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规划方案
2017-11-21 | 阅:  转:  |  分享 
  








XXX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规划方案





(第二稿)





































项目建设单位:XXX市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11年1月8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1.1项目提要 3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项目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 7

2.1项目的由来 7

2.2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 12

2.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5

2.4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 16

第三章市场分析 21

3.1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 21

3.2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 26

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29

4.1项目建设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29

4.2项目规划原则、布局 31

4.3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35

第五章投资估算 39

5.1投资估算依据 39

5.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39

5.3资金筹措 43

5.4资金使用和管理 43

第六章财务收益分析 44

6.1收益估算 44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47

7.1方案总体描述 47

7.2结论与建议 47



附件:

XXX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规划方案总平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XXX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项目建设单位:XXX市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张送强

注册资本:10万元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地址:XXX市维林大道维林新城七巷52-58号四楼

成立日期:2010年3月2日

1.1.3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

1.1.3.1建设地点

生态园座落于XXX市兴宾区桥巩乡的长圩山至鼎锅山一带及古村河谷一带,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建设用地大致成不规则多边形,整个园区地形层次丰富,整体地势西北高,中部及东南低。西北面山地整体保护较完整,山形连绵起伏,东部和南部山体绿化植被较好,基地形态背山面水,呈现良好的风水格局。整个规划园区山青水秀、山水形制优越、地形空间丰富。通过引水入园,使水体通透辽阔,山形自然生动,为营造富有特色的园林生态环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

1.1.3.2建设规模

XXX现代农业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普、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地域文化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依托XXX市兴宾区的自然条件及地域资源,合理规划山水景观,形成集观光、生产、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合作观光型农业生态园,总占地面积约为1002382.24平方米,约1500亩。

1.1.3.3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3年。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

1.1.3.4建设内容

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从宏观上把整个园区分为四大区域,构成园区的景观主体。XXX贯穿整个项目所在地,依山势、水势而建,将XXX度假村、桂中文化园、生态园、高尔夫会所等四大功能区。

本生态园区的开发将采用整体规划化、分期开发、逐步完善的形式,将整个生态园建设分两部分实施。

1、第一部分重点建设基础设施:

(1)按空间区划为XXX度假村、桂中文化区、各主题园、滨水景区及高尔夫会所等,并进行具体分区;

(2)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农舍及小规模接待区;

(3)修建变电站,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

(4)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

(5)修建小型会议中心;

(6)修建游览主干道、生态人行道、休闲步道、园桥。

(7)开挖水道,引XXX水源入园区。

(8)修建各园区护岸工程

2、第二修建休闲娱乐部分:

兴建集地域文化、高尔夫、餐饮、棋牌、垂钓、休闲、水上游乐、烧烤、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休闲园区规划结构为:XXX生态度假村、桂中文化园、高尔夫练习场、滨水景观区、休闲娱乐区和各主题园。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度假旅游业。

1.1.4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组成,建设投资万元;流动资金为万元,项目总投资为万元3-5年时间实现以核心园区为主体来带动其余相关功能区的建设,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边建设、边生产、边收益,并实现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的目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项目的由来

2.1.1生态观光农业是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及国情的新农业模式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2.1.2广西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的现状

广西区位优越,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广西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东南与广东省省界长约931公里,东北与湖南省省界长约970公里,北面与贵州省省界长约1177公里,西面与云南省省界长约632公里。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界线长约1020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1959公里。东西最大跨距约771公里,南北最大跨距(南至斜阳岛)约634公里。从中国秦朝开始就是中国领土,中国西汉开始广西部分和越南中部和北部属西汉的交州的交趾郡。德天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0余处广西共有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即漓江风景名胜区、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宁明花山风景名胜区还拥有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9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7处。自治区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2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北海银滩旅游度假区。自2002年以来,广西生产总值(GDP)已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初步核算,2009年广西GDP为7700.36亿元,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增速为13.9%,在全国的排位由上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5位,在西部排第4位。粮食喜获丰收,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粮食连续3年减产后实现增产。2009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58.71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粮食产量1463.20万吨,增长4.9%。2009年广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6.70亿元,超过“十五”时期5年总和。全社会投资年净增额首次超过1000亿元,净增投资近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高潮,其中铁路完成投资222.13亿元,超过近10年的总和。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累计达2394公里。新建成铁路646.68公里,结束了贺州、梧州不通火车的历史。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及九大论坛、第二届泛北部湾合作论坛成功举办,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由共识走向实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经济区开放开发生机勃勃,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区外境内资金实际到位突破1000亿元,增长74.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7.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9.2%,其中出口增长42.3%引水入城打造“桂中水城”?赋城文化把红水河两岸规划成为集休闲、渡假、娱乐、防洪于一体城市景观带;引水入城工程按照“山、水、城、绿”融为一体的要求全盘考虑,把绿化建设成为XXX的亮点,增加绿化率,绿化树;在建筑布局上,通过建设高层建筑,减少建筑占地,提高绿化的空间,把水和绿融合起来,XXX建设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江南水城风格的城市。XXX的城市,体现XXX壮族的民族特色体现文化特色体现XXX的瑶族、土司、麒麟山、红水河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生态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气息做到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实现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XXX水入城桂中水城XXX市位于北纬23°16′至26°29′、东经108°24′至110°28′之间,位居广西中部,故有“桂中”之称。XXX市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深居广西腹部,经济、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地缘优势十分明显。

