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历无锡城变迁】吴惠良:惠山古镇(锡惠名胜古迹区)的保护建设

 无声一笑 2017-11-22



不管是啥时候变更名字


今天的《亲历无锡城变迁》系列,小编只想跟大家一起好好回味一下那些年属于咱们回忆里的锡惠公园~

以及惠山古镇~


那么咱们快开始阅读由原无锡市鼋头渚公园管理处主任,园林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吴惠良所撰写的《锡惠名胜古迹区及惠山古镇的保护建设》吧!

全文如下:


锡惠名胜古迹区即指锡惠公园,具体包括锡惠公园内的惠山山麓,自南部杜鹃园起至黄公涧、碧山吟社、天下第二泉、惠山寺、二泉书院一线景区。

惠山古镇是指位于锡惠公园惠山寺、寄畅园东侧的横街(秦园街)、直街(绣嶂街),东至古华山路,南至锡山北麓,北至通惠西路的惠山祠堂群核心保护区。

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区域经历了许多次修复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自1997年起担任无锡市园林局局长,亲身经历了这一区域的巨变,谨以此文记载那些难以忘怀的岁月。


锡山公园大门(1959年摄)


锡惠名胜古迹区的修复建设


锡惠名胜古迹区即锡惠公园,是新中国成立后无锡市人民政府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公园。选址在名胜古迹众多,地域文化深厚的锡、惠两山之间,从20世纪50年代起,始建锡山公园、锡山动物园,开凿映山湖,建设愚公谷,在国庆十周年时建成锡惠公园。至70年代建成锡山人防工程龙光洞,不久改建为地下游乐场所。80年代初,建成花卉专类园惠山杜鹃园、锡山东麓儿童乐园、吟苑等。进入21世纪以来,为丰富和挖掘惠山深厚的文化底蕴,规划设计建设了二泉里文化街区,修复了位于惠山寺两侧的一批古祠堂,修复了南朝古寺——惠山寺庙园林,新建了大雄宝殿等一批佛教建筑,使古寺的香火旺了起来。同时还搬迁了锡山动物园,新建了惠山阿炳纪念馆,恢复重建了碧山吟社等。大量传统文化元素的注入,使锡惠公园这座无锡的露天博物馆增加了新的厚度和深度,平添了古朴典雅的诗意韵味。


惠山寺庙园林景区


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寺与名山自古结缘,惠山寺亦然。惠山寺面东,依山而上,气势雄伟,更有唐代的天下第二泉为寺院提升品位,遂使天下名公巨卿,多施青眼。一国之君如康熙、乾隆,亦曾屡临寺院参禅,寺内住持高僧、诗僧迭出,佛学、禅诗、禅画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十分深厚,被誉为无锡十大丛林之首。历代《无锡县志》都将惠山寺列在寺院之首,并有详细记载,寺的兴衰沿革脉络清楚。惠山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早于无锡的其他寺庙,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寺屡废屡兴,香火旺盛,可见其生命力。太平天国时,曾为战火所毁,留下一片废墟。战后,由李鸿章奏准朝廷,在寺墟上建了个昭忠祠,惠山寺仅剩下不二法门一角。遭遇“文革”,香火亦废。虽然如此,但惠山寺庙所累积的精彩文物古迹,仍然得到妥善保护,如石经幢、香花桥、日月池、御碑亭、明代古银杏、竹炉山房、龙眼泉、松泉、碧露泉等,都保存至今,成为惠山名胜中不可再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时逢园林风景旅游发展的盛世,惠山寺的兴复已水到渠成,时不我待。2002年10月,惠山寺庙园林升格为省级文保单位。由园林部门牵头,会同宗教部门,依法依规启动寺庙园林文物的修复工程。2003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同意惠山寺恢复宗教佛教活动。2004年4月26日,惠山寺修复开放举行了佛教的相关仪式,千年古刹在众生欢喜中敲响象征名寺中兴的晨钟,再降香花法雨,善男信女,倍受鼓舞。本次兴复工程完成的主要项目有: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钟亭等;翻建金刚殿,修复不二法门内的罗汉堂、地藏殿、大悲殿、藏经楼、斋房等。整个寺院景区占地面积有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482平方米。其中不二法门新增游览面积4600余平方米。

为扩大惠山寺门前的园林空间,2008年9月,将“古华山门”东移50米至绣嶂街西入口,从而在惠山寺门与秦园街(横街)、绣嶂街(直街)的衔接处形成一个广场,以便于游人客流集散,亦使镇寺之宝唐宋石经幢在广场中显露全貌,为古寺院增添岁月沧桑之感。


