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缕梅香,透画而来!历代名家画梅欣赏

 伯乐书香小屋 2017-11-21


梅,冲寒斗雪,万玉虬枝,

冰肌铁骨,先天下而春。

人们艺术地把它与兰、竹、菊

塑造成“四君子”的形象,

给予了人格化的升华。

梅花也是文人画家

泼墨写意最喜欢的题材之一。

史载,最早的画梅者,

当是唐代的于锡。


唐人画梅,先是勾勒着色,五代徐熙等人将这一画法推至妙境;

至宋时,更有崔白、米元章、杨无咎等大家,皆可以画梅称世;

到了元代,文人水墨梅画更加风行,如王冕、陈立善、王英孙、孙天泽等等;


如果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多以表达清冷孤高的传统审美意趣;

在元代,以王冕为代表的画梅名家作品则显得珠玉迸发,清气袭人;

在明代,以画梅著称者,有孙隆、任道孙、王谦、陈录、金琮、陈世儒、高其佩、唐寅等;

清以后,其墨梅作者,如张照、丁敬、金农、李方膺、郑板桥、罗聘、赵之谦,皆名著一时;

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陆俨少、关山月等也各擅胜名,为我们留下了众多梅画精品,风格多样、技法精妙。


梅在纸上,人在画中。梅貌人格,相映生辉。在寒冬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欣赏历代名家笔下的梅花,感受这“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元 王冕

(1287~1359)


据《儒林外史》记载,元朝大画家王冕平生喜爱梅花之高洁,尤其擅长梅花图的创作。他笔下的墨梅,时而点缀枝头报春归,时而傲雪凌霜迎寒风,形态优美,栩栩如生,见过之人无不惊叹其画技之高超。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人们看来,依旧不失为令人惊叹的艺术瑰宝。



王冕《墨梅图》上海博物馆


《墨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南枝春早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冕《墨梅图》上海博物馆


明 陈录

(生卒年不详)


陈录是明代画梅花的大师,字宪章。除梅花以外,陈录还非常擅长画松、竹、兰蕙,笔意儒雅,与明代画梅大家王谦齐名。正统十一年(一四四六)尝作墨梅图。传世作品有《梅花图》、《明画录》、《万玉图》、《越画见闻》 等。



陈录《万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陈录《梅花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陈录 《玉兔争清图》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陈录 《烟笼玉树图》  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谦

(生卒年不详)


明代画家,活跃于明永乐至正德年间,字牧之,号冰壶道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善书法,工画梅花,多写梅花苍老蟠屈的枝干和繁盛的花朵,落笔雄劲超逸,在郁密之中具有清奇的韵致。



《卓冠群芳图》


《梅石图》


《冰魂冷蕊图》


《墨梅图》


《梅花黄鸟》  《老松双鹤》


明末清初 陈洪绶

(1599~1652)


陈洪绶,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陈洪绶的画法学习古人,但又不拘一格,大胆突破前人成规,着重体会古代画法中的内在精神,自成一体。


陈洪绶《梅石图轴》


上图以古拙奇特的造型绘拳石耸立,旁伴一株被截去诸多枝干的老梅树,树上几朵梅花绽蕾展瓣。构图简约洗练,并注重物象间的相互衬托与对比。画石用线勾出圆润的外形,再以淡墨渲染。画梅则用浓、枯墨笔勾勒,线条古拙方硬,具金石韵味,体现了老梅饱经沧桑的古木气息。


《梅花山鸟》


陈洪绶《梅花图》 济南市博物馆


《梅雀》


《白梅》


《梅石水仙》


《梅石水仙》


清 汪士慎

(1686-1759)


汪士慎,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书画造诣极深,却一生赤贫如洗。54岁左眼病盲,以单眼画梅;67岁双目失明,只能“画梅乞米”。但他以梅言志,坚守风骨,他笔下的梅花神腴气清,墨淡趣足,正是他一生疏淡而高洁的写照。



汪士慎《暗香图》



汪士慎《梅花图》



汪士慎《暗香浮动》



汪士慎《梅花图》



汪士慎《墨梅图》



汪士慎《墨梅》



汪士慎《梅花图》



汪士慎《白梅》



汪士慎《红梅图 》


清 金农

(1687~1763)


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他笔下的梅花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虚虚实实、蓬蓬勃勃,透露出阳光般的朝气与活力,在画坛别具一格。



