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草”源流

 碗窑有约 2017-11-22


在我国古代的游艺竞技民俗中,有一类活动可以称之为“斗戏”。所谓“斗戏”,即是使各种兽虫禽鸟相斗为戏,以供人们观赏,如斗鸡、斗蟋蟀、斗牛、斗羊、斗鸭等。除了动物斗赛之外,植物花草也可以相斗为戏,叫“斗草”,又称“斗百草”。

“斗草”风俗起源于何时?前人对此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中唐诗人刘禹锡在他的《寄苏州白使君》一诗中曾有“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之句。到了宋代,苏轼的《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诗中有“敢将吴王斗百草”之句,即是化用刘诗而来。故南宋龚仲希《中吴纪闻》、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等,皆据刘诗认为斗百草之戏起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和西施。但此说有两点可注意者:一是刘禹锡的诗中用了“若……不如……”的句式,明显是一种假设的口气,所以清代翟灏在他的《通俗编》卷三十“斗百草”条中即指出:“《七修类稿》据刘诗谓斗草即起于吴王,非也。刘盖假设辞耳。”二是在刘禹锡之前,历代未见有任何典籍文献记载此事,故此说实不足为凭。

除此之外,又有人认为斗草之戏,在周初即已有之。上引翟灏《通俗编》即持此说,云:“《申公诗说》以《芣苡》为儿童斗草嬉戏歌谣之辞,则周初已有此戏。”按此说亦不可信。原因是:《诗经·召南· 芣苡》篇的题旨,现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都认为是一首妇女们采芣苡(即车前草)子时所唱的歌,歌中铺叙描绘了采草劳动的整个过程,与斗草习俗无涉;又《申公诗说》,明代丰坊作,据称是辑集了汉代“四家诗”之一的鲁人申公培的诗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所谓“《芣苡》为儿童斗草嬉戏歌谣之辞”即使不是对《芣苡》诗的正确解释,至少在申公培所在的汉代也已应有此俗。但问题在于,清人毛奇龄《诗传诗说驳义》、近人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证》等皆已指出,《申公诗说》乃明人丰坊的伪作,其目的是“弋世子之美名,矜独得之秘传”。

“斗草”习俗最早见之于文献记载,应该是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

 

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唐宋时的类书《初学记》、《太平御览》等引此段文字,于“又有斗百草之戏”之前均有“今人”两字,可见“斗百草之戏”的产生应稍晚于“蹋百草”。但“斗百草”与“蹋百草”(即后来所说的“踏青”)这两种形式的民俗活动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因果连带关系。夏历五月,古代俗称恶月,因此月正值夏季,蚊蝇孳生,各种疾病极易流行传染,故早在夏代,就有到郊野山间去采草药以驱疾治病的习俗,《礼记·夏小正》云:“此月(五月)蓄药,以蠲除恶气。”而采草蓄药之际,风和日丽,草木葳蕤,使人倍觉赏心悦目,于是到后来又有了郊游踏青的习俗;在踏青游玩的时候,人们免不了拈花捻草,互戏竞斗,斗百草的习俗便逐渐自然地产生了。

“斗草”习俗一经形成,从隋唐以后便迅速地流行起来,历经各个时期而不衰,且在形式上有所发展和变化。据《隋书·音乐志下》记载,隋炀帝不解音律,但却“大制艳篇”,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其中有藏钩乐、投壶乐、七夕相逢乐及斗鸡子、斗百草等新曲,从这些乐曲的名目上看,当都是在进行藏钩、投壶、斗百草等民俗游艺活动时所奏的乐曲;另外,隋炀帝自己也曾写有“踏青斗草事青春”的诗句唐宋时的不少诗词作品中都提到这种“斗草”游戏,如唐代杜牧《代人作》:“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白居易《观儿戏诗》:“抚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宋代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童斗草来”,吴文英《祝英台近》词:“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唐代韦洵的《嘉话录》里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谢灵运须美,临刑,因施为南海祗洹寺维摩诘像须。寺人宝惜,初不亏损。中宗朝,乐安公主五日斗草,须广其物色,令驰骑取之。又恐为他所得,因剪弃其余,今遂无。”为了“广其物色”,竟然把作为庙宇中佛像饰须的谢灵运遗须也搜罗了去,真是异想天开。从上面的记载也可以得知,在唐时,上至宗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斗草已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游戏了。

此后的元明清各代,“斗草”之戏仍然一直很流行,并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曲和小说中有所反映。特别是明代还出现了古代仅见的两篇描写“斗草”活动的专门作品,一是黄子常的《绮罗香·斗草》词:

 

绡帕藏春,罗裙点露,相约莺花丛里。翠袖拈芳,香沁笋芽纤指。偷摘遍、绿迳烟霏;悄攀下、画栏红紫。扫花阶、褥展芙蓉、瑶台十二峰仙子。    芳园清昼乍永,亭上吟吟笑语。妒秾夸丽,夺取筹多,嬴得玉铛瑜珥。凝素靥、香粉添娇;映黛眉、淡黄生喜。绾胸带、空系宜男,情郎归也未?

