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 | 李铁:要用改革的思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火树银花5 2017-11-21

编者按: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应中国恒天集团之邀,对楠溪新区开发进行调研,对温乡城等楠溪新区重点启动项目以及整个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本文是根据李铁先生的谈话整理而成


政府和市场共建智慧城市是未来的大趋势。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的积极性要远远大于市场,而市场的创新又远远优于政府。各级政府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有很多思路,而市场有着发展智慧城市的巨大机会。传统社区和智慧社区最大的区别是,智慧社区是和地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智慧地产,怎样在智慧地产中把智慧元素组合在一起,对我们来讲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当前,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考虑和社会资本合作来破解智慧城市建设资金使用难题,因为企业为了获利会把任何一项科技的应用效果放大到极限,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技术变革,来拓展技术应用空间,满足最大的需求。在这背景下,资金应该从哪里来?我认为应该面对市场、面对企业。从日本、韩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的智慧城市管理经验来看,绝大部分智慧城市项目是由公司来组建的。如果我们能把智慧城市所需资金的主战场面向社会,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将有助于政府服务部门及时跟踪社会需求,并相应调整技术变革的产品和方向。事实上,最近这些年一些新的互联网公司筹集资金非常快,如果政府能充分将智慧城市项目进行精准定位,开展市场化服务,提高运营效率,其实就不用担心资金筹措。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资金的筹措路径关键是取决于市场,取决于我们设计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否针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如果我们认准了这些目标,我们的智慧城市会更迅速地获得资金、获得收益。


我国需要打造的是基于互联网、智能技术的系统化的智慧城市,不仅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人在城市中生活更加方便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城市的发展目标更符合低碳、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真正有效地解决了,资金来源并不是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应制订引导性的政策,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变革,甚至将我国的智慧城市经验从国内推广到海外。


智慧地产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房地产商把智慧城市要素植入房地产市场,通过智慧地产来打造智慧城市,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对地产商来说,在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如果能够通过科技品牌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塑造智慧地产的品牌,就一定会在竞争中遥遥领先。对智慧城市建设来说,智慧地产能够改变智慧城市碎片化的现状,使家庭、社区、园区、地产和整个智慧城市形成系统、高效而有机的组合。智慧地产需要突破企业追求自身短期利益的障碍,探索新的智慧城市发展道路。


目前,各家企业“各唱各戏”,没有哪一个智慧社区中真正能做到让大部分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企业有机发挥作用。谁能做到呢?只有两个主体能做到,一个是政府,因为政府要对整个社区、城市的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可以通过智慧网络技术,提供公共产品。还有谁呢?就是地产商。当地产商从开发商向运营商转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各种智能方式,在一个地产空间实现社区所有智慧元素的组合,这就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智慧城市要实现以人为本,怎么样以人为本呢?其实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满足每一个城乡居民的需求上,来解决居民的就业、就学、就医以及生活方便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我们把智慧城市仅仅看成高大上的政府政绩的话,那么智慧城市的效率就会大幅降低,资源就会大量浪费。因此,只有真正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才有可能激发更多创新技术和产品的诞生,也会带动整个需求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智慧城市要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紧密地结合。从国际经验来看,我们这些年不仅开展中欧城市化合作,而且和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展城市化合作,我们看到的经验是,智慧城市发展要永远和低碳、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永远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联系在一起,永远和提高人在城市的密度联系在一起。所以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恐怕是智慧城市不可回避的一个大前提。


智慧城市要充分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怎样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我们现在注意到,有很多城市政府把智慧城市建立在政绩观的理念之上,这样做会出现很大问题。


其一,智慧城市的内容不仅仅是涉及到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更多的是关系到怎样通过市场化来满足我们城市居民各方面的需求。虽然政府的公共服务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它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


其二,国际上很多智慧城市由企业来管理,像智慧城市科技手段运用方面,企业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政府,企业会把各种科技手段、创新的效用发挥到极致,因为它有市场和利益的需求。所以我们知道互联网不是靠政府产生的,互联网产生于企业,产生于市场。所以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PPP方式来购买企业的服务,这才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正途。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不但要非常重视企业的作用,而且一定要知道企业才是主导,政府要做的是发挥各种政策平台的作用,来引导智慧城市企业的主导性作用。企业能够带来无限的变革推动无限的革命,政府是做不到的。


其三,政府在数据普及性、即时性和真实性难以支撑智慧城市建设。政府的数据中有大量都会沉淀,并且政府的功能跟市场不同,受利益机制推动市场功能是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而政府的投入没有利益动机,数据在政府手里一定会闲置,会降低数据利用效率。另外,数据分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数据沉淀在很多部门,打破数据分割需要破解很多制度性的障碍。同时政府数据存在真实性问题,并且数据源已经远远落后于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移动端数据的发展。政府中积压的城市数据从来源、真实性、即时性上没有足够能力来承担智慧城市建设。而市场以每个人为元素,打破传统由抽样填表等形式获得数据源的方式,根据智能手机对个人行为的记录,例如,消费记录、出行记录等,把所有信息汇总在终端后台,可以做到实时更新。这种普及性和即时性是政府平台很难做到。


智慧城市要推动改革创新。我们也知道,所谓智慧城市严重的依赖于数据,各类的数据端。那么我们现在的数据端大概存在两类,一类在政府部门,但是在部门的分工中,封闭在各个部门的数据库里,没有向社会开放,没有实现部门间的开放,没有实现统一的整合。怎么能通过改革来打破部门的数据分割现象,实现整合,并向社会服务,这是智慧城市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前提。


智慧城市的数据基础是新媒体、新移动端数据源。我们知道传统的数据库有一大部分属于上报数据,但是新的数据更多来源于每个人,每一部手机,每一座基站所覆盖的网络和所有的信号,甚至包括未来的北斗卫星信号。这会改变我们对整个社会数据的认识,会大大推动以人为本的数据端建设,会更真实的体现人在空间中发生的各种变化,比如就业变化、产业变化、生活和消费的变化,一切变化都可以通过移动端来描述。比如我们的即时支付系统、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将会对我们产生新的影响。

来源:城市中国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