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秀才酒楼题谜诗,巧送贼子入牢笼

 涂鸦吧 2017-11-22

林秀才酒楼题谜诗,巧送贼子入牢笼

光绪十五年(1889),盐亭县有个姓林的秀才,十分聪明。有一次,他到一位朋友家做客,晚上也没有回家,正当他起身去厕所时,不料有两个贼子,手持大刀闯进了朋友家里,朋友家里人惧怕贼子伤人性命,都不敢违抗,于是两个贼子抢走了不少东西。林秀才看在眼里,也不敢站出来。但事后,他心里一直不快。

几天以后,林秀才在城里一家小酒楼里喝酒,正喝着,来了一个人,在他桌边坐下了。林秀才抬眼一看,横肉面生,贼眉贼眼,鼻子左边有一黑痣,痣上一根长毛,顿时心里一惊,此人正是抢劫朋友家钱财两个贼子中的一个。幸而林秀才当时看清了他的面容,而他却不知林秀才。常言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林秀才恨不得将他立即痛打一顿,替朋友解解恨,但他知道自己不是贼子对手,不能硬来。喊人抓他送到县府,也很不妥。他想了想,想到了新任知县李朝元,李知县是罗江人,为官清正,他还将家乡的大叶桑移植盐亭,让百姓发展养蚕业,受到盐亭百姓的爱戴。同时,李知县也很聪明,善于断案,于是马上灵机一动,与贼子套近乎,说一个人喝酒没劲,请贼子与他一起喝。这等好事,贼子岂有不答应?高兴地与林秀才喝了起来。贼子酒足饭饱,装着客气的样子说:“仁兄好客,可惜小弟没啥可谢。”林秀才马上接过话道:“说哪儿去了,不过兄弟如能帮我跑一趟腿,我不胜感激,并愿出五两银子酬谢!”大凡做贼人心贪,听说有五两银子,立即问:“仁兄想让小弟到哪儿去?去干什么?”林秀才说:“是这样的,我与本县李大人是朋友,前天他要我写一首诗给他,我当时没想好,答应过几天再着人送到府上。正好我已想好了诗,所以想着人送去。兄弟要是没间,我找别人好了。”贼子一听,生怕生意跑了,忙说:“这点小事算什么,这里到县衙也不过四五里路,要不了多长时间。小北替仁兄送过去就是了。”林秀才喜道:“多谢了。”于是找店家要了纸笔,刷刷刷,不一会儿就写好了,连同二两银子送给贼子:“先给二两,余下三两你回来时找这家店主取,但得拿着李大人的回条才行,因为他答应过,诗写得好,要大大赏我的。”贼子心里说:你是怕我不送去,才这么做的。可继而又想,他开口肯出五两银子送诗,也说不定县老爷真有赏了。于是笑笑说:“没问题。”接着,林秀才又找店主当面与贼子说定事宜。贼子高高兴兴地去了。

林秀才酒楼题谜诗,巧送贼子入牢笼

贼子也认识几个字,半路上,他打开林秀才的诗稿看,只见上面写道:“柴木已朽生烟快,天下无二一统抓;题诗缺页难续起,赋武挨戎制迷来。”落款是“抱平生敬启”。贼子看罢大笑:“什么狗屁诗?还秀才!”但为了得到另外三两银子,折好诗稿,一路快走,五里路程不多时就到了。

贼子照林秀才吩咐,亲自将诗稿呈到李大人手上,李大人看罢,不由皱了皱眉头,再把贼子看了看,很快就明白了,全诗最后一句有制迷二字,迷乃谜之意,说明是一首谜语诗,诗虽没韵,还不通顺,可将每句末尾一字连起来读,则成了“快抓起来”四个字,李知县再看每句开头的四个字,原来都是字谜,恰好是“此人是贼”四个字。还有落款处的“抱平生”三个字,就是“打抱不平的书生”之意。于是连忙喊道:“来人呀,将此人给我拿下。”众衙役一拥而上,将贼子抓了起来,贼子莫明其妙,大声质问:“为何抓我?”

李知县一笑,说明了“诗”意,贼子这才明白上了林秀才的当,气得要死,可已经迟了。就在李知县正在审问贼子时,林秀才已和他的朋友赶来了,在事实面前,贼子认了罪,供出了同伙。

就这样,林秀才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费劲将贼子送入牢笼。

林秀才酒楼题谜诗,巧送贼子入牢笼

(配图选自网络,严禁百家号搬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