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顽童黄永玉:活明白了,世界也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

 329525 2017-11-22

(凤凰古城旅游区)

脱下今日灯红酒绿的旅游区外衣,几多年前的凤凰,还只是一座西南边陲的山城小镇,河流上的轻柔帷幔散去,一抹淡然的古村朝晖,暮巷夕照山水画一样的古城养育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湘西人。


“沈从文、熊希龄、田兴恕、黄永玉”等人都被湘西文化特质“犟卵精神”所浸染,他们似乎都有着相同的特点:“道德上行侠仗义、思维上天马行空、行为上剑走偏锋、情感上大悲天下”。


黄永玉(右)与表叔沈从文


而黄永玉则是这众多乡贤中的英髦,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堪称人类学的奇葩,落落大方的降生世上,无拘无束的游走四方,思想无遮蔽,行为无遮拦,一辈子从心所欲。



悲伤很误时间,生来是为了看看太阳


 张大千之后,黄永玉和吴冠中堪称中国传统艺术界两大酷老头 。


黄永玉说话跟他画画一样,畅快淋漓,就像夏季夜晚,在江边凉风中吃火锅,有种大汗淋漓的畅快感,但这种硬脾气,也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他在那个动荡年代里为了艺术,在家徒四壁的情况下不得不用刷锅笤帚来画画的事情。也正是因为他无奈之下的刷锅笤帚,才成就了后来画风大气的黄永玉。


在黄永玉的笔下,从不避讳世俗的吃喝拉撒,画得了“出恭图”,写得了“他妈的”,最难熬的文革时候,黄永玉画的猫头鹰被人批成“黑画”,说他作风不正派,在生日当天,被鞭子抽得背上的血粘在衣服上揭不下来。

他后来回忆说,才几岁的女儿哭着求他别自杀:“但我这个人怎么会自杀呢?抗战八年一双小脚跑了这么几万里路,死亡见了这么多,我才不会自杀呢!”


向恶势力低头?黄永玉不干!面对苦难,痛哭完,黄永玉用天真欢快的画对生活哈哈一笑,这洒脱酷劲十足的生活态度,90后、00后都望尘莫及。


将生活中的艺术提炼成幽默的漫画

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话糙理不糙的段子手


“你他妈又吹”


“也不想想

我为什么对你这么好”


“鸟是好鸟,就是话多”


“余五十岁前,从不游山玩水,

至今老了,才觉得十分好笑。”


“我拿耗子药,当早餐”


他的肚子是我搞大的


湘西蛮小子的两位前辈


18岁,正是热血沸腾的年纪,黄永玉当时流寓泉州,某一日在开元寺上树摘花时,一位瘦削风骨的老和尚,在树下温和的问为何摘花,黄永玉回:“老子高兴要摘就摘”,问其他话,黄永玉也是一口一个老子的回答。


老和尚不但丝毫没生气,还非常欣赏他的真性情,还给他写了一张:“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的条幅,黄永玉后来回忆说跟这个老和尚做朋友的时间很短,原来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



(黄永玉绘“弘一上人像”)


黄永玉曾给曹禺写信道:“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都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


如此“不留情面”,曹禺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把这封信装裱起来放在客厅,鞭策鼓励自己,不过,这位戏剧大师却再无佳作问世,遗憾也好,惋惜也好,这并不是曹禺一个人的际遇,而是那一代文化人的普遍的命运。

老顽童的恣意江湖


83岁,黄永玉登上了《时尚先生》封面,这位喜欢盖房子、养名犬、开红色跑车、收藏近千个烟斗的老人家,成为有史以来最老的时尚先生。



85岁的黄永玉说“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这句话透着一股子不甘和不尽兴,好像在抱怨撒娇还没和世界玩够。


93岁的他活成了一个洒脱真性情的顽主,成了众人眼中的“全才鬼才、浪荡汉子”,而关于他是怎么追老婆的,对白堪称经典。


第一次见面时紧张得老半天才蹦出来一句话来,——“我有一百斤粮票,你要吗?”。

黄永玉与妻子张梅溪


年老时,夫妻俩一同出游




黄永玉绘制的一套小猴邮票如今市值达168万高价,但他当时创作时,用心颇深却动机单纯,他曾经说过“就是想让人知道我死去的小猴多么可爱”。


幽默,真性情,就像是《美丽人生》里的圭多, 聪明乐天,爱生活爱老婆,面对逆境也一如既然,  一句”早安,公主!“不知打动了多少人!


《美丽人生》剧照


黄永玉自称“湘西老刁民”,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很难用单一的行业去称呼,是画家可不仅是画家,是小说家又不完全是小说家,是哲学家但又不是那种以概念建构体系的哲学家,是思想家却不是用理论换饭吃的思想家。


对他来说,任何一种称呼都能以偏概全,他在社会底层艰苦奋斗,在上流社会呼风唤雨。



世事豁达皆入画,嬉笑怒骂即文章,“玩世不恭”其实是种特别宝贵的品格时,只有这样才会理解知足而常乐,才会“把悲伤当成诗”,日子,也才会越过越有滋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