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公民科学挑战科学家的权威?

 龙叔文馆 2017-11-22

引言

什么是社会公民科学?社会公民科学是何时兴起,又是什么因素推动它的发展?如今它的发展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潜在问题?美国兰德公司 (Rand Corporation)在2017年10月发布的《社会公民科学的发展》(The Promise of Community Citizen Science)报告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和阐释。本文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简要摘编。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在“拯救我们的小溪”活动中,一群公民活动者正在开展公众招募活动,希望公众帮助他们寻找到15多万个废弃的石油或天然气井,并绘制出地图。由于甲烷泄漏,这些废井就有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如今,天然气钻井蓬勃发展,人类开凿了很多口新井,这些公民活动者担心,废井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未来会愈演愈烈。

公众参与科研活动的例子还有很多,尽管主题、地理位置各不相同,但是这些例证都表明,公民科学已经参与到决策之中。虽然,公民科学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其核心都是公众参与科学研究中。实际上,公民作为科学家,参与科学研究的历史可追溯至几个世纪前,新科技的发展将重塑公民科学的含义。

在科学研究项目中,公民志愿者可以是数据的收集者,他们与科学家合作研究设计;他们也是实验的参与者,他们积极推进并完成实验研究。最新的公民科学的形式就是社会公民科学,公民志愿者积极主动,高度合作,或独立完成介入性活动或政策变化。因此,社会公民科学对于科学研究、政策制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的政治环境中,由于公众对于科学和政策的怀疑和不信任,“专家”的作用和他的本质越来越遭受质疑和挑战。公民科学,作为一个涉及社会和科学两方面的活动,打破了科学常规,传统数据收集以及政策决定的方法。我们很难说,社区公民科学是会积极地改变社会和科学,还是激化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不和,亦或是二者兼有。但是,我们的确急需公民、科学家和政策决定者共同努力,引导科学与政策制定之间关系的进化历程。


什么是社会公民科学?

根据公民参与的程度和他们对活动的掌控程度,不少学者都对现代公民科学运动做出自己描述。美国学者Candie C. Widlerman根据以下的5个问题,对公民科学作出分类:1、谁来确定问题?2、 谁来制定研究?3、谁来收集样本?4、谁来分析样本?5、谁来分析数据?根据上述问题的答案,Widerman与Jennifer Shirk等人共同研发了公民科学的不同模式。如咨询契约者,即公众希望专家帮助回答某些具体的问题;贡献者,即公众在专家的指导下,参与数据收集、分析;合作者,公众参与到问题研究的各方各面,包括问题的制定和数据分析解释。我们所讨论的社会公民科学是指公民对科学研究进程有高度参与和控制权,甚至包括完全独立于专家学者。这样的科学研究模式也被称作“共同创造科学”“群体科学““公民科学”“学院科学”“群体为基础的参与性研究”“街头科学”等。由于缺少这种模式的专业名称,我们大部分人称其为“公民科学”,公民在科学活动中有很强的控制力和所有权。


社会公民科学的兴起

志愿者,即没有专业科学证书的人,参与到科学研究中,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自几个世纪前,就有公民通过自发行动,创新科学知识。很多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是公民科学的模式。18世纪的生物科学发现基本上都是自筹活动,很多活动研究者都没有他们所从事研究领域的专业证书。孟德尔、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达尔文等人都是自己筹集资金或通过自己的社区筹资进行研究。

美国当今的学术-政府科学体系产生于二战后,政府增加了有关战争及随后冷战相关的科研投入。现今使用的同行评议法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二战前,评议多是由报纸编辑或作者自己请专业人士作出评论。当时科学研究的正确性的评判依靠的是公众对相关文章的阅读以及其他研究者对该研究结果的复制情况,而非现今使用的2-5名评论员匿名评论。

同样, “大科学”也产生于二战期间,这是一种大规模的研究机构和合作方式,推动了正规科学研究的发展。二战后,科学咨询顾问委员会的大批涌现,科学家在政府事务中表现得愈发重要,这让很多民众都认为科学“精英”正在影响政治,最终使他们自己获益。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他的告别晚宴上表达了他的担心:“在(技术)革命中,研究更加重要,也更专业正式、复杂、更昂贵。如今,孤独的发明家,在他的店铺里做着焊补工作,他的工作已经由科学家在实验室和试验田中完成。同样,历史悠久而自由的大学是自由思想和科学发现之地,在科研过程中也经历着革命。在科研发现方面,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到正反两方面的危险,政策本身对科学工作精英非常有吸引力。”

