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國學經典對人文敎育的影響 WORD
2017-11-22 | 阅:  转:  |  分享 
  
国学经典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可曾想过,从小就朗朗上口的《唐诗宋词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究竟有何作用?仅仅是为了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吗?还是有别的用处?新课改之后,小学生被要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晦涩难懂的文言短句,但是学生真的理解其中的真谛了吗?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背诵呢??一、学国学经典的意义?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有其流传千古的意义,让学生学习这些现在读不懂的文言经典,就是为了让其学习其中的学问与坚持。苏轼在《送安惊落第诗》中说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现在不理解,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慢慢体会,也就明白了。就像当初我们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时,年纪也不算大,看到那些有深意的语句,当真是分开来每个字都认识,组合起来却只能大眼瞪小眼,无可奈何。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阅历的增长,慢慢体会到鲁迅先生笔下的深意,甚至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又将这句话的意义解读深化到一个新的境界。例如“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年少时读来不明白,却又明白先生是一位深刻又明白的人,现在当真触碰到生活的无奈之处时才领会那种沉默的淳实。所以,那些传承下来的写进经典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为了教育人的思想观念,扶正我们的人文精神。?二、通过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1)礼仪教育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想要自立,一个民族想要振兴,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必须先有礼的修养。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必须以礼仪教育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手段,这符合我国劳动者的文化和素质要求,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需要较好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还必须有较好的品德素养和礼仪修养。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他的道德水平没有办法协调,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无用的人。都说无德无才是蠢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德有才是人才,拥有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会成为未来社会中的中流砥柱。?(3)审美教育是为了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如《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存的诗歌总集,我们可以体会到远古人类的审美观念。第一,写实类型。《国风·卫风·硕人》中描写卫侯夫人的人际关系:“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通过描写卫侯夫人的地位高贵引出其华贵的车驾:“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这些朴实的写实性语言为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作了铺垫,学生从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情节,还收获了写实技法的运用。第二,抒情类型。最经典的《国风·周南·关雎》,描绘了一位男主人公在河边看见一位采荇菜的“窈窕淑女”,想要和她一起长相厮守却再也不能的夜不能寐、食不安寝的痴情形象,赞美了纯情的爱恋,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观,还倡导对女性人格的尊重,为未来的爱情题材作品提供了好的开端。第三,怪荡题材。在《诗经》中,除了写实和抒情的作品,还有一类怪荡类的作品,是用变形手法创造出来的形象。如在《国风·魏风·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生活真实,却遵循生活的内在逻辑、情感逻辑去塑造贪婪、残暴的剥削统治阶级形象。除了在文学中的审美教育之外,还有对现实中文化的鉴别和运用。如今更新迅速的网络俚语,如“屌丝”“高富帅”等,有些网络俚语促进了语言的变更,有的则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贬义,甚至有侮辱人的意思。而且网络上病毒似的大面积覆盖使用,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网络用语用得越多,其表达能力越是贫乏,因为不动脑子地依赖于陈词滥调,是会磨钝一个人的语感的,然后变得不会好好说话,不会说自己的话。学生在生活中也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会审视,适当使用。?总之,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影响学生的一股重要的力量,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让学生成为知识水平和精神素养同样饱满的人才!

















读国学经典,育良好习惯









儿童心理学界研究表明,13岁之前儿童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诵读经典对于提高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学生记忆力强的时期诵读经典可以作为一种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储备。中国古代近代的教育智慧非常之多,除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出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的规律。所谓的“童蒙”就是指小学阶段,作为儿童阶段就要打好人生的底色,这都需要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就是指那些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纵观小学阶段12册语文教科书,关于国学的内容很少,偶尔涉及的也只是数量极少的古诗,和少数练习中的古今贤文,零星而又不成系统,这少之又少的内容显然不利于国学的传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国学诵读的重要性,很多教育部门都将国学诵读纳入到了课程体系当中。起初学校引进了北师大的国学课程,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内容不适合小学生诵读,于是校长带领我们对教材进行取舍、添加,融入了更多我们的家乡文化,开发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学诵读课程体系。根据各年级养成教育达成目标,选择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行的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就是养成习惯。为了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质,我们在一年级学生入学时就引入了国学经典《弟子规》。《弟子规》,仅有1080个字,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素材。在诵读《弟子规》时,我们密切联系“学校百个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在诵读过程中培养习惯。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不强,如果只是一味地诵读,很难维持对“经典”的兴趣,这样?“经典”的育人功效很难发挥。所以我们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诵读活动,例如课上观看视频动画激发学习兴趣,定期举行班内和班级间的诵读比赛,六一节、读书节还会举行国学诵读成果展示等,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诵读,思想、行为、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弟子规》一书,从生活小节入手,教育学生如何洗脸、刷牙、吃饭、待人接物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渐渐自觉养成,他们有了评判对错的标准。一些细节之处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改变。有几位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学习了《弟子规》以后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李同学在家吃饭时,再也不会把自己喜欢的菜端到自己跟前了,吃完饭后还会帮父母收拾碗筷了。王同学在父母生病时,会主动给妈妈拿水果,倒水,还会帮妈妈洗碗扫地了。张同学学会了孝顺父母,不再跟爸爸妈妈顶嘴了。走在校园,时常听到“老师好!”的声音。班中有的同学,以前随便拿别人的橡皮、铅笔用,还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读了《弟子规》以后,他们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的道理。看来“弟子规”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班的学生。很多人不再是骄纵难训的小野马,也不再是丢三落四的小马虎,看到孩子们的点滴变化,看到孩子们懂事可爱的面孔,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美好的未来。?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既学到了基础的知识,又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而这些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儿童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因此,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篇就是如何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爱学习,勤思考的。例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告诉孩子们,读书要“用眼看,用口读”,但是心如果没有专注在课业上,也是白看白读。“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教育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对自己要有信心,一定要坚信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定会成功。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弟子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并常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诵读,练习背诵,让学生用书中的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弟子规》的诵读过程中,我每天都有检查学生在学习中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好的榜样,就及时表扬。如范同学一早到校就专心致志地背书。丁同学今天上课时听得真认真!王同学上课举手最积极!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并以此为目标,不断进取。现在,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能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并自信大胆地发言,别人发言时能做到认真倾听,碰到问题能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读书时能一心一意,不东张西望等等。看到学生每天的进步,自己感到由衷的喜悦。俗话说:“学贵力行”,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实践一句。让我们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一年级入学后,我们的孩子就走进了国学的殿堂,慈祥的孔子、雄辩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将陪我们一起认识自然,探讨人生。国学课、音乐课上,我们吟唱着由自己老师谱曲的奎文诗词,感受着家乡古老的人文魅力。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读、想、说、写的深切体验,真正走进由国学经典构成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其实,国学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认汉字、背古诗、听故事,都是在和他们交朋友呢。尚友先贤,耳濡目染,通过这一系列的国学课程,我们桂林路小学的孩子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成为富有爱心、举止优雅、热爱学习的好少年。





























献花(0)
+1
(本文系健君文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