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折叠 早年经历曹真字子丹,魏武帝曹操的族子。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曹真之父曹邵为曹操招募兵马,后为豫州牧黄琬所杀害,曹操于是收养丧父的曹真。但另据裴松之注引《魏略》的记载,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素来与曹操相善。兴平末年,袁术部曲与曹操在豫州交战,曹操一次外出时侦察时,遭遇袁术部曲追杀,幸得曹真之父冒名顶替,袁术部曲误以为他就是曹操,遂杀之而去,使曹操躲过一劫。由此曹操想到秦邵恩德,因此曹操收养曹真,变易其姓,才转姓曹。 两种说法莫衷一是。 曹操收养曹真后,让他与曹丕等一起生活。曹真力大勇猛,有一次射猎时被虎在后面追逐,曹真回马射虎,虎应声而倒。曹操壮其鸷勇,让他成为虎豹骑中的将领,讨伐灵丘黄巾军后被封为灵寿亭侯。 折叠 汉中破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斩杀曹军统帅夏侯渊。曹操十分忧虑汉中战事,遂任命曹真为征蜀护军,后督徐晃等于阳平关击破刘备别将高翔。曹操从长安率军进入汉中,但其后却无法击破刘备,遂决定放弃汉中。曹操命令各路军队陆续退出汉中,又令曹真到武都去迎接曹洪所部回屯陈仓。 折叠 镇守河西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魏王,以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追录其前后功勋,进封东乡侯。当时曹丕开始置凉州刺史一职,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张掖人张进挟持太守在酒泉反叛,率军阻拦邹岐赴任。曹真遣费曜进军讨平张进的叛乱。后回洛阳,升至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 黄初二年(221年)十一月辛未,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组成联军在河西作乱,时任镇西将军曹真率领众将进讨诸胡联军,大获全胜,平定河西,据《魏书》记载,此战"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破胡告檄传到洛阳后,曹丕非常高兴,大笑说:"我在帷幕之内运筹帷幄,诸将在万里之外奋勇作战,其相应若合符节。前后战克获虏,没有如此之多的 。"[1] 此战重新打通了西域和中原王朝往来的道路,次年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曹魏恢复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折叠 南下败吴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兵分三路,南征孙权,命曹真与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率领中路大军攻打南郡江陵县。曹真先是击破吴将孙盛,又令夏侯尚击退了前来增援的诸葛瑾,夺据江陵中洲,彻底包围江陵城。曹真命令士兵堆土山、挖地道,在城边立起楼橹,向城中放箭。但吴军守将朱然指挥得当,曾攻破两个营垒。大军围城六个月,吴军粮谷将尽,城破在望,但疫疾大起,孙权重新遣使纳贡, 魏军撤退。 之后曹真又转为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 折叠 受诏辅政折叠 力挫诸葛
战后,曹真认为诸葛亮必攻陈仓,于是命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修筑城池。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郝昭早已有备而战,诸葛亮不能攻克,同时蜀汉军队兵粮不足,致使诸葛亮无功而还。曹真因功被增加食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折叠 位极人臣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曹真上表认为蜀汉多次犯境,建议数路大军攻伐蜀汉。曹睿采纳,但司空陈群反对从斜谷进军的计划,曹真再次上书要求从子午道进攻汉中,陈群有陈述不能出兵的理由,且认为大规模征战军事用度花费甚巨。曹睿下诏将陈群的意见提供给曹真参考,但曹真却据此诏书随即出发,改从子午道入;另遣大将军司马懿经汉水进军,郭淮、费曜等部或从斜谷入、或从武威入。后因汉中艰险,会逢雨季,栈道遭雨水冲刷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朝中大臣华歆、杨阜、王肃等都上疏劝魏明帝下诏撤军,至九月,曹真只得受诏撤退。
曹真年轻时与同宗曹遵、同乡朱赞一同仕于曹操。曹遵、朱赞早亡,曹真同情他们,上表将自己的食邑分封给他们的儿子,得到准许。 曹真每次征伐,都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军费不足,就用自己家的钱财赏赐,所以士兵都愿为他效力。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魏帝曹芳下诏在太祖曹操的宗庙祭祀曹真与曹休、夏侯尚、桓阶、陈群、钟繇、张郃、徐晃、张辽、乐进、华歆、王朗、曹洪、夏侯渊、朱灵、文聘、臧霸、李典、庞德、典韦等二十位对魏朝功勋卓著的大臣 。 折叠 编辑本段 人物评价
曹植:知虑深奥,渊然难测。执节平敌,中表维藩。恭以奉上,爱以接下。纳言左右,为帝喉舌。曹大将军也。[2] 杨条: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6] 陈寿: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6] 《曹真碑》:施陆议于严霜、奋朱然于雷霆。[4] 李贽:是孔明已知后主之必亡也,而又欲速战以幸其不亡,何哉?岂谓病虽进不得药,而药终不可不进,以故犹欲侥幸于一逞乎?吾恐司马懿、曹真诸人尚在,未可以侥幸也。[5] 折叠 编辑本段 轶事典故折叠 编辑本段 亲属成员折叠 编辑本段 相关争议父亲之谜
但另据《魏略》记载:其父名伯南,与曹操相善。为保护曹操而被袁术所杀,曹操遂变其姓为"曹"。 按:《魏略》中记载"真本姓秦……或云其父伯南夙与太祖善",此句有歧义,有人认为曹真之父名叫"伯南",而有人则推断此句应断为"其 父伯 南",也就是曹真的"父伯"(伯父)名叫"南"。 《魏略》原本想表达的意思是:曹真的父亲名叫伯南。因为紧随其后的文字即提到"袁术部党与太祖攻劫,太祖出,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开门受之"。如果曹真的伯父叫"南"的话,这里不会仍然写"伯南开门受之"而应该是"南开门受之"了。[6] 另外,古人一般将伯父写作从父的。如《三国志.周瑜传》: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所以假如秦某是曹真的伯父,则应该写作"从父南"而不是"父伯南",即为"真本姓秦……或云其从父南夙与太祖善"。 综上可以推断《魏略》所载保护曹操的人是"伯南",而不是"南";之前的文字意思是"曹真的父亲叫伯南",而并非某人所推断的"曹真的伯父名叫南"。更加上当时双字名甚少,伯南应为字号,与陈寿三国志所述"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且名邵字南符合古人取字规则(如蜀汉李邵字永南,宗俱碑亦有一名李邵字伯南 ),相结合则得出最终结论:曹真之父姓秦名劭字伯南。 此外,隋朝时大臣鲍宏曾有"秦真父能死难,魏武赐姓曹氏"[7] 之语,可以相佐证。 而曹操赐姓秦真为曹的时间,按《古今图书集成》记载为建安二十年(215年)。 然按《三国志》载,真父被黄琬杀害,而《魏略》言真父死于袁术部党。疑二书所载有一为误。 折叠 编辑本段 艺术形象折叠 文学形象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为了强调司马懿与诸葛亮两名英杰对垒的激烈,而将曹真成功击退诸葛亮两次北伐的功绩转记予司马懿,曹真的实力被大大弱化,面对诸葛亮屡战屡败,最后更在征蜀失败后因为诸葛亮的信活活气死。不过,曹真在演义中也有当诸葛亮以离间计制造司马懿谋叛消息时加以识破,以及卧病时主动将都督印让与司马懿的描述,仍表现出相当的才智与气量。在蜀将魏延的评价中,曹真也是个"颇识兵法"的人物。[8] 折叠 影视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