XXX市位于广西中部,是名副其实的“桂中”。湘桂铁路和南柳高速公路贯穿南北,红水河、柳江、黔江流经境内,毗邻南宁、柳州、桂林、梧州、贵港、河池等市,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56公里,距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6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水陆运输发达。

交通基础设施完备。截至2003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2548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79公里,一级公路4公里,二级公路367公里,三级公路441公里,四级公路1451公里,等外公路106公里。公路密度19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为17.7%。下辖6个县、市、区均有二级以上公路连通。辖区74个乡镇,其中69个通达油路,占93.2%。有道路运输站场16个,其中,货运站场6个,二级客运站4个。市境通航河道430公里,西南出海中通道红水河及柳江、黔江通航能力达250-300吨级。在册港口4个、码头12个,生产泊位24个,年设计通过能力100万吨/30万人。西南出海通道配套工程——XXX港口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旅游前景看好。被喻为“壮乡故宫”的忻城县莫氏土司衙署,是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有着“中南第一温泉”美称的象州花池温泉,是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长约5公里的武宣百崖大峡谷,是寻幽探险的最佳选择;金秀的圣堂山、莲花山风光无限,整个大瑶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等民族节日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XXX市又是著名的奇石之乡,红水河奇石、草花石素以形态各异、品质优良而驰名海内外,有“XXX奇石甲天下”之美誉。

旅游业:2009年全市的旅游经济得到激活,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与上年相比大幅度提高。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00.77万人次,同比增长96.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0.70万人次,同比增长52.4%;接待国内游客300.07万人次,同比增长96.7%。实现旅游总收入10.82亿元,同比增长91.5%,其中,实现入境旅游收入242.30万美元,同比增长76.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92.1%。

市生产总值29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速与上年持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016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3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29.44亿元,增长16.2%,其中,工业增加值109.47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89.55亿元,增长14.7%。自2003年以来,连续七年增长两位数以上。

全年共签订招商项目合同316个,增长78.5%;合同资金258.6亿元,增长15.7%;实施项目606个,比上年增加129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1.3亿元,增长50.0%,其中引进区外到位资金101.3亿元,增长35.9%。全市个体工商户4.83万个,私营企业1978个,分别增长4.1%和15.5%。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52.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3万人,增长1.1%。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1.38万人,净增加0.22万人,增长2.0%。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6.5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4%,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投资环境良好。建市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建设进展突飞猛进,全市正在形成交通综合配套、水电供应充足、通信发达、城市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新格局。同时,全市全面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对客商实行“保姆式”服务,为各方投资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创业乐园。法国北方电业集团、亚洲康密劳有限责任公司、英国糖业集团、广东东莞糖业集团公司等一大批国外、区外大企业纷纷落户XXX市。XXX,正成为客商投资置业的一方热土。

XXX市是一个历史文明久远的新兴城市。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XXX市麒麟山发现“麒麟山人”头盖化石,证明距今约3.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XXX人的祖先便在此繁衍生息。先秦时,XXX为百越民族杂居之地,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在今广西设置桂林郡,今XXX市属于桂林郡地。西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在今象州设桂林县,在武宣设中留县,为XXX市有行政建制之始,至今已有2213年的历史。之后,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在境内设桂林郡,郡治在今象州、武宣两县交替,唐以前所称“桂林”,均为今XXX市一带。元、明、清、民国时期,今XXX市所属各县、市、区的行政区域屡屡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今XXX市的行政区域多次变动,至1957年12月广西成立宜山专区,今XXX市的行政区域归属宜山专区,1958年3月宜山专区改为柳州专区,1970年柳州专区改为柳州地区,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柳州地区总人口3522322人。其中:合山市131249人、鹿寨县418665人、象州县293548人、武宣县347794人、XXX县839790人、融安县283029人、三江侗族自治县304149人、融水苗族自治县425608人、金秀瑶族自治县134934人、忻城县343556人。

