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怎样的诗“点赞”!在《耕耘文学社》讲稿(第二节)

 八桂风 2021-08-18


为怎样的诗“点赞”

在《耕耘文学社》讲稿(第二节)

雷炳钧

《一》诗言志,志要正,境界才高尚,诗才是好诗。 

诗言志,故“诗如其人”,诗的境界是人品的表现,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结晶,要写好诗先要做好人,诗人要站在民族、历史、社会的高度,把“小我”扩大到“大我”,这样写出来的诗才是好诗。

例如南唐后主李煜,作为词人,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李煜前期的诗词作品,如《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一词: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可以说是词风瑰丽、旖旎柔情,诗情画意淋漓尽致。但只是他为帝时纵情声色的真实写照。只是“小我”,不说老百姓了,恐怕连宫廷大臣都寡有共鸣。就词而论,写得极为俊逸神飞,就境界面论则属声色犬马之作,所以这词只作为历史的记录和诗的技巧笵例有存在的价值,作为诗词,大家最为熟知的,反而是他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如毛主席一针见血的点评:“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这首《虞美人》虽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但他已从小我中跳出到“故国”这个大我的境界,得到了广泛的共鸣,也因此而被下毒“赐死”,留下这词成为千古绝唱。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犹如四幅风景画,给人以美的享受,是成功的诗作,但境界还停留在风景画的层面。我们再看看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情从风摧茅屋这个“小我”,扩展到残破不堪的时势和人民的疾苦这个“大我”,提到人品的高度。所以,这是境界高到极致的诗作。

我们再看看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诗与陆放翁的《示儿》诗相同,都是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是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贞忠之作。与那些我身后如何下葬,小妾怎么办,财产如何分的遗嘱有天渊之别。

又再大声诵唱下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境界的阔大、胸襟的磊落,宋·范开曾在《稼轩词序》中论道:“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像杜甫、韩愈、辛弃疾这样主题高尚、境界阔大、气势弘伟的诗词,多不胜数。这种正直的品性,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赖以弘扬发展的精神支柱。 

出席大会嘉宾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刘容天将军、市文联主席邱晓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云高、黎国璞、何培嵩、以及南宁市教育局、共青团南宁市委的领导等。

 

《二》情要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毛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礼记·乐记》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当今中国古典诗词泰斗叶嘉莹老奶奶说:“人心受外界事物的感动,有两种因素,一种是大自然的因素,一种是人世间的因素。就是说首先内心之中要有一种感发,情动于中,然后再用话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而近代学者刘成炘则斥那种“假大空”的诗是“掉弄聪明,搬抬字眼,花风柳月,料煞才休,可厌可憎。”

举个传说中的马屁诗,看看这诗是不是完完全全的“假大空”:

明朝有个文人解缙,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他曾被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与我们广西有些缘份。

永乐皇帝对解缙的才学很是赏识。一天,他突然对解缙说:“宫中昨夜有喜,你不做诗一首?”解缙立即想到可能有皇子诞生,随即出口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朱元璋却说:“生的是个女孩子呢。”解缙吟出第二句:“化做嫦娥下九重。”哪知朱元璋接着说:“可惜已经死了。”解缙马上跟进:“料是世间留不住,”朱元璋跟着说:“已经把她抛到水里去了。”解缙立马吟出:“翻身跃入水晶宫。”

就诗而论,通篇假大空。我当然体会到伴君如伴虎,当着皇帝的面,这位大学士只能这样说,也为他的机敏而折服。但解缙是《永乐大典》的主编,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我猜,这诗非解缙所作,或许是别人强扣在他头上的屎盘,这故事漏洞百出不可信。我引用此例,只是就诗论诗。

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好诗,因为他的诗所写的,正是他的行为所做的,“我诗写我心”,表达真情的诗才是好诗。

写景诗也要为寄托真情而写,不能见到什么便白描了事。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仇兆鳌曾批评晚唐诗人写的“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是著名的两句“劣诗”。叶嘉莹先生解释说:“写得多么漂亮,而且对偶是多么工整,说有一条鱼跳出来横过像白绸一样的水面,这个形象就如同一根玉尺抛在白绸子上;又说黄莺穿过像丝线一样的柳条,黄莺是黄色的,飞来飞去,就像一枚金梭一样在许多条丝线中穿织。......但评价诗的好坏,是不以外表是否美丽为标准的。......在这两句诗中,没有任何感发的作用和内心的感动。......大自然的景物是大家所共见的,可你只是将外界的景物写下来,......”

