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流年深处柿饼红

 依依书吧 2017-11-21


  晚秋时节,朋友相邀去香山赏红叶。记得上次去北京香山看红叶,还是18年前的事。当时自己还年轻,与几个朋友挤着公交车晃晃悠悠将近二小时过去,登山、赏秋、激扬文字,记忆已有些模糊了。


  此后再未去过,只是在图片和视频里欣赏每年的香山红叶,无论叶肥红瘦、草长莺飞,都似乎与我很远。带着这份久违的念想,决心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顺便吐纳一下空气。



  心念已定,便于周六上午与几个狐朋狗友驾车去爬山赏秋。驱车一个多小时,尚不能看见香山门径,抬眼观瞧,前方道路已被游人堵死,想必香山只能是看人、看车不能看红叶的,于是转而驱车往房山进发,避免扎堆旅游是我一贯的做法,也符合清净心思的初衷。


  几个人按照地图上的指示,驾车来到了一个叫做龙门山的森林公园。


  想着这森林公园,肯定少不了森林,有森林定有红叶,看着停车场稀稀拉拉的车辆,心中窃喜我们选对了地方,于是便欣欣然拾级登山。


  几个人相互鼓励,爬高走低,蜿蜒曲折地来回攀登了三个小时,满山只有一些叶子发红的低矮灌木,并无想象中的高山红叶。为了满足手机屏幕的饥渴,于是蹲下身子,用手机拍了几张红色叶子,了事。


  徐徐下得山来,道路两侧变成土坡和农田。


  田地里有尚未砍伐的包谷杆、尚未拔除的西红柿藤和架子,地上匍匐的藤蔓上还缀着些橘红色的大南瓜,田间地头、渠畔路旁间或立着一些杂树。朋友的小儿子眼尖,看到了远处斜坡上的柿子树,闹着非要吃柿子。



  远远望去,满目憔悴的山坡一片萧肃,只有那黧黑树干的树冠顶端挂满橘红色的柿子,那分开的枝杈如同高擎的手臂在手指伸开处缀满了红色耀眼的繁星,在苍凉寂寞的清秋中,那种红色是如此耀眼,那样璀璨,那样的醉人,瞬间便觉得,看这个比起香山红叶也许更有味道,更有情趣。


  爱附庸风雅的人可不要小看这土得掉渣的柿子,它不仅仅是陕北的红枣、新疆的葡萄、东北的花生这样的土产,更是艺术家眼中的香饽饽。


  古人对柿子可是情有独钟,记得一个人的文章中提到说柿子有七德:一寿长,二多荫,三无鸟窠,四不生虫,五霜叶红,六嘉实,七落叶肥大。


  柿子可以充饥,我们小的时候还用来伴着炒面吃。叶子肥大可以用来焚烧,小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一根细竹子,将地上的叶子一个个攒起来,举起来像个鸡毛掸子一样,然后用手一撸,全部进到筐子里了。


  秋冬季,天寒地冻万木萧索的时候,孤零零悬挂在枝头的柿子,是一些燕雀的粮食,因此,家乡人在收获柿子的时候,多少都会留下几个,让鸟儿也有的吃。


  所以柿子在满足我们口腹之欲的同时,也养育了不少的鸟雀,这种功德自然也是不小的。清末民国初年的画家非常喜欢画柿子,一方面借助于“事事(柿柿)如意”的寓意,同时还有着对柿子七德的揄扬,更与柿子在万红落尽时挺立枝头的欢喜。


  记忆中齐白石、吴昌硕、林风眠画的柿子比较多。每个画家画的柿子各有千秋,吴昌硕的柿子扁平,齐白石的苹果柿子又红又大,娄师白的柿子繁盛、热烈。


  李苦禅的柿子最是其丑无比,全无喜庆之意,似乎充满苦涩,是我不喜欢的,一如他的名字,现在人都讲禅茶一味,他的禅却要去苦中求。当然他的“苦”取自佛家的“苦集灭道”四谛,并非受苦,本人只是当年听到他的名字望文生义罢了。


  既然柿子这么高大上,这么能入名流法眼,我今天也不妨附庸风雅一回,说说柿子的一些故事。



  老家富平有五大特产特别知名——柿饼、琼锅糖、九眼莲菜、奶山羊和墨玉石,除此外柿子醋、面粉和红薯粉条也是极佳的。柿饼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品相最好的,这是我的判断。


  富平柿饼生产制作历史悠久,至于有多悠久,村子里最老的老人也不知道,县志里也语焉不详。


  但我听朋友讲,远在天津的一个口味比较刁的人,最喜欢吃柿饼。从淘宝、京东等各种渠道搜罗了全国各地的柿饼去尝,最后还是最喜欢富平柿饼,所以每年不惜代价、不远千里购买富平柿饼。