 

明代田汝成撰《熙朝乐事》云:“杭城春日,妇女喜斗草之戏。”后即引此[绮罗香]词。可见此词描绘的是当日杭城妇女于春日斗草嬉戏的情景。另一位明代文学家吴兆也曾写有长诗《秦淮斗草篇》,诗云:

 

乐游苑内花初开,结绮楼前春早来。春色染山还染水,春光衔柳又衔梅。此时芳草萋萋长,秦淮儿女多闲想。闲想玉闺间,罗衣正试单。芳飙入户吹帷动,巧鸟当窗搅梦残。因娇丽日长干道,相戏相耍斗芳草。芳草匝初齐,茸茸没马蹄;芳草远如暮,望望迷人步。将绿将黄不辨名,和烟和雾那知数。凤凰台上旧时基,燕雀湖边当日路。结伴踏青春可怜,花气衣香浑作烟。谁分迟迟独落后,谁能采采不争前。袅袅桑间路,佳期何暇顾。悠悠淮水湄,远道不遑思。空生谢客西堂梦,徒怨湘娥南浦离。未鸣鹈鸠鴂先愁歇,乍啭苍庚正及时。正及时,先愁歇。密取畏人窥,疾行防藓滑。入深翠湿衣,缘高香袭袜。搴若将何为,束刍欲待谁?茜红犹胜颊,荑白却惭肌。薜荔裁衣安可被,菖蒲结带岂堪垂?盈掬盈襜罗众芳,蛾飞蝶绕满衣裳。兰皋借作争衡地,蕙畹翻为角敌场。分行花队逐,对垒叶旗张。花花非一色,叶叶两相当。君有麻与枲,妾有葛与藟。君有萧与艾,妾有兰与芷。君有合欢枝,妾有相思子。君有放心生,妾有断肠死。赢归若个中,输落阿谁里?相向无言转自愁,芳垧过客忽疑秋。别本辞柯何倚托,倾青委绿满郊丘。虽残已受妍心惜,纵贱曾经纤手摘。芍药多情且自留,蘼芜有恨从教掷。人生宠爱几能终,人心安得采时同。萦愁结念寻归迳,接佩连裙趁晚风。情知朽腐随怩滓,会化流萤入幕中。

 

诗用铺叙的笔法,详尽生动地描绘了一群年轻姑娘在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的春日结伴踏青、采草斗草的整个过程,并真切地刻画了她们因触物感怀而兴起的韶华易逝、命运难卜的春怨春愁。

从前引的《荆楚岁时记》等书的记载来看,“斗百草”之戏原是在五月五日端午节进行,但在此后各时期,斗草的时间并不仅限于端午,大致说来,整个春夏秋三季,花草繁盛之际,皆可随时而斗;再从斗草风俗的流行地区来说,因为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气候温暖,植物品类亦多,同时,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踏百草、斗百草似乎也太过温柔,所以“斗百草”风俗的流行在南方要较北方为盛。

    “斗草”之戏的具体斗法,是由相斗之双方,各持一草在手,然后使两草成十字相交状,两人用力一拉,以草不断者为胜,断者为负。这种斗法虽然在较早的典籍中缺乏详明的记载,但我们从上引的“抚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童斗草来”等诗句来看,可以断定所描写的正是这种斗法。到了清代,宫廷画家金廷标曾作有《群婴斗草图》一画,对这种斗法有极细致而生动的描绘。画中共有十个男孩,其中有弯腰找草的,有伸手拨草的,有捧了一兜草匆匆赶来相斗的,有两人正在用力拉扯的,也有酣斗暂休、几个孩子围着满地狼藉的残枝,正在拿草欲续斗的。全图描绘了”找草、拔草、运草、斗草等全过程,同时也真实地表现了儿童们节日斗草的欢快气氛”。



如果把上面的这种斗法称为“手斗”的话,那么另一种斗法可以称为“口斗”。这种斗法也需要找来各色花草(这种斗法名为斗草,实际上还包括各种花卉),但并不是互相拉斗,而是在嘴里报出自己手中花草的名目。有时是比花草的质量,如清人李声振《百戏竹枝词》中有《斗百草》诗,诗云:

 

一带裙腰绣早春,踏青时节小园频。

斗他远志还惆怅,惟有宜男最可人。

 