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88号):(1)撤销柳州地区和XXX县,设立地级XXX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兴宾区建设大道。(2)XXX市设立兴宾区,以原XXX县的行政区域为兴宾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XXX镇前卫路。(3)XXX市辖原柳州地区的忻城县、象州县、武宣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兴宾区。原柳州地区的县级合山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4)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前,原柳州地区面积26831平方千米,人口396万。地区行署驻柳州市城中区,2002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XXX市正式成立,行政区域辖原柳州地区的XXX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县级市),原XXX县改为兴宾区。第三章市场分析

3.1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

3.1.1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

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各地掀起发展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兴建“水果世界”等等。

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

3.1.2发展过程的阶段模式

观光农业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首先缘起于大中城市周边地带。在发展过程上,可描述为三个阶段及相应模式(见表3.1)。

阶段是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对应的,开发式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最有可能的是在旅游业具有相当基础的大中城市周边出现。例如广东东莞的年丰山庄、珠海白藤湖的农民度假村,还有正在兴建的占地20公顷计划投资1.5亿元的高科技珠海现代农业公园以及太湖之滨占地3000亩预计投资6亿元的“未来农林大世界”等,都属此类的代表。

表3.1观光农业旅游发展的阶段模式

阶段模式 发展阶段 旅游主题 主导者 市场 市场消费强度(交通除外) 自发式? 早期旅游萌芽阶段 不明确,仅作为休闲调剂? 自发形成的个人或小团体 供求关系模糊

个人需求导向

<30元/人/天 自主式 初级经营阶段 有一定的主题和活动安排 中小旅行社主动参与经营

以短期赢利为目的

产品导向?? 90±30元/人/天 开发式 成熟的经营阶段 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 大型(旅游)集团开发和管理 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

项目投资导向?? >120元/人/天 3.1.3分布上的地域模式

地域模式代表的是同一阶段观光农业旅游在不同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它反映了开发者的区位与市场策略。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观光农业旅游开发项目的对比,其主要的类型可归纳如下(见表3.2):









表3.2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的地域模式

模式 区位及目标市场 特点 管理形式 例注 依托自然型 距大中城市20公里以外,但交通便利

以多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 基础条件较好,地貌类型齐全

以独立完整的农业自然景观单元为依托

范围广阔6平方公里左右 基本保留原有农村各级组织

分散管理

接近原生自然 江西井冈山观光农业区;

湖北随州观光农业区 依托城市型 距大中城市10公里之内

以一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 借助一定的农业基础

主要通过人工构造农业景观,以某一大中城市为依托

范围较小2平方公里左右 独立封闭的行政组织

集中管理

更接近人工主题公园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

珠海“现代农业公园” 3.1.4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

1.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收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一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迷你型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

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

3.1.5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

一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观光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

二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生态农业观光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

三是示范观赏目标。离开了这一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这一目标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延伸。换句话讲,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既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第三目标——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而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3.2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

据有关部门总结百姓生活十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假日旅游热起来。1989年,我国国内年旅游人数只有2.4亿人次,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围绕任何一点,生态农业观光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态农业观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生态农业观光园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在这里却可以大显身手,各显其能。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大多数农副产品都供大于求,追求品质成为主流。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消亡。生态农业观光园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有滋有味”的农产品。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农民无论在选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惟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劳动力在工农业产品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XXX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稳,亲和力较强。生态园优美的环境,还为高附加值的生态房产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态房产开发即XXX度假村将是生态园获取高利润的主要项目之一。

综上所述,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几年中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4.1项目建设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1、设计原则

(1)农业生态优先原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人工景观改变。

(2)以人为本原则:创造适宜市民和游客休闲、游憩的景观。

(3)地域文化特色原则:展现桂中文化独特的内涵和农业生态自然特性。

(4)经济性原则:尽量选择当地适合生长的植物品种,减少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

2、指导思想

XXX农业生态园以“园”为主题,结合南方的“田园风光”及“江南水乡”做为生态园景观构思,突出以景观吸,采用复合型多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第五章投资估算

5.1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

3、财发【2000】57号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通知》(国农办【2002】175号文);

5、设备采购:根据现行市场价格和设备生产厂家报价;

5.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5.2.1总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组成,建设投资万元;流动资金为万元,项目总投资为51117.347万元,项目总投资构成见下表。

