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故倾向性理论

 昵称49117451 2017-11-22
有事故倾向性的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容易出事故。由于有事故倾向性的人是少数人,所以事故通常主要发生在少数人身上。

根据这种理论,有些学者曾尝试用心理测量的方法,去区分“易出事故者”和“不易出事故者”的个性差异,但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虽然通过研究认为易出事者具有下列特征:如反抗和攻击性、轻率、敌对、不守时间等,但却未能找到足以说明与易出事故有关的单一的个性维度。例如铁尔曼(W.A.Tillman)等通过调查得出易出事故者的精神面貌,指出易出事故者是有明显的攻击性,有厌恶社交的倾向,多是青年等。但未能找出“易出事故者”与其他人有什么明显差异的个性的特征。因此不能将事故倾向性作为重要的个体差异因素,因而得出暴露于危险环境中,事故必然增加的结论。

显然,把事故原因完全归咎于作业者,而忽视工作环境是不正确的。事故倾向性理论假设,在研究期间,在同一工作条件工人中,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事故概率。若有少数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事故次数,那么说明这少部分人有事故倾向性。如果假设一个有100名工人的工厂,一年共发生了50件事故,那么发生事故的工人肯定不会超过总人数的50%。若假设是50人发生事故,那么每人每年有一次事故,恐怕未必有事故倾向性。若发生在25名工人身上,那么每人每年二次事故。按照事故倾向性理论,发生事故的50人或25人,必然是有事故倾向性了。其实,一年发生一两次事故,完全不能排除偶然因素或机器设备缺陷或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说明,这种统计方法的本身隐藏着潜在的错误。

事故倾向性理论事故倾向性理论饼状图图册

美国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说明这点。他们分析了大约30万人的驾驶事故记录,发现其中不到4%的人,在六年中,事故记录却达事故总数的36%。这似乎支持事故集中在少数人身上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如能设法使这4%的人驾驶不出事故,那么事故率将减少三分之一。但是,若把同样的统计进行再分析,把这六年分为前三年和后三年,并对前后三年的事故记录进行比较,则令人惊讶地发现,在后三年中, 95%的事故发生在前三年被认为是安全的驾驶员身上。若依据事故倾向性理论,前三年的事故多发者由于某些更容易造成事故的个性特征,那么在后三年,他们应该占有大部分事故百分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而说明过去的事故记录并不能推断一个人将来也容易发生事故。

还有研究表明,某些人在某些环境可能更容易发生事故,若换个环境则不一定容易出事故,在某一工种容易发生事故,在另一工种则不一定是这样,因此事故倾向性可能是指特定的环境而言,而非所有环境一般的倾向。

有些心理学家,如里森(J.T.Reason)认为,与其承认事故倾向性存在,不如归因于个性影响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年龄、经验、暴露的危险以及其他多元因素,对一个个体在某一段时间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的影响,可能更大于事故倾向性。里森认为,事故倾向性是比原先想象的复杂得多的表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所暴露的危险的类型。所以事故倾向性如果存在的话,可能不单单是人的失误,而主要是人-机-环系统的失误。

理论/事故倾向性理论 编辑

事故倾向性理论 西方媒体报道的事故倾向性图册
这个理论主要描述的是人的因素与事故发生原因的联系。它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当几个不同的人被置于几乎相同的环境中时,总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这个理论的支持者认为:事故并不是随机分布的,或者说遭受伤害的可能性并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概率问题。他们断言:有些人身上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特点,致使他们更容易发生事故。

对于事故倾向性理论,最早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对个人的个性特点的研究。FarmerChambers把事故倾向性定义为“一种由具有这种特质的人先天决定的,比别人发生事故的概率高得多的一种特质。这个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使是置于相同的条件下,由于某些人所具有的“内在的事故特质”,使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

为证明事故倾向性理论的有效性,已经开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一般都包括对一组给定的人群的一个试验和对这组人群中事故分布的计算。许多研究人员从这样的研究中得出一个结论:事故并不是完全随机分布的,的确有些人发生的事故比单用概率预测的结果高得多。

这种个人所具有的事故倾向性,在研究和实践中曾经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现象,现在它已经不是被广泛认同的事故致因理论。曾经有许多关于肯定事故倾向性理论的评论。虽然一些事故倾向性理论的研究人员试图说明工作中的不同危险,但他们疏忽了一些导致某些工人比其他工人更容易发生事故的因素。研究人员通常都忽略了那些与个人问题和工作同伴相关的因素。因此,反对者并不需要直接反驳事故倾向性理论,只需要批评那些得出结论的方法就可以驳倒该理论。其他人承认事故倾向性理论的有效性,但他们认为这个理论只能解释很少一部分事故,大约占10%~15%。