该诗前有小序云:“古人已有此戏,以吉祥而少见者取胜。闺人春日为之。”但更多的时候,是比数量品种的多寡,而且互相报出的花草名要能彼此“对仗”,类似于“对对子”,上引《秦淮斗草篇》中的“君有麻与枲,妾有葛与藟。君有萧与艾,妾有兰与芷。君有合欢枝,妾有相思子。君有放心生,妾有断肠死”,描写的便是这种斗法。《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对此有更详尽的描绘:

 

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都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豆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豆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的不是?”豆官没的说了……

 

这种斗法,在清代李汝珍写的《镜花缘》中,又有所发展,该书第七十六回《讲六壬花前阐妙旨  观四课牖下窃真传》中写紫芝提议:“若依妹子斗法,不在草之多寡,并且也不折草……莫若大家随便说一花草名或果木名,依着字面对去,倒觉生动。”在接下来的七十七回《斗百草全除旧套  对群花别出新裁》中用了整整一回的篇幅来描写这种斗法,充分体现了《镜花缘》这部“才子小说”“逞才炫学”的特点。下面迻录其中一节,以见其一斑:

 

……婉如道:“俺先发发利市,出个‘金星草’。”姜丽楼道:“梨花一名‘玉雨花’。”锦云道:“以‘玉’对‘金’,以‘雨’对‘星’,无一不稳。”秦小春把崔小莺袖子一拉,道:“我出‘牵牛’。”崔小莺两手向小春一扬,道:“我对丹参的别名‘逐马’。”紫芝道:“你对‘逐马’,我对‘夺车’。”引的众人好笑。花再芳道:“妹子因小春姐姐‘牵牛’二字,忽然想起他的别名,我出‘黑丑’。”紫芝道:“好端端为何要出丑?”素云道:“这个‘丑’字暗藏地支之名,却不易对。”燕紫琼道:“茶有‘红丁’之名。”众人一齐叫绝。田风翾道:“茶是紫琼姐姐府上出产,自然有此好对。”邹婉春道:“桂州向产一草,名唤‘倚待草’。”枝兰音道:“玫瑰一名‘徘徊花’。”兰芝道:“‘倚待’对‘徘徊’,这是天生绝对。”施艳春道:“我出‘苍耳子’。”吕瑞蓂道:“我对‘白头翁’。”米兰芬道:“敝处蔷薇向有别种,其花与月应圆缺,名叫‘月桂’。此花不独我们智佳最多,闻得天朝也有此种。”闵兰荪道:“温台山出有催生草,名唤‘风兰’,以此为对。”紫芝道:“请教‘催生’二字怎讲?”兰荪满面通红道:“你说甚么!”蒋丽辉道:“兰荪姐姐莫说闲话,请教兔丝是何别名?”兰荪想一想道:“记得免丝又名‘火焰草’。”薛蘅香道:“我对‘金灯花’。”众人一齐叫好。柳瑞春道:“三春柳一名‘人柳’。”董翠钿道:“我、我、我对‘佛桑’。”紫芝道:“他又结巴了。”郦锦春道:“苜蓿一名‘连枝草’。”魏紫楼道:“我对袁宝儿所持的。”众人听了,一齐称妙。掌乘珠道:“袁宝儿所持的虽叫‘合蒂花’,但原名却叫‘迎辇花’。”周庆覃道:“我对连翘的别名‘摇车草’。”紫芝摇头道:“这个对的无趣。”吕祥蓂道:“我出地榆别名‘玉豉’。”余丽蓉道:“五加一名‘金盐’,以此为对。”蒋素辉道:“小莺姐姐言丹参一名‘逐马’。但除‘逐马’之外,可另有别名?”潘丽春道:“还有‘奔马草’。”董珠钿道:“隔虎刺一名‘伏牛花’。”哀萃芳道:“三奈一名‘山辣’。”蒋月辉道:“泽兰又叫‘水香’。”

 

而这种斗法,后来又被男子们运用于酒筵上,成为酒令中的一种,称“斗草令”,清俞敦培《酒令丛钞》卷二解释其行令的方法云:

 

合席各认门类,如天文、时令、颜色、数目、珍宝之类,以花草字为经,出两字对,令合席对之。假如天文门出月桂,或对风兰,或对天花之类。次至时令,出麦秋,或对华夏之类。又次至颜色门,出青萍,或对绛树之类。评定甲乙,总宜平仄调叶,裁对新颖。又有以花草名为对者,搜罗易尽,未若此之生动也。

 

至此,“斗草”已经由儿童妇女在花间草边的充满野趣的游戏演变成文人们酒筵上的“雅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