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风老师微信公开课 第十二节 三焦手少阳之脉

 阅海书馆 2017-11-22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小指次指之端,就是无名指之端。就是起于关冲穴,“关冲,手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我们现在取井穴取在指甲旁。

        “上出两指之间”:两指,小指与无名指。也就是液门穴这个位置。“液门,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
    “循手表腕”表:指外侧,外侧为表,里侧为里。就是中渚、阳池穴,沿着手外侧走到了腕部。“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阳池,腕上陷者中也,为原”。
   “出臂外两骨之间”:臂外,走小胳膊外侧,小胳膊在内经里面叫臂。两骨之间,手少阳三焦经行走于尺骨于桡骨之间的空隙,不是贴着骨边走的。在缝隙里面有“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这几个穴位。
        “支沟,上腕上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

  “上贯肘”贯:穿过去的意思,从肘关节穿过。所以手少阳的病可以引起手关节伸曲问题。比如说手少阳的别络。它起于外关穴,外关穴在哪里呢?去腕2寸。别络的行走是“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它引起的病症与肘有直接的关系。“实则肘挛”肘部痉挛以后就会伸不直,“虚则不收”如果别脉气虚了,那么肘关节就曲不回去了。这个就是手少阳的别络引起的病症。不管肘关节是打不开还是曲不回去,都是在外关穴调。为什么外关穴可以调肘关节的毛病呢?因为手少阳三焦经是贯肘的。肘部疼痛有个特点,是关节里面痛。我们手六阳基本讲完了,其它经脉都没有讲到贯肘的走法。所以,在临床中见到肘关节病的首先应该考虑就是手少阳三焦经引起的毛病。这里还有一个常用的穴位:肘尖穴。肘尖穴取法比较特殊,手臂微曲取穴。微曲到多少比较合适呢?120度的时候,肘尖穴寺打开的。肘尖穴是临床中治疗肘关节里面疼痛比较常用的穴位。当肘关节出问题了,用外关穴调,调不好的时候就用肘尖穴来调。还有一个常用穴位就是天井穴,“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合,屈肘乃得之”。


     下一句“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

循臑外,上肩,沿着大胳膊的外侧,其实沿着大胳膊外侧的中间,行走于手阳明与手太阳之间。然后上肩。上肩之后这个地方走的就有点绕。跟平常见到的不一样。
        “交出足少阳之后”:肩部有2个代表性的穴位,一个是肩井穴,一个是天髎穴。在哪里交呢?就是在肩井穴交。交完以后就走了足少阳的后面,因为天髎穴就在后面。它在肩井穴走到天髎穴,到了天髎穴以后不是直接上头。手三阳到了肩以后全部进入缺盆穴,然后在出来。
         “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入,从缺盆进去,布,这里用的很传神,络,线状。 布,片状。布膻中:在膻中的气是成片状的,而在心包的是线状的。
     “下膈,循属三焦”:进入腹腔里面,在胸部它穿过横膈膜然后循属三焦去走。三焦具体在哪里呢?上节课讲,上焦出于胃口,中焦亦出于胃中,上焦与中焦都是起于胃,而下焦呢叫:别回肠。下焦在回肠这个部位,回肠也就是小肠里面的一段叫回肠。循属三焦,简单讲走了胃口到胃到小肠。

        这里有个膻中穴。气会膻中,作为心包经的募穴,而且在肺部,所以经常见到膻中痛的人。膻中痛的病就比较复杂。肺病也会引起膻中痛。心包病了也会引起膻中痛,而三焦经病了,也会引起膻中痛。所以临床中处理膻中痛的病,那就要辩证。如果咳嗽或喘而膻中痛,就可以归到肺病里面去了。如果伴有心痛或心包经的疼痛,包括腋下后背的疼痛,那就是心包经的病症。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心脏病,它也会有膻中痛等症状,那就归到心包经的病症里面去。那么三焦是干什么的?三焦是通调水道的。如果出现水的问题,就是三焦出了问题。
       下面我们讲三焦的病症,如果膻中痛和其它三焦经的病症同时出现的话,那就是把这个膻中痛归到手少阳三焦经里面去治疗了。