金农《红绿梅花图》上海博物馆



金农 梅花图 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金农 梅花图 弗利尔美术馆藏


金农还曾在一些画梅图的留白处,以特色鲜明的漆书题写“空香沾手”四字。捧读金农的梅花图,仿若有指间生香之感。


清 金农

《梅花图册页》(十二开,缺一开)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近现代 齐白石

(1864~1957)


齐白石很喜欢画梅花,但他很少像一般文人画家那样:以梅花寓意冷艳高洁、孤清傲寒。白石老人对于梅花的美和家乡的感情密切相关。他年轻时曾租过一个叫梅供祠的祠堂居住,房周围种满了梅树,他称之为“百梅祠”。他每次画梅,常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


齐白石画梅深受吴昌硕影响,多以凝重的金石笔法画枝干,点花则喜爱用纯净的西洋红平涂,纯而又纯,红艳至极,还将梅枝干和花蕊变色为重墨,使红艳的红梅在墨色映衬下更加明亮清新。 


《灯下赏梅》


《梅蝶图》


《喜上梅梢》


《喜梅图》


《瓶梅》


《梅上双喜》


近现代 何香凝

(1878~1972)


何香凝,广东南海棉村(今佛山市南海区)人,号双清楼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任主席,也是唯一的一位女主席。20年代末常画寒冬不谢的梅菊和百岁长青的松。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没有放下画笔,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后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


广东南雄梅岭梅关古道南坡的“半山亭”旁,安放着一块勒石,上面镌刻着何香凝的一首《咏梅》诗:“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何香凝喜爱梅花,更崇尚梅花的品格。她矢志不移的革命精神不就是梅花品格的象征么?


1950年作 《梅雀图》


《梅雀图》


《白梅》


1928年作 《梅菊双清》


近现代 张大千

(1899~1983)


张大千喜栽梅、赏梅、画梅,被誉为“现代梅痴”。1971年夏天,张大千在美国旧金山另购一处大房屋并斥巨资加以改建,名之曰环荜盦 [ān],并在庭院里种植梅树,张大千跑遍了附近的园林,不惜高价购进一批梅树。朋友也纷纷从美国各地,从日本、巴西和中国台湾、香港送来各种梅树,作为张大千乔迁美国的贺礼。在梅花盛开之时,大师会不时拄杖行于梅树下攀枝嗅蕊,眼观横斜。



张大千对画梅亦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谈到画梅的技法时,张大千说,画枝时,须先留好花的位置。如果用水墨,那就要拿粗笔淡墨,草草勾出花的大形轮廓,然后用细笔轻勾,在有意无意之间,才见生动。如果着色,就先用细线条勾成花瓣,拿淡花青四周晕它,不用着粉,自然突出纸上,并兼有水花月色的妙处。若用胭脂点戳,那就不必用花青红。


《梅竹寒禽》


《梅竹双清》



近现代 王雪涛

(1903~1982)


王雪涛认为,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都是有“灵性”的。这一信念在其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未曾稍减,甚至达到爱恋痴迷的地步。这一由衷的信念是一位真正艺术家的感悟,是审美意趣的体现。可以说,他更多地发展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心灵感受。如此至诚至爱,流诸笔端,自然幻化出艺术之美和盎然之生气。



近现代 谢稚柳

(1910~1997)


谢稚柳生于江苏常州武进一个书香世家,其父谢柳湖,清末秀才,为著名诗人,著有《瓶轩诗钞》和《瓶轩词钞》。谢稚柳的表伯钱振鍠(字名山)是江南著名学者,设讲坛于常州的东郊寄园,学子纵游如云,谢稚柳尝就读于此。


谢稚柳从小酷爱书画,得到钱名山的支持和鼓励,所以谢稚柳一直认钱名山为他的绘画启蒙老师。谢稚柳在寄园生活、学习了六年。也就是在那里,他初次观赏到了陈老莲(陈洪绶)的一幅《梅花》真迹,令他振奋,并对他的绘画带来很大影响。


1988年作 《梅石图》


《梅石》


1984年作 《梅竹图》


《梅竹湖石图》


近现代 关山月

(1912~2000)


关山月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写梅著称,世称“关梅”,素有“当今画梅第一人”之誉。他画的梅,无论是墨梅还是红梅,都表现出“铁骨傲冰雪,幽香透国魂”的精神。


红梅图


墨梅图


报春图


峭壁雪梅图


迎春图


墨梅图


迎春图


责任编辑:子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