惠山锡麓书堂(1959年摄)


二泉书院·邵宝祠景区


二泉书院由无锡儒家先贤、礼部尚书邵宝始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辟有十五景,是讲学和培养学生的地方。华云、王问等都是邵宝的学生,曾在此受教,成为一代名人。邵宝去世后,书院改为祭祀他的祠堂,屡经修葺。新中国成立后,为驻锡部队某部和地区居民所用。1980年,经协议,部队将该地房屋交换归还园林,准备恢复书院景点。1986年,二泉书院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我们着手搬迁这里的居民住户,启动书院景区修复工程,依据文物名胜古迹修旧如旧的原则维修遗存旧房,依据资料考证,重建超然堂,移建拜石亭,移来邵宝的重要文物《点易台铭》四面碑。在书院的北侧,依后院墙建成40米长的碑廊,廊壁嵌明清时的书院古碑25方,这些古碑长期掩埋在地下,在修复工程中出土。我们请专家清理后依序嵌壁,碑上书法诗文有邵宝的《题十贤祠》诗、《海天亭记》、《石床行》、《听松吟》等。有邵宝同僚好友乔宇、林俊等的唱和诗咏书迹,有邵宝八世族孙、清代邵涵初的《先天图》、《后天图》、《合序图》等,都十分珍贵。

在碑廊西端的书院后院与不二法门佛院界接处的院落空间,仿邵宝《海天亭记》七叠湍涧内容,辟“湍涧”一景,用巨型黄石垒叠成黄石假山,设石级通达峰顶。“湍涧”再现了古书院旧有的望阙岩等景点和石涧流瀑,在幽静中增加了动感。以书院门厅前的听松坊游道,连接东部的寄畅园和院北端的五中丞祠;以门厅和君子堂回廊,沟通南侧的顾端文公祠和积书岩;以书院西部的易情轩敞开式空间,沟通惠山寺不二法门旧门厅与寺内听松石亭。从而使二泉书院的园林空间几经开合收放,与周围各景有机组合,连片成区,使之富于曲折动感变化,步移景异,达到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从而使这一区的面貌得以彻底改变。


惠山荷轩(1962年摄)


阿炳纪念馆·碧山吟社景区


这一景区过渡于天下第二泉和杜鹃园之间,音乐诗韵特浓。阿炳纪念馆因阿炳墓而建,1983年10月,民间音乐巨人的遗骸迁葬于杜鹃园北端山坡。1993年11月,墓前立阿炳铜像。为了彰显阿炳“二泉映月”的辉煌篇章,充实、完善音乐文化元素,我们规划设计了阿炳纪念馆和馆侧的二泉音乐广场,并于2006年建成开放。阿炳纪念馆建筑面积660余平方米,坐西向东,依山而建,采用大跨度钢架结构,利用山坡自然地形,错落成上下二层。敞室内筑以山石小品,使流泉有声。馆之主入口面北,连接馆前音乐广场。馆右侧设一昏暗幽深的用黄石铺就的通道,逐级而上,可达阿炳铜像,设计意境是让游客在互动中穿越时光隧道,体会阿炳在漫漫苦难中用音乐来企盼光明前程的曲折艺术人生。音乐广场毗连春申涧,与涧流松风天籁之音相融。广场面积千余平方米,场东端设一环形二层建筑,面积260平方米,为演出的化妆、办公、休息用房,正面影壁题书“二泉音乐广场”。

碧山吟社始建于明景泰七年(1450年),是明清以来诗会活动雅集的重要场所,著名画家沈周曾绘有《碧山吟社图》传世,大量的碧山诗文流传于世。碧山吟社屡经

兴废,1959年,市人民政府修复碧山吟社。2003年,碧山吟社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8月至翌年12月,我们按规划启动大规模复建,依旧貌修复的景观有十老堂、望益楼、流觞山房、流馨亭、诗廊、诗舍、吟坛等。总建筑面积670平方米。清理西部山坡上的“岩坡”、“碧山吟社”等摩崖石刻,将旧有的三方残碑,置于吟社南门外两侧,以保存和延续历史记忆。在后院保留了古牧云庵十方平等宝塔,植梅栽竹叠石,增加诗韵情趣。吟社十老堂前与诗舍堂之间有一较大院落,中设吟台,东边设门厅,游廊连接,南北两端,形成封闭式庭院。设南、东两院门,沟通外部空间,吟社内部文化布置以碧山吟社流传诗文书画为主体,凸显旧时风貌。


