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爆发的地缘因素分析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1-21

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有句名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这句话家喻户晓,被广泛引用。那么这句话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呢?它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麦金德的名言发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我在之前的《凡尔赛和约为什么是失败的》一文中说到过,协约国对东欧的重组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麦金德也是从这一点入手的。他认为,如果要制定出一个可以有效保卫欧洲的安全体系,必须在东欧建立缓冲地带,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本文开篇的那句话。麦金德认为,当时欧洲的主要矛盾是日耳曼民族与斯拉夫民族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是两个民族之间的不平衡,德国希望沙俄可以成为其经济附庸,并连通东欧至中东的通道。这一要求显然是高傲的斯拉夫人无法接受的。因而,欧洲大战不可避免。所以,合理的解决方式是在德国和俄罗斯之间建立起一个缓冲带,这条缓冲带必须从波兰一直延伸到巴尔干半岛和希腊。而且,这条缓冲带必须可以让海洋国家,特别是英国进入并对其进行保护,所以出海口成为建立缓冲带的标配,巴尔干半岛濒临地中海好解决;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东普鲁士地区与沙俄接壤,因此,必须在这里留出一条出海口给波兰,只有这样将德俄两国隔开才能避免未来的战争。分析到这里,麦金德说道,这个入海口应该建立在德国与俄罗斯之间,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将这里的居民进行整体迁移和法律上的处理。另一个涉及到出海口的地区是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必须濒临黑海,使得黑海不会被单一的心脏地带国家控制。此外,还必须正确处理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之间的矛盾,解决他们之间的争斗。

二战爆发的地缘因素分析

总的来说,这条东欧缓冲带三面临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经济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战略上与英国紧密相连。然而,事实并没有如麦金德所想的那样去发展。一方面,新建的波兰的领土是取自德国和原沙俄帝国之上,波兰走廊更是将德国割裂(见上图),这就给了这两个国家进一步瓜分波兰的借口。另一方面,新成立的东欧国家普遍很小,彼此间还有历史矛盾,根本起不到屏障的作用。而且,这些国家工业化水平有限,经济独立也做不到,反倒是更加依赖德国。此外,一战后的英国上上下下被强烈的反战思想所笼罩,严重束缚了英国的手脚。从战略的层面上看,一战的巨大损失,迫使英国重拾传统的大陆均势思想,对担负欧洲和平的重任心不甘情不愿。雪上加霜的是,英国非但没有意识到德国的威胁,反而开始担心德国被过分削弱后,法国会趁机做大。

事实上,随着二战的爆发,麦金德也发现了自己先前理论的缺陷。在他于1943年发表的《圆形的世界与赢得和平》一文中,麦金德放弃了东欧是世界枢纽的旧观点。在这篇文章中,麦金德对其地缘理论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将心脏地带的范围缩小到乌拉尔山以西,并且将从亚马逊流域——撒哈拉沙漠——中东——中亚——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连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片真空地带。而以这条环绕整个地球的真空地带为中轴,形成了地中海、心脏地带、南大西洋和亚洲季风带等多个不同的地缘区域,每一个区域有自己的特点,彼此间相互均衡。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地中海”并不是传统的欧洲与北非之间的海域,而是包括北大西洋,将北美与欧洲连在一起的广义上的大地中海区域。也就是说,麦金德由原本的封闭世界内的地缘理论转变为开放世界的均衡理论。麦金德放弃了心脏地带与新月地带“二维对抗”的老观点,转而支持多个地区均衡的新观点。这也成为了当代地缘领域研究的基础。

1947年哈尔福德·麦金德病逝,享年86岁。对上述麦金德理论发展的回顾可以看出,地缘不是死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地缘因素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事实上,这三个要素都是地缘的必要组成部分。希望麦金德老爷子的故事可以给广大读者一些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