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高祖庙号在五代十国以后就没有了呢?

 思明居士 2017-11-22

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奠基人),当他驾崩后,后人便不能再追封为太祖,改为使用高祖。

比如李渊登位后,李虎(李渊祖父)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

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称为太祖。

比如刘邦,庙号为太祖,就是汉太祖(刘邦也有被称为高帝的说法,但高是谥号,不是庙号,不要搞错)。另一个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

有些叫谥号,有些叫庙号

如:汉朝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我们可以叫汉高帝,也可以叫汉太祖。或太祖高皇帝

如:唐朝李渊: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我们可以叫唐武帝,也可以叫唐高祖。

如:隋朝杨坚:谥号文皇帝, 庙号高祖。我们可以叫隋文帝,也可以叫隋高祖。

如:隋朝杨广:谥号明皇帝, 庙号世祖。我们可以叫隋明帝,也可以叫隋世祖。炀皇帝是唐朝给的谥号。

到了后来,明末清初,不说谥号、庙号、改说年号。

如:明朝朱由检:谥号烈皇帝,庙号思宗,年号崇祯。我们可以叫明烈帝,也可以叫明思宗,还可以叫明崇祯皇帝。

如:清朝弘历:谥号纯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我们可以叫清纯帝,也可以叫清高宗,还可以叫清乾隆皇帝。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只建七庙,有大功大德的皇帝才配有建庙的资格。如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为汉太宗,汉景帝则没有入庙。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
庙号发展到唐朝出现了变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如李世民的谥号为文皇帝,后来又加谥文武皇帝,最后加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于是,唐朝之后的皇帝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
如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圣祖发扬光大;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圣宗、孝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世祖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是守成之君;宪宗、宣宗功业不足、有功有过;宁宗过于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高祖这样的庙号一般为开国皇帝的庙号,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等等。刘邦最初的庙号是“高祖”,后来汉景帝即位后为刘邦重上庙号“太祖”,于是整个后来的史书一般都记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高祖开始盛行,石敬瑭驾崩之后,庙号为后晋高祖,而后来刘知远在位两年驾崩,也被上为后汉高祖。连割据一隅的箿尔小国创建者也频频使用高祖的荣誉。
到了赵匡胤当皇帝之后,认为石敬瑭这样的儿皇帝都能上高祖的号,刘知远这样的短命王朝也可以上高祖的号,太过滑稽。高祖的庙号已经被这群小丑给玩儿坏了,岂能再用?因此,从宋朝起,高祖的庙号就被弃用了。


商人创庙号共四种:创立基业者曰太,功高者曰高,中兴者曰中,世代祭祀曰世,再根据“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分配庙号。五代以后,宋元明清,赵匡胤、铁木真、朱元璋、努尔哈赤,开国者即为创立基业者,故他四人都分到“太祖”的庙号。后代子孙,自然不敢与开国创业者比肩,只好用“太宗”或“高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