人们经常用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的事实来支持事故倾向性理论。那些更容易发生事故的人被称为具有“事故倾向性”的人。从纯统计的角度,人们会认为受伤事故的发生是随机的。在任何一天中发生事故的概率都是1/1000,在一个有1000人的工作区里,每天发生一起受伤事故是合理的。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受伤人员经过治疗,身体恢复以后又会回到工作岗位上。这时,这个已经受了伤的工人与别人面临同样的受伤事故的风险。对于这样的“复位样本”,在纯概率的情况下,多次受伤并不稀奇。

事故倾向性理论事故倾向性理论漫画图册
Schulzinger于1956年研究了一个在某个工厂附近的医院18年(1930~1948年)的记录。他发现该地区总共发生过3.5万起伤害事故,其中2.7万起是工业事故,其他的8000起是非工业事故。Schulzinger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大部分事故都发生在很多只遭受过一次事故的人身上,而不是在一小群具有‘事故倾向性’的人或遭受过多次事故的人身上。”那些遭受过一次以上事故的人所发生的事故只占总数的不足30%,这个结论适用于男性、女性和每年的情况。

DeReamer于1958年考察了发生在10964人身上的伤害事故。通过统计分析,他认为如果单从概率的角度看,只有79个人将会发生5农甚至更多次伤害事故。在他考察的数据中,有90人发生过5次或5次以上的伤害事故。他发现这些统计数据没有考虑这些人在危险中的暴露程度的不同。大部分事故倾向性理论的研究人员假设在所有的受伤事故中,那些受伤人员本身就是肇事者。但这个假设在许多的事故中并不成立。可见,DeReamer的研究并没有为事故倾向性理论提供多少支持。

有人提出事故倾向性是一个真实的现象,但这只是一个过渡性的特征。由于某些原因,人们在某段时间内会“不适应”。统计数字表明几乎所有的事故都发生在一小部分的工人身上。虽然那些发生过3次或3次以上的工人会被认为具有“事故倾向性”,但从纯统计的角度来看,这个结论缺乏公正性。

一个有关事故倾向性理论的研究把事故倾向性同冒险倾向性联系了起来。Dahlback于1991年把事故倾向性认同为一种习性特征。因为冒险并不是永久固定不变的,所以事故倾向性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比如说,一个年轻的未婚男性可能会认为在骑摩托车时不带头盔是很舒服的,但他的这种态度会在他变成一个丈夫或者父亲以后而发生改变。一个年轻人在与其同龄人的伙伴一起很疯狂地开车,但如果车上有小孩或者年纪大的人时,他就不会那样开车了。他并不认为这种风险本身有什么不同,他只是认为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会不同。实际上,一个年轻的父亲可能会认为即使是带上头盔,骑摩托车也是很危险的,由此他可能完全放弃骑摩托车。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冒险性会逐渐变小;这种趋势可能起源于人们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死亡几率也在增加。对于冒险性在下降的人们,他们的风险也开始逐渐减小。应该认识到,一个工人即使有冒险的倾向,他的行为也是可以受到足够的影响而使他安全操作。Denning在1983年发现:那些性格冲动的工人往往更容易发生事故。

Dahlback主持了一个研究以支持事故倾向性理论的假设: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具有事故倾向性。他强调了这是基于对冒险倾向性的研究。这就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前许多研究的看待事故倾向性的角度和观点。虽然Dalhback支持了这个假设,但他对这个现象的观点并不是从传统的角度出发的。

从安全的角度看,Dahlback的发现提供了一个乐观的理由。冒险性是可以被适当的动机影响的。可以训练有事故倾向性的工人进行适当的选择。对于那些认为冒险是富有“男子汉”气概的人,可以拒绝他到现场工作。不安全的行为不仅会危及他们自身的安全,而且还会危及别人的安全。Denning在1983年发现,那些参加过安全培训的工人比那些没有参加过安全培训的工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要少得多。

应用/事故倾向性理论 编辑

事故倾向性理论事故倾向性理论分子模型图册
人力资源管理中,事故倾向是员工所具有的引发不安全行为的某些行为倾向和不正确的态度。

1919年,格林伍德和伍兹对许多工厂里伤害事故发生次数的资料按如下三种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

1、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着个体差异时,即不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时,一定时期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工厂里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

2、偏倚分布(Biased Distribution)。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着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则会造成胆怯或神经过敏,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造成这种统计分布的人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人。

3、非均等分布(Distribution of Unequal Liability)。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的人数分布服从非均等分布,即每个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并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倾向性理论分子运动的事故倾向性图册
事故频发倾向者往往有如下的性格特征:

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脾气暴躁;

厌倦工作,没有耐心;

慌慌张张,不沉着;

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

喜怒无常,感情多变;

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

极度喜悦和悲伤;

缺乏自制力;

处理问题轻率、冒失;

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判断某人是否是事故频发倾向者,要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测试。例如,在日本曾采用YG测验(Yatabe Gnilford Test)来测试工人的性格。另外,也可以通过对日常工人行为的观察来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一般来说,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在进行生产操作时往往精神动摇,注意力不能经常集中在操作上,因而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外界条件。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