惠山碧山吟社(1959年摄)


惠山古镇保护建设


惠山古镇地处东经120°15′—16′,北纬31°34′—35′,位于无锡市著名的惠山名胜古迹区的东部,主要范围西起惠山寺,寄畅园,东至京杭运河中的黄埠墩,南抵锡山北麓龙光塔下,北界通惠西路,离无锡城中心2.5公里。现惠山古镇东西长约1800米,南北宽400—800米,总面积1.03平方公里(1545亩),包括惠山浜至龙头下,黄埠墩地段,惠山寺两侧,惠山秦园街(横街),绣嶂街(直街)。今古华山路(原锡惠路东移后所筑)以西为古镇核心,是古迹区及118座祠堂群分布地段,占地约30万平方米。古镇用地主体由西南部惠山、锡山山麓坡积带与东北部的古芙蓉湖塘圩所组成,自然形成西南高、东北低、山环水绕的总地势。这里胜迹众多,人文底蕴非常深厚,是无锡市地域特征最显著的风水宝地。古往今来,这里的山水架构形成了以唐代天下第二泉为首的“九龙十三泉”泉群系列景观,大部分古祠堂、古寺院道观以及古典园林寄畅园、愚公谷等均依山近泉而筑,无不以引泉借景为胜。古镇最早取黑泥制作惠山泥人,大约在明代始于宝善桥堍一带。五里香塍早年“一株杨柳夹株桃”的田园风光,是古时游惠山、踏青扫墓祠堂祭祖的必经之地。清代康乾盛世的祖孙两代皇帝南巡,每次必到惠山,更使惠山古镇风光无限。

2002年4月,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启动惠山古镇的保护修复工程,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孙志亮为组长,我为副组长的古镇建设保护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把恢复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序推进。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十多年来,以不变应万变,已经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提升文物保护级别,惠山古镇祠堂群从省级文保单位升格为由国务院于2006年6月公布的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二)委托经验丰富的有关规划设计部门,如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历史名城研究中心、云南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制定保护规划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主要有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规划、保护性规划,以及后续的文化规划等,为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规划设计依据。

(三)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完善规划内容,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在一步步的接近,早在2003年8月,惠山祠堂群由省政府立项,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世遗”。2004年6月28日,惠山祠堂群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举办的“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成就展”上亮相展出。2012年5月,无锡市成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同年11月17日,惠山祠堂群文化项目入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列第14位(共45位)。“申遗”已形成社会的广泛共识。

(五)成立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十年来已编辑《祠堂博览》46期,完成了一大批研究课题,为古镇祠堂的恢复保护提供了大量的文史资料。

(六)惠山古镇确定作为无锡市的五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市委、市政府要求举全市之力进行保护修复和整治。


锡惠景区雪景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惠山古镇核心区的保护建设已经完成第一、第二期的工程施工。目前,惠山古镇秦园街(横街)、绣嶂街(直街),惠山浜寺塘泾龙头下至烧香浜、宝善桥沿河一线,锡惠公园内的惠山寺两侧,已经整修恢复五六十座祠堂,古镇古街风貌初露端倪。其中的主要整修恢复的项目有:明代愚公谷园主邹迪光的千人报德坊和宝善桥,无锡杨氏著名的清代晚期别墅园林式祠堂潜庐,清代淮军将领李鹤章专祠李公祠惠山园,中国泥人博物馆等。古镇入口广场、古华山门广场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已经为众多旅游者的到来提供了方便。随着建设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魂、以千年古祠堂和惠山地域人文为特色的惠山古镇,必将会于前世今生中脱颖而出,并迎来她美好的明天。


宝善桥


2009年9月22日下午2点,宝善桥桥顶中央安装完成了最后一块龙门石构件(俗称桥心石),已经消失了80年的明代石拱桥在原址上恢复重建起来了。石拱桥单孔总长31.6米,高4.9米,桥底部宽4.7米,顶部宽4.2米。桥的南北两坡各设37个石级,每阶高12厘米。两侧桥面用青石贴面,桥的用材则以金山石为主。其中桥洞两侧桥基的金刚墙压顶的水盘石,是在施工中出土的老构件,被安装在桥的原部位。北边一块有0.55×0.52×5.75米,南边两块有0.55×0.52×2.85米,两柱体拼接而成,石质古朴。“宝善桥”三字,我们请邹迪光33世裔孙邹怀萱楷书。