      下一句“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其支者,就是在这里分出一个分支。从哪里分出来的呢?就是从膻中分出来的。然后上出缺盆,上项。脖子后面叫项,前面叫颈。上项就是从缺盆上去走的脖子后面。缺盆在这里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而我们讲足少阳胆经时,它走的是颈。也就是说在脖子的这个位置,后面是膀胱经,挨着过来就是手少阳三焦经,再挨过来是足少阳胆经。这里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所有书上都是把足少阳胆经画到了后面。而手少阳三焦经靠前面。

     摸到了脖子后面在痛,排除膀胱经引起的痛后,就是手少阳三焦经引起的痛。它从缺盆上去的那个点具体在哪里呢?我在临床上碰到的病,它都是在天髎穴这里上去的,也就是脖子后面的痛,这是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个病症。就是颈二开始到天髎穴扯着痛。谁在痛呢?肩胛提肌在痛。谁在病呢?手少阳三焦经在病。

      下一句“系耳后”:耳后就是从翳风穴上去系到了耳后完骨。

     “直上出耳上角”:到了耳后再怎么走?直上,这就是跟我们平时见到的不一样了,上到哪里去呢?上到耳上角。耳上角这个位置我查了很多资料描述的都很模糊。后来就用针去验证耳上角在哪里。如果把我们的头顶看成一个长方形的话,那它就有四个角,前角和后角。前角叫头角,后角叫耳后角。那么这个耳上角在哪里呢?就是在百会穴横着过来的那个最高的点,就应该是耳上角。头部的穴位,特别是头部侧面的穴位,是最有争议的,也是最难找的。很多名家用的穴位都很模糊。没有用五输穴那么精准。头侧的穴位是最难定义归经的。这些穴位归哪个经都一直存在着历史性的争议。
     下句“以屈下颊,至䪼”屈:屈,拐弯的意思。就是在耳上角这个位置后,改变了方向,往下走。弯曲往下走到脸颊的侧面。“䪼”究竟在哪里呢?书上解释叫颧骨。还有个解释叫:“目下为䪼”这二个讲的都不精确。在小肠经里面䪼跟颧骨是分开讲的。不可能成为一个地方,还有一种认为就是脸侧面颧骨下方,正是颧髎穴的位置。䪼这个地方,少阳三焦经走这里,胆经小肠经也走这里。那么这个地方的穴位就应该是颧髎穴。

  下一句“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从耳后出来一个支脉。耳后在哪里呢?耳后指的就是翳风穴。从翳风穴出来一个支脉进入耳中后又从耳朵的前面出来,也就是从耳门穴出来。因为它这样走了一下,所以手少阳三焦经出问题最容易出现的病症就是耳朵的问题。

   下一句“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客主人就是上关穴。过客主人前,就是经过了上关穴的前面。交颊,脸庞为颊。因为上面的支脉是“以屈下颊”,在这里两支脉在上关穴的前面做一个交叉,所以叫交颊。交的本意就是我们翘二郎腿的动作。一个腿压到另一条腿上的动作就是交。交是象形字,一撇一捺就表示交叉的意思。如果两个融合在一起叫汇。我们经常碰到交会穴。用的这个会就是开会的会。就是聚的意思,没有混在一起。我们经常说的开会就是很多人聚会。不管你会的人再多,它是谁还是谁。没有搞到一块去。这里在颊部和上面那支脉做一个交叉后一直往前走到达了目锐眦,就是到了眼睛的外眼角也就是丝竹空的这个穴位。手少阳三焦经到这里就循行完毕了。

  如果手少阳三焦经病了,它会出现什么样的病症呢?“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tuntun)”:它的第一个病症就是耳聋,聋成什么样子呢?浑浑:模糊的意思。焞焞:响的意思。也就是说手少阳三焦经引起的耳病,就是耳朵里面在响,老有声音。

“嗌肿喉痹”:嗌,咽喉的一个部位。嗌:咽。根据《黄帝内经》里面文字运用来看,嗌跟咽还不完全相同。整体上讲属于咽。那简单讲,嗌肿就是咽肿。“喉痹”就是喉出问题了。喉管声音。喉痹就是嗓子出问题了。在讲手阳明足阳明病症里面都有喉痹的症状。所以喉痹的症状与刚才讲的膻中痛一样需要辩证施治。光一个喉痹喉痛声音嘶哑还不能判断怎么去治。经常有人问:老师什么病怎么治?鬼知道怎么治!!!孤证很难判断怎么去治。它会出现症候群。手阳明的喉痹会出现口干衄鼽喉痹。足阳明出现的是颈肿喉痹。而手少阳是嗌肿喉痹。那从病症上进行归类,究竟这个喉痹归谁管。除了症状之外,还有经脉的疼痛,还有寸口人迎脉的判断。