艾森豪威尔担心公众政策会俘获科技精英,他的顾虑推动了现代公民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并没有把这一顾虑当做是“反科学”,相反,这引发了他们呼吁重建并重申质疑科学权威本质的基本价值。科学的方法,从其本质上讲,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是,任何没有公开检验的证据,都有可能与社会机构发生根本性冲突。同行评议,联邦政府资助研究,都引发了公众怀疑的审视。如今,随着公民科学的兴起,我们希望科学争论可以推动有教育水平,有观察能力的公众帮助重塑科学事业,从而产生更多的知识,就如同达尔文时代一样。


社会公民科学兴起的动因

相比于贡献性和合作性科研模式,很少有科学文献记载社会公民科学模式。因此,我们只能通过采访,从有关科学传播研究和公众信任以及对科学的认知的文献中入手,试图了解一二。

1

科学的不确定性和决策的复杂性

科学技术在很多决策活动中扮演了非常独特、根本性的作用。在美国,任何有关社会规范和政策的研究都需要经过有代表性的民意表达过程。科学认知提供了证据和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框架,指导研究的实施。

“科学的内容相当丰富,多样,可以被分割成很多个小的组成部分,为很多复杂问题的政治立场提供慰藉和支持,如气候变化、核废料处理、酸雨、濒危物种等。问题不在于什么是“好科学”与“坏科学”,或“健康科学”与“垃圾科学”。问题在于通过滤镜可以看到大自然,看到的不是单一的景象,而是一系列多角度的景象”人们可以从科学中找到各种立场的支持性证据,这是因为科学的内涵十分丰富。这也是人们对于决策可信度质疑的一个原因。研究人员接受,甚至是认同科学的不确定性和实验的错误性。对于那些不了解科学进程的人来讲,出版有争议的科学研究结果会让他们认为科学从本质上讲,并没有比其他事物更好或更坏。

2

科学界接纳公民科学

科学越来越包容,科学家认识到公民参与到科学决策中的价值。在过去的30多年中,越来越多的公民都参与到科学实验中。与此同时,很多公共或私人领域的研究资助者和实践者都愿意参与到以目的为导向的科学实验中。

研究人员让公众参与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在社会公民科学中,研究人员怀着同情之心,希望解决群体问题,或者他们真诚地希望与公众共同协作完成,实现民主化进程;或认识到科学与社会之间的相关性。因此,科研工作必须有公众群体性参与。


3

科学技术增加公民科学家参与科研的机会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个体参与其中的门槛降低,收集数据的新手段、新设备的价格都不贵,人们大多都可以购买使用,手机和其他可移动设备都可以准确拍摄图像,录制视频,GPS可以准确追踪、定位;通过移动传感器,人们可以记录下空气质量和水质。这些收集的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传送到各处。通过这样的方法,过去民众无法使用的高科技产品如今是人们唾手可得的产品。公众都可以参与到公民科学中,很多应用软件也可以提供民众参与的程度。


社会公民科学的发展

在美国,上至联邦政府,下至地方政府都接受了公民科学,如《公众信息来源和公民科学行为法案》鼓励联邦科学机构采用公众来源的信息和公民科学,从而推进公众参与科学研究的进程。美国成立了一个由来自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实践社区,让政府充分使用公众来源的信息和公民科学。

公民科学,作为一个规范化的领域,本身也具有很多好处,如研究人员和公民科学家之间活动协调的共享机制帮助双方共同完成科研实践、评估活动、推广和传播工作。此外,公民科学允许共享知识和社会资本,创造公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在社会公民科学领域中,通过与更多公民的接触,公民与科学家共同生成新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数据。因此,科学研究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社会公民科学促进教育发展,构建社会资本,创造知识资源,引领未来发展。


社会公民科学的潜在问题

尽管公民科学在不断发展,但是在其可信度和科学产出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鉴于公众的关注,许多社会公民科学项目已经得到开展。但是,这些项目实际上是在“科研”与“公民倡议”之间徘徊。尽管通过倡议,公民可以得出一些科学发现,但是,这些发现的实际科研产出数值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核实。第二,如果普通公民参与的志愿活动与普遍的科学共识背道而驰,那么其科研成果也值得商榷。第三,公民科研正确的解读有助于实现公民科学的价值,确保其可信度,公众群体在解读和实践公民科学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社会公民科学,作为一个规范的学术研究领域,在近几年得到大力关注与发展。人们也开始为这一领域制定行业规范,规避潜在的问题。我们也将继续研究并确定公民科学面临的问题,对其进行评估,推动公民科学更好地发展。虽然豪威尔曾感叹“孤独的发明家,在他的店铺里做着焊补工作”,他也许不会想到发明家的重生,科学家、DIY者,制造者都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利用新技术和网络共同协作完成工作、相互学习、分享知识、发现知识与科学技术离普通民众越来越近,民众也重新定义着“专家”的含义。


编译:Duria


编辑 / 张洪瑞

美编 / 九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