宝善桥最早记于清康熙《无锡县志》:“宝善桥,跨寺塘泾,邑绅邹迪光建。”1919年徐振新的《惠山新志》记载稍详:“宝善桥在赵公祠前、李公祠后,跨惠山浜,联络寺塘两岸立桥也。桥洞面对报德坊,相距半里许,风景甚佳。桥南有马路,经五里街而接开源路。”1983年《江苏省无锡市地名录》记载宝善桥“清咸丰丙辰年和民国十八年修建,梁式钢筋水泥桥,长14米,宽12米”。可知,至1929年,宝善桥因发展公路交通而被改成平桥,有秦铭光的竹枝词为证:“长桥宝善引浜延,引入幽深八洞天。一自车如流水后,垂虹有影不成圆。”


惠山古镇鸟瞰


宝善桥与古祠堂互为对景,在周濂溪祠的《祠楼八景》中有“善桥太极”一景记载,其说:“宝善桥当窗,横跨映水,圆如太极,四柱森立,水火木金。”有学者认为,宝善者,是取论语“明明德亲民止善”之意。把“善”作为至宝,是中国儒士邹迪光晚年捐建宝善桥的良苦用心,也是他一生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们重视修复古宝善桥,同样既是继承传统善举为民,亦是建设古镇中一个风景亮点。依桥鹤立西瞻,山岚秀色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


千人报德坊


在惠山古镇不大的街区范围内,曾先后涌现过28座之多的牌坊,其中千人报德坊最为高大精美,素有“惠山第一坊”之称。报德坊雄峙在水、旱街交接的寺庙祠观、古建筑群中,处于车马舟船重叠、极其重要的游览中心位置,历来就是古镇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和历史坐标。从明代万历年间支撑到20世纪50年代的这座古坊,在风雨剥蚀和战火的摧残下,曾经寿终正寝、轰然倒地,消失在龙头场下。据考证,千人报德坊是为明代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所建。邹迪光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解职归隐后,在惠山筑愚公谷,建竹炉山房,在河塘修祖祠邹忠公祠堂,捐建宝善桥,与众多学子为他建造的这座大牌坊相互呼应,在河塘范围内巧妙地组合起来,奠定了明代惠山古镇重要的景观架构,成为画家笔下的表现题材之一。为恢复这座牌坊,我们于2007年7月17日,专门邀请市文管会、市祠堂文化研究会、惠泉山居委,以及老惠山人龚炳锡、秦惠忠、吴惠娟等,到现场进行专题座谈。96岁的龚炳锡,祖孙三代是古镇倪云林祠堂的老祠丁,是全面了解惠山118座祠堂古老历史的惠山“活地图”。吴惠娟老阿姨,退休前是惠山居委会主任,已届耄耋之年,祖居上河塘3号,三间矮房子紧靠大牌坊,牌坊挡住了他家的光线,她自小与石坊亲密接触,对其情况了如指掌。经他们现场指证和我们专题调研,于10月30日、11月17日,根据获得的线索,我们在这里相继挖出金山石(花岗岩)质旧构7件,其中中柱、边柱各2根,明(正)间的定盘石1根,埋头(基石)2块。另有绿豆石(火山凝灰岩)质的旧构5件,有上定盘枋1座、边间上枋2座、下枋1座,以及坐斗1座,正昂板碎片若干。主要构件找到后,我们对照旧照片进行牌坊的复建设计,复原后的千人报德坊,四柱三间五楼,通高10.50米。通面阔9.88米,其中明(正)间面阔4.80米,次间各面阔2.54米。坊额仍依旧照片摹书:面东为“人杰地灵”;面山一面为“岩壑夔龙”。