  这富平柿饼的品相好是有历史传承的,日本和韩国人历史上就喜欢吃富平柿饼,似乎是当时的遣唐使带回去的。到现在,各地的客商都要不远万里专门购买富平柿饼。


  说起柿饼,老家的人肯定会自豪地说:我们富平的柿饼最好。


  这似乎是被历史选择的结果,不是老家的人吹牛。


  过去富平柿饼享有和西湖龙井、福建大红袍一样的待遇,是封建朝廷的贡品。


  老人们讲,全国最好的柿饼在富平,富平最好的柿饼在庄里和觅子、淡村、南社——即石川河、赵氏河两岸。


  其中最好的三株在富平觅子乡姚北村,所产柿子制成柿饼,放入泡好的西湖龙井茶中,即可化成糖水,润肺生津、健脾化痰、止咳、美颜。清代至民国时期即常年有官府兵丁专门守卫这三棵柿子树,防止旁人偷食或燕雀啄食,收获季节,即有专业人员采摘,削皮,晾晒,入翁发酵,冬至后出翁,以冷藏方式专供京师。



  文革时,即有人举报这三株树的罪恶,认为是“四旧”,是专供帝王享用的余孽。于是,这三棵树就这样无辜的被红卫兵小将们砍伐了去。


  更让人可恨的是,这些人竟然将斩草除根这样的手段学到了家,将树砍了还不甘心,还将树根也刨出来烧掉,这种“除恶务尽”的精神确实让在下“佩服”到咬牙切齿。说起这件事情来,老家的人都直摇头,没有人不表示惋惜。


  这种惋惜,一如我当年参观富平老家大将王翦陵寝时的惋惜和愤怒一样。大将王翦是秦统一六国的重要将领,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王翦在率领秦军打败六国联军,消灭韩国,击败燕国赵国联军,占领河东大部分土地、城池后,感觉年事已高,便多次申请告老还乡。得到恩准后,便回到自己的家乡和封地富平美原,整天摘柿子,做柿饼,享受田园之乐。


  他的儿子王贲继续带领秦军灭掉了魏国。这时,六国中只有距离较远已经衰败不堪的齐国和南部的楚国是统一六国的最后障碍。


  秦王嬴政决定先攻取距离自己最近、且实力较强的楚国。于是派李信和蒙武率军20万进攻楚国,结果秦军被楚国名将项燕击败。秦王无奈,只得派人去请老将王翦出山。


  正在柿子树下捡柿叶的王翦听闻秦王派人来召,赶紧从后门回家,躺在床上接见了使者,称病不愿出征,秦王使者屡请者三。王翦知道违拗不过秦王,便给秦王提出三个要求,如果答应则出马,不答应就不出山。


  三个条件:

  一是给自己的儿子加官进爵;

  二是多赏赐田宅名马;

  三是要自己率领秦国所有军队出征,并充分授权自己统领三军,三年为期。王翦肯出山,胜利就有把握,于是秦王满口答应。


  王翦在近70岁高龄,统帅秦国60万大军,号称80万,向楚国进发。誓师大会在今天西安灞桥一带举行,老将王翦长髯飘飘,顶盔掼甲、罩袍束带、手握虎符,面对排山倒海的三秦健儿,振臂一挥,一时间灞河断流,秦岭为之动容,站在白鹿原上的楚国细作,吓得当时就尿到了裤裆里。时至秋季,灞桥两岸柳树已没了颜色,只有田畔的柿子树上挂着红红的柿子。



  王翦带领大军从蓝天经商洛出武关,一路浩浩荡荡进击,另外悄悄派儿子王贲带领精锐部队从河南和安徽一线南向开进。


  进军途中,王翦走走停停,一边吃喝玩乐,游山玩水,一边继续给秦王要官、要钱、要美女。秦王气得牙齿痒痒,早听人打小报告说王翦带领军队磨磨蹭蹭,裹足不前。


  没想到他不但不抓紧进攻,反而要这要那,这老小子越老越不正经了。哎,秦王叹了口气,心想王翦带了自己所有的部队出去了,当初也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承诺,于是只有狠心答应了。不答应也没办法呀,自己的本钱全在王翦手里。


  原本如临大敌的楚国看到这样的秦军,也放松了警惕,全国上下一片乐观情绪。


  其实外人所不知道的王翦,是一个具有高超政治艺术的政治家。他深知,自己和儿子带领秦国主力出击,秦王心里是多么不放心,自己多要田宅美女,可以让秦王放心,相信自己的“三观”是美女和财务,而非嬴政的江山。


  他更有高超的军事谋略。楚国地处南方,多山泽湖泊,瘴气较重,秦国士兵多不服南地水土,更不习水战;加之军队翻越秦岭和豫西、伏牛山区,后勤保障困难。


  他徐徐进军,一面让士兵得到很好的综合军事训练,习惯南方气候和水战,另一面麻痹对手,悄悄修筑后勤供应路线。


  当麻痹的楚国军队将主力部队驻守商洛、鄂西一线的时候,王翦和儿子突然出现在了河南南部,迅速攻占了楚国北部,直指楚国都城寿春。楚将项燕随即率兵挥师东进来战,王翦和王贲见楚军来战,却坚壁清野,以步步为营的营垒战对付项燕。项燕久攻不下时,另一路秦军却趁楚军主力东移的机会攻占了湖北,对楚军形成合围。


