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书》重见天日,两个女人立功(八卦史记175)

 天空勇者 2017-11-22

《尚书》是一本历经磨难的书。

 

《尚书》本来就叫《书》,“尚”字是后来加上去的,这个“尚”就是“上”,意思是上古的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

 

《尚书》中记载了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和灵魂。


 

相传,《尚书》也是孔子编撰出来的,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共100篇。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书》也在黑名单上,有一个名叫伏胜的博士(官名)冒着生命危险,把一套《尚书》藏进自己家的夹壁墙中。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又严令民间不许私藏图书,违者全家死光光,史称“挟书律”。

 

二十多年过去了,汉惠帝刘盈废除了执行多年的“挟书律”,大大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而这个举措的出台要归功于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就是刘盈的外甥女皇后张嫣。

 

据《汉宫春色》记载,张嫣喜欢读书,刘盈取笑她说:“你怎么也学起儒生来了?没听说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儿?”张嫣笑答:“过去听妾的父亲张敖说过,秦之所以速亡,有一半原因在于焚书坑儒。陛下圣明天纵,却还延用亡秦的法律,妾为陛下觉得可惜哦。”刘盈听着有理,便下诏废除了“挟书律”。

 

张嫣功莫大焉。


 

消息传到山东,已经垂垂老矣的伏胜打开了夹壁墙,《尚书》得以重见天日,但不幸的是,因为岁月久远,只有29篇保存完好。

 

这就是有名的《今文尚书》。

 

朝廷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汉文帝很高兴,想让伏胜入朝,但长途跋涉对于九十多岁的伏胜来说,是个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汉文帝就派了晁错去到伏胜的家里,让伏胜当面传授。

 

因为从墙壁里挖出来的《尚书》是用先秦的文字书写的,不但难以辨认,错漏很多,而且《尚书》本身的文字就诘屈聱牙,所以,伏胜根据自己的记忆补全,然后口述,由晁错记录。


 

但是,问题又来了。

 

伏胜因为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他的女儿羲娥才能听懂,于是,羲娥就担当起“翻译”的角色,伏胜说给羲娥听,羲娥再转述给晁错。

 

羲娥的角色不可或缺。


 

晁错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记录下来的伏胜口述版《尚书》,就是著名的今文《尚书》。

 

又过了几十年,在拆除孔子老宅的时候,从墙壁中又发现了一部残缺不全的《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又多了16篇。

 

因为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

 

到了晋代,一本后来被判定为伪作的《尚书》出现。

 

之后,几经编纂,几经修改,《尚书》面目全非,真伪杂陈。

 

但不管怎么说,《尚书》能够重见天日,张嫣和羲娥都是有功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