惠山古镇

杨四褒祠·潜庐


杨四褒祠位于横街(秦园街)37号,潜庐在上河塘20号,由无锡杨延俊初创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光绪八年(1882年),其子杨宗濂建别墅园林潜庐。二十年(1894年)宗濂在别墅前建“四褒祠”,祀父杨延俊(菊先)、杨延骘(菊人)兄弟,祠楼祀两孺人侯氏(菊先妻)、杜氏(菊人妻),因有杨四褒之名。庐内花园面积约1400平方米,在中轴线上依次有潜庐、留耕草堂、丛桂轩等3个厅室,还有池、桥、亭廊假山点缀,小巧玲珑,环境清幽。杨宗濂、宗瀚兄弟曾居此议设业勤纱厂事宜,由此开无锡近代工业先声。著名画家杨令茀是杨家小妹,亦曾居此侍亲、绘画。20世纪50年代起,祠为驻锡部队某部使用至今,基本保持了原状。2006年10月,祠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于2008年3月启动修复工程,于同年9月竣工。修建中搬迁住户,在调查和分析评估基础上,拆除后搭建筑,保留和修复原有建筑,疏通游道,清理环境,新建南入口上河塘门厅,在门厅中悬“潜庐”隶书柚木石绿字匾,落款“中华民国十有五年七月吉日公建许国凤题并书”。主厅留耕草堂,歇山顶,面阔3间,中堂悬堂名匾,不落款。柱联有“故乡大好湖山,小筑园林傍西郭;素志不忘陇亩,此间风物胜南阳。”望山楼面阔3间,硬山式平屋。丛桂轩位于留耕草堂后,硬山式建筑,轩后有小园。轩、桥、廊、堂环池而立,形成优美的园林空间。修复后的潜庐建筑面积为226平方米,成为惠山古镇毗邻明代寄畅园旁的一处重要的清代园林景点。


锡惠景区

李公祠·惠山园


李公祠·惠山园是宝善桥南堍的一处重要的祠堂园林,2008年国庆节建成开放。

李公祠即李鹤章祠,建于清末,祀淮军将领李鹤章。李鹤章(1825—1880年),号季荃,精通史书,曾随父科举,屡试不中,遂弃举业,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后成为李鸿章淮军骨干,在江南与太平军作战十年,以军功,获黄马褂赏赐和三品甘凉道台衔。曾国藩称其为“将才”。归隐后以捐金助赈山西,加二品衔。光绪六年(1880年)卒于家,曾国荃上疏朝廷,说:“李鸿章平定江苏,鹤章与程学启各分统一路。请将战绩宣付史馆,于立功地建专祠。”无锡是李鸿章激战太平军取得战功的所在地,清廷同意曾氏意见,在惠山立专祠。1929年,无锡县政府募资将李公祠改建成惠山公园,称为锡邑继城中“无锡公园”(即公花园)后的第二公园。后为驻军所用,后又改作学校。20世纪50年代时被拆除,仅遗存一小角池塘、假山、小桥,先后成为惠山初中、旅游学校。

2008年3月,经批准我们重启惠山园建设工程,拆除了学校教育楼及辅助设施,在原址按历史风貌存其精华,复建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李公祠和花园。其面向宝善桥的园门,额以砖雕金字米芾行书“惠山园”;而李公祠面西朝向烧香浜的门厅,则匾“李公祠”。重建后的惠山园占地面积0.55公顷,建筑面积860余平方米,其中水池占三成,锡惠山色倒映入池,龙光塔影清澈可鉴。花木扶疏清旷怡人,造园手法简洁脱俗,沿中心大池塘串联景点,建筑环池塘展开,有水晶宫、黄石假山群、李公祠堂屋、花厅、读书处、接待室、石舫、亭榭、廊桥等。园西南部以富有起伏感的龙墙分隔,园内垒石堆山,挖土4300余方,遍植桂花、枫香、石榴、黄杨、朴、柳、紫薇等乔灌木,园景古朴清幽。花园融徽派建筑和江南园林精巧于一体,为惠山宝善街增添一景。

移建的李公祠建筑占地面积367平方米,祠门面向烧香浜河岸,祠北邻陶安祠。整个祠堂建筑平面呈凹形,高大宏伟,面阔3间,宽12米,进深9间,长32米。中部为两边回廊中隔一天井,呈现“四水归堂”的典型徽派特点。天井一开间、四进、宽6.5米,长11米。檐口高5米。有封火墙高达9.6米,高低错落,富于变化,体现了清代乾隆年间的徽派建筑风格。

记得无锡先贤赞美家乡山水之美,有佳句:“湖上青山山里湖,天然一幅辋川图。不知当年倪高士,曾入空清笔底无?”倪高士早已远去,而他的画笔所留下的美的意境永在,还不断地为园林建设者们在追求美的境界时,奉献灵感的火花,使我们能够继承他的画笔之美,妙思之境,不断追求并赋予时代之创意,绘出无锡山水园林最典雅、最美丽的图画。

(作者吴惠良,曾任无锡市鼋头渚公园管理处主任,园林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等职,本文由龚近贤协助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