容易陷入成长陷阱而支付过高估值。

42.    能否区分真假风险往往也体现了一家机构的文化和水平。1987年10月,美国股市一天狂泻23%,高盛的风险套利部门损失惨重,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微笑着对团队说:“公司对你们充满信心,如果你们想加仓的话,就去做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竞争对手所罗门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在黑色星期一之后解雇了套利部门的所有员工。

43.    博傻游戏玩久了,骗子越来越多,傻瓜就不够用了,还不如在低估值和基本面的双重保险中寻找安全边际。

44.    保罗·琼斯(Paul Jones)是我最尊敬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他的座右铭是“失败者才在亏损股上越跌越买、摊低成本”。

45.    简单地说,价值投资就是当股票价格低于公司内在价值时买入,当股票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因此,价值投资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所买的公司的内在价值应该是相对容易确定的。

46.    价值投资的第二个基本条件:所投资的公司的内在价值应该相对独立于股票价格。

47.    价值投资的两种定义第一种定义是相对于投机而言,强调价格低于价值,其实就是投资。巴菲特说“所有的投资都应该是价值投资”就是此意。另一种是相对于成长投资而言,强调买的公司须有资产、利润和现金流,而不仅仅是未来成长的可能性来支撑其价值。海外机构用的大多是第二种定义。

48.    许多精选个股的人对宏观分析嗤之以鼻。其实,宏观分析和投资策略对大资金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所谓经济周期,就是周而复始的;周而复始的东西就有规律可循,有规律可循的东西就可学。

49.    对于大资金来说,行业配置对总体投资收益的影响常常比精选个股更为重要。一个好的荐股逻辑包括三点:估值,这只股票为什么便宜(估值水平与同业比、与历史比;市值大小与未来成长空间比);品质,这家公司为什么好(定价权、成长性、门槛、行业竞争格局等);时机,为什么要现在买(盈利超预期、高管增持、跌不动了、基本面拐点、新订单等催化剂)。同样的道理,行业配置的逻辑框架也不外乎估值、品质和时机这三个要素。

50.    现在和10年前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正在迅速削弱。过去10年我们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市场份额,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低成本,而这个成本优势在今后5~10年内很可能会被大幅度削弱甚至丧失。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五个: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环保成本的上升;土地成本的上升;资源和能源成本的上升以及人民币汇率的上升。这些因素在过去5年、10年中不断地累积,在过去两三年中进一步加速。

51.    好的基金经理是一种稀缺资源,这在对冲基金业特别明显。国外那些能收5%的管理费、45%的业绩提成的基金,本身对客户来说是关着门的。像复兴科技的大奖章基金,后来逐步把大家往外推,退钱给客户,最后只管理自己员工的钱。所以很多时候向对冲基金进行种子资本投资,目的是得到容量的权利,真正好的对冲基金经理是不会盲目追求规模的,因为对冲基金的主要收入来自业绩提成,而不是管理费。

52.    中国对冲基金业面临的挑战,首先是工具不足。有两条路让你做,一条是你做对冲,必须要卖空。海外大多数的散户买了股票以后,这个股票不是在他的名下,而是在券商名下,这样经纪商可以把客户的券借出去给对冲基金卖空。中国市场的股票都在个人名下,券商没有权力把客户的券借给阳光私募卖空,只能借自营的部分,这样可借的数量就少,成本就高,也就很难对冲。

53.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中把国家竞争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依靠资源或廉价劳力);2.投资导向阶段(大规模产能扩张,政府起主导作用);3.创新导向阶段(政府应无为而治);4.财富导向阶段(社会已富足,强调公平而非效率,社会价值挂帅,实用主义减弱)。

54.    网络上不少人喜欢以阶段4的欧美国家为参照,把处于阶段2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说成一团漆黑、一无是处,其实,我国社会经济在这个阶段遇到的许多困难和问题,发达国家在阶段2都经历过,没必要妄自菲薄,对未来失去信心。

55.    有些人认为中美体制不同不可比较,那我们就看看印度的例子。印度和美国一样有民主制度、司法独立、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印度的腐败、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现象比美国多得多,背后的原因还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差距。蛋糕不够大时,怎么分对一部分人都很不公平。

56.    什么行业最能代中国参与世界竞争呢?能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行业应具备如下特点:本土市场巨大;横向已形成国内寡头垄断;纵向已实现产业链整合;相比国际竞争对手具有显著的规模和性价比优势(品牌和渠道优势目前还谈不上)。

57.    伟大企业是竞争而不是补贴出来的,因此在自由竞争阶段不应该对新兴行业的中小企业补贴;通过市场竞争产生民营寡头后,说明“内战”打完了,胜利者要代表中国参与“外战”了,这时国家对民营寡头在跨国并购、进出口信贷、国际渠道建设和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等多方面的支持是必要的。

58.    许多人热衷于研究美国,其实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美国根本就不是一个路数,日本、韩国的产业升级道路才是中国应该走的,转型必须依靠和发扬既有优势,而不是好大喜功地超前发展所谓的新兴行业。本来打乒乓的人看到别人踢足球赚钱更轻松,就草率决定转型踢足球,令人无语。国际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转型不该由行政力量强推,那样容易对新兴行业揠苗助长、对传统行业自毁长城。

59.    约翰·邓普顿说,“这次不同了”(This time it’s different)是英语中最昂贵的四个字。人性的弱点总喜欢把短期的事情长期化,乐观起来就是“黄金十年”;碰到困难时却又觉得从此再也看不到光明了,因为“这次不同了”。其实,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总是起起伏伏、周而复始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60.    “作为一位投资经理,要战胜市场、战胜同业,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个是独立性,一个是前瞻性,一个是大局观。过去十多年,我遵循这些原则做价值投资,比较喜欢逆向思维。很多时候我的想法和投资思路会与其他人不同。”总结自己十余年的投资经验,邱国鹭如是说。

61.    “目前投资界有一种倾向,就是好行业再贵都拿着,其他行业再便宜也不看。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因为历史事实证明,没有绝对的好行业和坏行业,只要有超预期的东西出现,投资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62.    邱国鹭对“大局观”的定义是,对国内外的政策、经济形势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他坦言,为了弄清楚投资和出口在未来国家政策中的地位,自己曾经把一份中央机关刊物上领导人的文章读了不下10遍。而他对医药和银行两个行业的投资前景的分析判断,也将他的大局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63.    许多人认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邱国鹭却特别强调现在:“我始终信奉加尔布雷斯(Galbraith)说过的一句话:以为自己能够预测未来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另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