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让人“开眼”

 圆角望 2017-11-22

     ◎ 王溱(青岛 公务员)

朋友从日本回来,有人问,听说那里蛮好玩的。朋友说,这要从哪个角度看了?

朋友去了大阪和京都,两个城市各有特点。

大阪临海,几百年前就是贸易港口,迄今还是日本经济活动最为旺盛的商业都市,购物的必去之地。“心斋桥”,梅田商业区,整日人潮如流。而京都,顾名思义,从公元794年到19世纪中叶,一直是日本的帝国首都。具有一千多年日本文化历史,日本两成以上的国宝都集中在这里。

先说文化,在京都看得最多的是神社、神阁和古寺名刹,据说林林总总有几百个。当然规模不同,名气差别也很大。但看来看去,如果不是专业研究,或者特别有兴趣,真就那么回事。就像到欧洲看教堂一样,乍看,觉得挺“震撼”,但看多了一是视觉疲劳,再就是感到大同小异,接受上也有疲劳之感。这其中不乏有“外行看热闹”的缺憾,但内在的吸引力似乎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别的不说,京都是“中国化” 极深的城市,许多店铺的名称上仍然有汉字的痕迹,而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京都的评价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古京都大多仿效古代中国首都(隋唐时期洛阳城)形式,在异国他乡看到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固然是新奇,自豪,但静下心来想,原汁原味应该还是在自己的国土更正宗些吧?当然,如果从印证的角度审视,感觉还是蛮清爽。

再说购物,前阵子国人“疯购”电饭煲,马桶盖,甚至大米,一时广被“诟病”。这种“狂热”景象,朋友待了几天倒是没见到,不过一些电器商店专设供应国人的柜台倒是事实。那里的电器电压统统改为适合国人使用的220V。想得确实周到,但让人有些忐忑,“专供”的商品会不会有猫腻?曾有种说法:日本一流的汽车出口发达国家,二流的留着自己用,三流的给不发达国家。故伎重演?许多人心里有疑虑,所以荷包打开时自然也会琢磨一番。有些固执己见者,非正宗的日本产品不买,哪怕价格贵点也不在乎。闹得导游大呼“不可理喻,榆木疙瘩”。最火的还是“药妆店”,随处可见。里面的物品价格相对便宜,据说质量也过得去。看到许多年轻面孔,手里拿着“货单”,按图索骥,成堆成包的买,一看就是“代购”。在机场看见好几伙这样的“团队”,进了大厅就忙着过秤,怕超重罚款。箱子一打开,零七八碎,五颜六色,全是“药妆店”的商品。看来,价格决定购买兴趣。

少不了说吃,日本“美食”,很多,简单尝尝都能承受得了,但要正经八道吃“名堂”,对一般工薪阶层来说,要么“豁出一回”,要么“望而却步”。日本最好的和牛肉按克计费,放开肚子吃,一顿顶一个人的“团费”,一点也不夸张。有些人说去日本吃了“入口即化”的优质牛肉,实际好多是“进口”货,根本不是日本本土的牛肉。所以许多人印象更深的是日本的各式拉面和章鱼小丸子。

日本的拉面很有特点,做工细腻,味道独特,很受欢迎。不光是游客,日本人本身也喜欢。在京都地铁站楼上,有一处名曰“拉面小路”的地方,林林总总有十几家拉面馆,各具特色。每天从十一点开始,这里边人满为患。排队吃拉面的人络绎不绝。有的从外地赶来,专门来品尝。一种面食能做到这种地步,个中的努力和付出可想而知。

给朋友留下印象颇佳的是日本的公共卫生间,干净是一方面,里面的设施更值得“羡慕”,可以说老人孩子全考虑到了。这点,连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也自叹不如。还有,日本的钱,特别是零钱让人摸不着头脑,常常弄不清面值。所以许多人干脆抓一把让店员挑拣。不过只管放宽心,绝不会欺负你“没文化”多拿。

出国看的都是“亮点”,这毋庸置疑。旅行社不会安排到“阴暗”之处倒胃口。其实,每个国家和地方都有自己的“亮点”,只是有时因为太“熟悉”反而失去了新鲜感,显得太平常了。这叫“一叶障目”。但如果走出去看一看,比较一下,思索一番,一定会有新的感触,新的认识。这叫“茅塞顿开”。旅游的意义或许正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