项目投资构成表

工程或费用名称 投资额 比率 1 建设投资 51017.347 1.1 18385.328 36.04% 1.2 其他费用 31712.753 62.16% 1.3 基本预备费 919.266 1.80% 2 流动资金 100 51117.347 建设投资估算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详见投资估算表。流动资金估算

按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占用额为万元XXX生态园投资估算表(表5-2) 序号 工程项目及费用名称 估算价值(万元) 工程量单位 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工程 设备购置及安装 其他费用 合计 数量 单位造价(元) 一 第一部分工费用 17885.328 500.000 18385.328 1 桂中文化区 4263.228 4263.228 m2 23684.600 1800 2 会议中心 3073.400 3073.400 m2 15367.000 2000 3 XXX度假村 8846.700 8846.700 m2 58978.000 1500 4 高尔夫球场,沙滩游泳区建筑面积 210.000 210.000 m2 6000.000 350 5 大门 70.000 70.000 m2 700.000 1000 6 农家乐 180.000 180.000 m2 3600.000 500 7 生态园 1242.000 1242.000 m2 62100.000 200 8 动植物种苗 500.000 500.000 批 1.000 5000000 二 其他费用 1 3000.000 30000.000 亩 1500.000 20.000 2 建设单位管理费用(2%) 367.707 367.707 3 5%) 919.266 919.266 4 1.5%) 275.780 275.780 5 50.000 50.000 6 100.000 100.000 基本预备费 919.266 919.266 51017.347 51117.347万元,全部资金自筹。

5.4资金使用和管理

公司将严格控制财政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安全,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国家和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财务收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项目计算期拟定为15年,其中第一、二、三年为建设期,第四年开始产生营业收入。

6.1收益估算

项目营业收入来源为门票收入、租赁收入、休闲山庄出售收入、绿色产品销售收入及相关旅游服务收入。

报告估算本项目正常年可接待游客6万人次,项目运营第一年接待游客按3万人计,第二年按4万人次计,第三年按5万人次计,第五年按6万人次计,以后每年各年均按6万人次计,计算期内不变。绿色产品收入按8000元/亩,平均每年100亩计算。

依据本项目景观规模及观赏价值,参照附近城市旅游项目收费标准,并考虑周围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综合价位按120元/人估算。















营运第一年收入估算 序号 项目 单位 单价(元) 数量 合计(万元) 1 门票收入 人次 30 30000 90 2 绿色食品销售 亩 8000 100 80 3 车位租赁收入(小车) 个 10 273750 274 4 车位租赁收入(小车) 个 20 5475 11 5 休闲山庄 m2 5000 58978 29489 6 假日酒店 间 100 109500 1095 7 水上乐园、餐饮等消费 人次 120 30000 360 8 高尔夫 人次 1000 3000 300 总收入 31699

以此类推,得出运营期收益如下表所示:

营运期总收入一览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第八年 第九年 第十年 第十一年 第十二年 1 门票收入 90 120 15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2 绿色食品销售 80 96 12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160 3 车位租赁收入(小车) 274 329 329 383 383 383 383 383 383 383 383 383 4 车位租赁收入(大车) 11 13 13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5 休闲山庄出售 29489 0 0 0 0 0 0 0 0 0 0 0 6 假日酒店 1095 1278 1278 1278 1278 1278 1278 1278 1278 1278 1278 1278 7 水上乐园、餐饮等消费 360 480 600 720 720 720 720 720 720 720 720 720 8 高尔夫 300 400 5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小计 31699 2716 2990 3336 3336 3336 3336 3336 3336 3336 3336 3336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7.1方案总体描述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XXX市农业结构调整。

7.2结论与建议

7.2.1结论

在经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分析后,可以得出本项目的结论: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项目建设可行。

7.2.2建议

工程建设中应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有关论证、设计、监理、施工要紧密配合,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在设计、监理和施工中,吸取省市类似规模的市场建设经验,采用合理、可行、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加强宣传,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要结合中国人的特点,细说旅游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享受,而且十分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人通过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接触,体验生活的乐趣,它对于消解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紧张、城市喧嚣所带来的身心疲惫的亚健康状况很有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保健措施。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使人乐观、开朗,有助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知识与才干。还有助于增添家庭生活乐趣、和睦家庭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等等。总之,要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造就一种旅游人生的观念,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

提高服务的质量,增强消费者的旅游意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满意度与舒适度。服务质量好,消费者的旅游意愿会加强,反之,则会削弱。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不但关系到消费者旅游意识的培育,还涉及到如何使消费者的旅游意愿转化为旅游消费行为。因为,只有当人民大众热心参与旅游活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才能得到真正可持续的发展。























2





--























5









50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