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不到回应时,要适可而止吗?

 蘑菇心理学 2020-10-17

【 蘑菇心理  第380天 】

再深的喜欢如果得不到回应也会变浅。

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感受到一些细微的伤害。比如几个人一起聊天的时候,你问了一个问题,但是其他人并没有回应,就好像你没有提出过问题一样,你会感到被忽视。再比如在一个小群体中,轮到你做自我介绍时,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交头接耳的说话,并没有人认真听你说话,你也会感到被忽视。

有一句话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所以,被忽视,得不到别人的回应,看似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却很容易掀起一场自我怀疑的风暴。

为什么被忽视会对我们的感受造成“暴击”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感受到被他人接受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如果我们在关系中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比如融入不到身边的小团体当中,或者像个透明人一样被身边的人所忽视,我们的身心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而且,这样的一种伤害性的感受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概念。所谓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知觉。比如我是否是有能力的,我是否是受人欢迎的等等。

被忽视之所以会感到是绝境,就是人际关系上的拒绝导致我们认为自己是不被接纳的,没有价值的。这样的伤害没有多少人能坦然接受。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感到被忽视?

由于性格和成长经历的不同,每一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依恋风格,这其中有两种比较典型:

一种是回避型,当别人与自己靠的太近时会感到不舒服,相信自己但是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对人际关系并不看重。

简单来说,回避型的人也会经常被别人忽视,但是这种被忽视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伤害。相反,他们更典型的表现是忽视他人。

另一种是焦虑-抗拒型,这样的人渴望与他人建立关系,但是又担心别人不接纳自己,或者不相信自己能够与人建立稳定和长久的亲密关系。

这样的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内心通常比较敏感,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因此,一旦感觉被人忽视,就更容易感到伤害。

此外,一个人对关系的态度和看法还会影响到ta与人交往时的具体行为。

对焦虑-恐惧型的人来说,因为对关系既渴望又恐惧,所以他们在和周围的人相处的时候通常比较被动。

他们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在所有的关系中是无能为力的,一段关系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别人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假如别人对自己很感兴趣,很有热情,那就是一段好的关系;假如别人对自己很冷漠,不在意自己,那就是一段坏的关系。

这样一种隐藏在他们头脑中的自动思维,导致他们更习惯等待,等待别人看见自己,然后主动与自己联系。

但是这样一种被动,在周围的人看来很容易理解成另一种忽视:别人会认为这样的人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于是担心假如和ta交流的话会得不到回应,会被忽视,所以就不敢或者觉得没有必要冒着被拒绝的风险去靠近。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你越被动,别人越不敢靠近,于是你越感到被忽视,从而变的更被动。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表面看起来有点冷,但是一旦熟悉之后又会发现他们对彼此之间关系的渴望和热情。他们可能比任何人都更希望从关系中找到一种归属感,但是,行为上的不主动导致别人经常误解他们,从而陷入到一种相互认为被忽视的错觉中。

当我们感觉被忽视的时候,该怎样调整自己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点,不管是与不熟悉的人交往也好,还是与熟悉的朋友聊天也好,被忽视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面对这样的情况。造成这种没有回应状况的原因,很少是因为别人故意的排斥你,否定你,更多是因为别人没有理解你的话,或者对你的话题不太感兴趣,仅此而已。

所以,重要的是不要轻易的被自己的感觉欺骗,认为自己之所以感觉不好,是因为别人觉得自己不好。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当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感受,但是不要轻信自己对这种感受的解读和诠释。

其次,要采取行动,让自己尽可能主动一些。

在人际关系中,别人是否愿意与你交往,一方面取决于对你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你能向对方释放多少愿意与对方沟通和交往的信号。

一个爱笑的人之所以更容易结交朋友,就是因为微笑是一种亲和的信息,所以别人愿意主动去打招呼并进行交流。相反,总是被动的等待,看似避免了主动时有可能被忽视的尴尬,但实际上恰恰造成了更多的被忽视:没有人会愿意主动找一个看起来严肃甚至有点冷漠的人来交谈的。

所以,重要的是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主动和营造的乐于与人交往的氛围,让别人更愿意与自己交往。而更重要的是,一旦我们发现自己人际关系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看法,自己也可以对一段关系有所影响的时候,就真正从关系中找到自我了。

感到被忽视时你会怎么做?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点击图片,学习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