  项燕兵败逃遁,王翦率军攻占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灭掉楚国之后,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灭掉了燕国和赵国的余部,挥师南下灭掉齐国,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王翦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在大功告成后,立即告老还乡,归还了大部分田宅美女,毅然回到家乡富平美原摘柿子、吃柿饼。秦王深感其忠,给予其最高的荣誉——美原公。


  他去世后即安葬在美原,陵寝的规制仅次于帝王。据老一辈人讲,文革之前,王翦的陵寝上的石人、石马和翁仲高大整齐,不亚于后代汉唐帝王陵寝的威仪。


  但后来在修建一条铁路线的时候,一些人竟然将这些存在了千年的艺术品推倒、砸烂,做了铁轨铺路石。大家要知道,富平北部山区全是石头呀,难道非要用这个艺术品去做铺路石吗?当我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简直都快要崩溃了,已经不能用惋惜这个词,而是用愤怒来代替痛心了。


  当时看到的王翦墓葬,只剩一通墓碑,一个一亩地大小的墓冢。周围全是百姓的庄稼地,地里有几棵杨树、槐树和柿子树。杨树、槐树长得没有精神,没啥看头。


  只是柿子树有些特别,秋天望去,柿叶落尽,红红的柿子孤悬枝头,显得那么耀眼。


  我想它也是想用它的红色提醒人们,即使这里没有了石人、石马和翁仲,即使这里没有了王翦的墓冢,但王翦统一六国的功绩一直都是在的。在雾霾笼罩的关中平原上,王翦的精神和智慧一如那高高挂在枝头的柿子,那样的耀眼。


  让大家吃了一颗历史的柿子,再说说现实中的柿子。



  据老家人讲,当年的红卫兵砍伐并焚烧了那三棵给封建帝王进贡柿饼的柿子树的时候,一个有情怀的历史人物出现了,这个人物我不知道是谁。


  据说他偷偷的保存了几节树根,将这几结树根偷偷移植到了赵氏河畔的三河村和庄里镇南边的南午村。要知道柿子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它的根系可以延伸数十米深处,地下爬行伸展到数十米远,一节树根就可以长成一棵树。


  那个不知名的历史人物的事迹是否真实尚有待考证,但至今三河村和南午村柿饼好吃,是大家公认了的。这种柿树所产柿子大而尖,俗称尖柿。


  到了霜降前后,当地人要将尚未熟透的柿子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夹下来,这个竹竿的头部切开了一个剪刀手的形状,人们举着竹竿,用“剪刀手”将柿子连同尾部折下来,这就完成了第一道工序。


  人们用一种专门的削皮器将柿子外表一层薄薄的皮销掉,俗称柿饼皮,然后在柿子柄尾部打眼,用绳子穿将起来,悬挂在户外晾晒,一串一串的柿子挂在屋顶上、木架上甚是壮观,这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蒸发并氧化一段时间,让外表果肉凝固。


  待其变软后,用手工将柿子顶部捏进去成扁平状,然后两个柿子面贴面的捏合在一起,一层一层放进坛子里,我们当地人多用瓦翁或者大水缸。


  一般是一层对捏的柿饼,上面隔一层柿饼皮,装满一缸或者一翁后,便用泥封或者塑料布封起来,发酵,这便完成了第三道工序。


  为什么要有发酵这个过程呢,我感觉一方面是为了存放更久,让柿子的糖分更多析出,里面的纤维与果肉融合,进而达到入口即化的效果。


  等到冬季入九的时候,即可开缸,这时柿饼表面就会有一层白色的果糖析出,当地人称之为结霜,用舌头舔食,那种舔,入心入肺,是其他水果不具备的,专家们说其维生素C和果糖含量是一般水果的一倍以上。


  富平柿饼有四个特点,即:甜、软、糯、无核。


  柿饼肉多霜厚,入口即化,甜美入心。柿饼好吃,但不宜多吃,吃多了不好消化。


  吃柿饼还有个禁忌,就是吃柿饼前后一到两个小时不能饮酒,柿饼遇酒便容易凝结,难以消化,有的据说和绞肠杀的功效一样剧烈。吃过柿饼后最好喝点茶水,当然,吃最好富平柿饼的标配必须是上好龙井茶,先吃饼再喝茶,入口即化,甜满心肺,通体畅美,绝美享受。



  富平是陕西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山区和丘陵占据了大部,老百姓还不是很富裕。好柿饼能卖个好价钱,好的自己舍不得吃,更愿意卖给客商换钱。


  就如同我幼小正长个子的时候,父母更多把鸡蛋和羊奶换钱,而舍不得给我吃一样。老家的人说,这些年富平好柿饼很大一部分都被韩国人、日本人和外地人给订走了。


  难怪我们回去很难吃到好柿饼了,这柿饼不进贡“皇阿玛”了,进贡给市场了。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