有位青年诗友用qq向我发来一首诗,要我点评:

“佳人开牖慢,美女启窗迟。闭户斜阳际,关门落日时。”

我读了好几遍,就只知道“大约是中午了有美女开窗”,然后“落日时关门”。那么关你什么事?你要表达什么感情?这诗是典型的“无为而作。”作者只是个单思的懦夫,有情不敢表,只一味偷窥。

学者顾炎武先生曾一一指出写诗要戒的:“无为而作。无寄托而咏物。作闺怨摹儿女。好作和诗步韵诗。滥誉人。空言离别。谬作穷愁。”确实值得我们作鉴。

 参加大会的有南宁四十多所中学的部份师生 

《三》要符合格律,诗才有丰富的音乐美感。

在上一讲中我们知道了每个汉字都有其内在的音和调。所以汉语是音乐的语言,诗词则是文字的音乐。中国古典诗词之初是古风,也就是民歌民谣。古风重要的特点是风韵、风味、风神,而律韵方面则还未严整。而后在两三千年创作的过程中,诗人们发现诗句中按照语音平仄的交替,和声调的高低强弱变化,诗歌可以更抑扬顿挫、起伏回环、节奏和谐、符合乐理,有丰富的音乐美感,悦耳动听。人们慢慢悟出了其中的规律,互传互学,相约相成,总结出了诗篇的章法、诗句的平仄律、对仗式和韵部要求。到了唐代便形成了格律诗,唐朝人把它称做近体诗。近体诗经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尤其是明末清初,出现了大量的诗词理论著作,如《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近现代,我们广西的老乡王力先生更以《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等专著,把诗的章法、格律、押韵提高到理论水平,而且提出了更为严整的规则,近体诗得以更上层楼,臻于完善。

那么格律诗的章法、格律是怎样的呢,因为内容很多,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共同学习,在这里我提纲式地作概略介绍。

1、诗的章法架构:

布局谋篇要讲究起、承、转、合,借景(境)而起,渲染拓展为承,折向主题为转,点破主题给出结论为合。这是一般的手法,当然也有先点题再诠释的例外。

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五律是五言八句,七律是七言八句,以上是最常见的,也有四言、六言的和多句式的排律。

句式通常是以双音节(即采用“平平”、“仄仄”双叠形式)为一个单位,余下的一个单音节自成一个单位,放在句尾或插在句中。如七言为:2—2—2—1或2—2—1—2。也可组成3-2-2或2-2-3等句式。音节的第二个字为重音节(记住这点!)。

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颌、颈、尾联。

绝句不必对仗(对偶),律诗中二联(颌、颈)要对仗(偶)。

2、诗的平仄规则:

偶句尾字是平声的,是平韵诗(多见),反之是仄韵诗(少见)。

重音节的间、对、粘三规则(重音节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在上下联是粘连的)。

记住这五绝的四个基本句式: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可以在四个句式中任选一个为首句,首句确定后,便根据间、对、粘三规则排列其它三句。如我选 C:仄仄平平仄为首句,那么依规则,第二句必然是D:平平仄仄平,第三、四句便是A和B。

那么我要写五律怎么办?按上述规则,重复排一遍。

那么我要写七绝怎么办?在每个基本句式的句头,加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如:A: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三句照此推排。

