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位微景观店长的一些感悟

 秦岭之尖 2017-11-22



苔藓先生观后感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两位微景观店长的一些感悟,希望对从事微景观行业的朋友,或者有想法从事为景观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今天咱们来聊到微景观创业了,我也有些话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不少我的关注者联系到我,他们有苔藓方面的研究者,有苔藓创业者,有在植物产业园工作的,各式各样的朋友。。。。。。大家都被微景观的美吸引到了一起,可见微景观是一个特别有前景的朝阳产业


我曾经去过两家苔藓景观店,一家在包头的万达,一家在石家庄的花鸟鱼虫城。万达的那一家是主打雨林缸的。给了我一个苔藓梦,苔藓和绿植搭配起来的热带雨林世界,深深吸引到了我,山间有树,溪里有鱼。但是生意貌似不怎么好,不过也难怪,一个缸子动辄几千,现在的我是不会买的,就像老板说的,这是有钱人玩的东西,这话听着刺耳,确是事实。钱难挣,考虑的太多,我能养好吗?心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花鸟鱼虫城那一家,在地下负一层,补光全靠现代化的光源。面积足有四五百平时,这家店主打苔藓水陆缸,店里的苔藓水陆缸大大小小有几十个。但是我看的多了,所有的缸子都是一个模子,或者说可能出自一个设计者之手。但是设计者的思维不应该是局限的,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


来这家店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对微景观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很难会被吸引到,更多的是思考和打量。店里的苔藓还是缺少那种生机勃勃的劲头,那种生机勃勃的精气神是苔藓最先触动我的地方。和苔藓水陆缸相比,水草缸看起来就精神多了,每一抹绿,一抹红都让人动心。


苔藓微景观难,难于造景,止于维护。造景难,由于素材本身的局限,设计者思维的局限,苔藓微景观很难像水草缸那样变幻莫测,直抵人心。每一次造景都是在讲一个故事,现在我们讲的好像都是童话故事。维护难,我在想微景观是不是可以像家用电器一样,每一个景观都有一本维护操作指南,毕竟早晚喷水这样的描述对于微景观爱好者来说,心好累。水分供应、光源照射,通风、、、、、都需要精准的细化。“适时“、“适当”、“适量”让好多微景观爱好者望而却步。


视频里这两家微景观店的很多经营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微景观重在体验,我们要让顾客体会到制作的乐趣。


好的造景、好的设计可以摆放在货架上,让顾客参考、让顾客欣赏,让顾客临摹。可以售卖的标上价格(最好带上养护指南)。不可售卖的当是孤本,当是镇店之宝。凡是可售卖的要尽量保证它的标准化生产(多少的轻石配多少的土,什么苔藓配什么植物,苔藓要多大面积,植物要多高等等)。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料都长的不一样。但是造景的手法当是一样。难免有两位顾客看对了同一个造景。素材上可有小的变化,意境却是丝毫不能变的。


说完货架上摆放的苔藓景观,咱们再来回到顾客体验的问题上来。顾客体验我分为两种,一种是亲自动手操作,一种是私人订制。亲自动手的话,顾客是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我们是他们的帮手,我们可以给予一些技术上的建议。私人订制的话,顾客是微景观的灵魂设计者,意境在他们心中,我们是设计者更多的是实施者。比如,顾客会说,我这个景观是用来给爷爷祝寿的,我这个景观是给闺蜜结婚用的,,,等等。


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定价。这个问题好难啊,我觉得得去研究一番经济学了。现在蔬菜的价格是怎么来的?夏天的蔬菜是这样的价格,冬天的蔬菜又是那样的额价格。普通蔬菜的价格是这个样子的,有机蔬菜又是那个样子的。一个简简单单的蔬菜定价当时应该也难倒了一批人吧。


更别说这复杂的微景观了,主要分两块,材料费和设计费。我着实摸不清头脑了。


今天烂七八糟和大家说了这么多,仅代表自己的观点,咱们明天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