  “是主气所生病者”:关于“是动则病”和“是主气所 ”书上都在扯,搞不清楚,搞不清楚我们就跳过,它都属于手少阳经脉的病,不是脏腑病。

      它会出现什么病症呢?第一个病症,“汗出”:三焦主水,水出问题了。
      下个病症“目锐眦痛,颊痛”:目锐眦痛,外眼角的疼痛。颊痛,脸侧痛。
     下个病症“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这些部位的疼痛是手少阳三焦经所过部位的疼痛。皆痛,皆有可能痛,而不一定全痛。这个讲过很多次了。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所以也有可能肿。因为肿的病症也经常见到。比如液门穴的肿,手腕肿,小胳膊大胳膊都有可能肿。
    下个病症“小指次指不用”就是无名指不能用了,伸曲出问题了。当然也有可能是痛或肿。
        病症到这里就讲完了。

        三焦经病症里面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耳病。而我们治疗耳病的时候,经常讲耳朵疼耳朵聋,听为问题都归到肾经的病去了,肾开窍于耳嘛。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耳朵出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三焦经而不是肾经。你如果碰到一个耳鸣或者耳朵痛的怎么处理?就要摸寸口人迎脉做个比较,究竟是寸口大还是人迎大。先把补泄定下来。

        针灸就三个作用:要么就是补,要么就是泄,要么就是平补平泄。定了这个以后,开始表里取穴,用的就是四时气五俞穴,当然还要遵循一个久病入合的原则。耳朵都响了几个月了,你在哪里治?肯定是在下合穴治,委阳穴是三焦经的下合穴。同时还要遵循一条治病的原则,有淤必放。放哪里呢?手少阳所过之处找淤血。比如说中渚穴就经常出现淤血。可能耳朵的毛病中渚穴放下血就好了。当然很多的耳朵病,它都会反映在委阳至殷门的这一段。特别是委阳穴。
        手少阳跟足少阳是同名经,丝竹空走完了就到了曈子髎了,所以耳聋耳疼这个毛病本着上病下治的原则,经常在足少阳上面来调。比如中耳炎,中渚穴不见淤血,那就在委阳找。委阳也没有那就在足少阳胆经找。胆经在哪里找呢?最容易出现淤血的就是小腿部,阳交穴这个一段最容易出现淤堵。大多数中耳炎都会在阳交穴的这一段出现淤血点。放血,在血流出来的那一刹那疼痛就马上缓解。那么碰到了上面讲的那些病“耳聋耳痛喉痹嗌干还有手少阳三焦经所过的痛”,先做一个寸口人迎脉的诊断,定个补泻,再用四时气五俞穴配穴。大多数的病都能在1-2次搞定。经病好治。
       这个肩臑臂肘的疼痛还会引起手不及头的毛病。这也是经常见到的,处理方法很简单,通过我们的扎针,把脉调平了,这个毛病就会消失。

        病了会反映在脉上,病好了也会反映在脉上。当寸口人迎脉平了,病就好了。在做针法的时候,就本着下面的治病原则来治。“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那么怎么来判断盛和虚呢?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脉法很重要,它是基础的基础,四时气五俞穴与寸口人迎脉是《黄帝内经》里面治病最基础最基础的东西。有人问阳经的两针怎么派?第一个穴好定,你根据四时气定,定了以后实在搞不清就在一个穴位上扎两针都可以。只要补泻没有做反,它肯定能见效。如果你能判断出它的病情,就在相应的穴位上去配穴。比如有寒派井穴,有热派荥穴,虚了派俞穴,一段性的疼痛有湿了派经原穴,久病就用合穴。穴位就不用讲了,我们经常取的穴位都是正确的。书上讲的五俞穴那些都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讲解。如果跟《黄帝内经》里面有出入那就要重点讲解。
       这里重点注意这个委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下合穴,我们在病程比较长的病人身上经常要配这个委阳穴。委阳穴很容易出现淤堵,如果有的话要先做一个放血的处理。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我们下节课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