那么我要写七律怎么办?按上述规则,重复排一遍。

平仄允许有条件的变格,在此暂不详论。

3、押韵的规则

诗词曲赋都是韵文,都必须押韵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所谓押韵,是指在韵文的指定句尾使用同一韵部的字。

诗的指定位置(叫韵脚),是偶句尾字;(也可以首句入韵。)

词的指定位置(叫韵脚),词牌按例句指定的句尾字,现在通用的词牌书是《钦定词谱)和《龙榆生词谱(简称龙谱)》;如果你认为自己对文字学和音乐学认知未到烂熟而游刃有余,请不要“自度”词格,否则将成为不伦不类的笑谈。

曲则分北曲、南曲,散曲、戏曲,都有固定的曲谱和套式。最为复杂,建议大家以后再专业学习。

格律诗所用的韵部书是《平水韵》,也可用《中华新韵》、《新诗韵》。这在上次讲座时讲过了。不赘述。

词的韵部书是《词林正韵》。

北曲的韵部书是《中原音韵》。

复杂吗?好消息是:网络时代有一个网站叫“搜韵”,上面可以很方便检索到《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中的常用字。还可以校正你诗中的平仄和韵部,又可以解释这个字的意义和组词用法,指尖在手机一点便OK。建议大家下载它的网址,随时使用。至于《中华新韵》、《新诗韵》可以用新华字典去查,也可去《吾爱诗词》网站去点击”检测“。这两个网站都是很严肃的网站,除此之外的网站我不敢推荐了,你知道的。

不要出现重韵、挤韵、撞韵。以后再细谈了。

一首诗词要莸得充分的乐感,除了平仄押韵,还要讲究声调的变化。声调的轻、重、缓、急、清、浊,音调沉郁、宏亮、上扬、促塞,要符合诗情的表达须要,分别容易表达哀怨、激昂、轻快、悲壮之情。这要靠大家在学习中体悟了。

图片来自网路

《四》形象鲜明,符合逻辑。 

诗的特点是符合逻辑常理的形象思维,诗不负有作政治形势报告的功能,不能面面俱到地直言其事,切忌豪言壮语地喊口号。

例如写鲁迅,你不必从评论《阿Q》到分析《骆驼祥子》。许广平先生在鲁迅灵前的献辞:“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借奶牛的形象把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写到极致。同学们要歌颂鲁迅,不妨把许先生的这句话用诗的语言写出,必将成好诗。

记得去年诗词学会要征集《红军长征纪念专题》作品,这个题目太大了,用逻辑思维从井岗山写到陕北全面论述,一首诗区区几十个字,除了喊口号,别无他法,所以这种所谓“应制诗”从古至今都是最难写的。于是我想到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绝伦的军事行动。毛主席称此役是他平生得意之笔。并在娄山关战斗刚结束时,在马鞍上填词一首《忆秦娥·娄山关》。我也曾在几年前在娄山关上瞻仰了这首词的碑刻,印象深刻。于是来了灵感,得了一首诗交卷:

在娄山关上读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四渡奇兵赤水滩,娄山关上炮声闌。

诗人笔醮残阳血,忆罢秦娥未下鞍。

从纷繁的事件中,找出最为突出的事例,借了当事人的现成之作,用鲜明的形象作了描述。

写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你只要善于体验,也可以感性地写出精彩来。比如我写到钦州度假的词:

【望江南·钦州三娘湾】

钦州海,苍漭接天涯。翻浪鲸豚迎熟客,掀涛帆舶逐朝霞。鸥燕落平沙。    君若问,恁事这般佳?听汛听风听骤雨,那年那酒那渔家。馋眼对红虾。

但诗的形象不能违背逻辑,不能生造景,伪作情。例如我经常接到一些青年诗友发来诗给我看,同学们看看这句:“夜雨霏霏满地霜,”还有“明月当空,繁星点点,”符不符合逻辑?有的句子违背逻辑之处是盲目抄古人的诗句而产生的,例如他在广西,却写道“秋风伴送飞鸿去”,同学们分析下他错在哪里?美则美矣,其景悖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