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成阅读能力,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课本只是举出些例子,以便指示、说明而 已。这里重要在方法;本月比上月要善阅读,今年比去年更能了解,就是进步。修养云云那是身体力行的事,民族精神也得在行为上表现。违反修养,毁隳民族精神的书籍文字固然不必看,但是想靠国 文课提倡修养,振起民族精神,却不免招致“文字国”的讥诮。 ——《国文科之目的》,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6页 ●从教育的 观点说,使学生在积极方面受益,可以多收熏染之效;若兼及消极方面,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而具收效比较迂缓。因此,国文教材的选取,关于内容,不能不有个限制,须是使学生在积极方面受益 的,才可以作为教材;如表达荒谬见解的文字,虽也可以使学生在消极方面受益,却绝对不用。 ——《〈中学精读文选〉序》,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08- 109页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 ,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大力研究语文,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我也曾经朦胧地 想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 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大力研究语文,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见《叶圣 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锁钥,用这个锁钥可以开发无线的宝藏——种种的书。 ——转引《中学语文教学》中《夏丏尊、叶 圣陶的语文教科书选文教学功能观评析》一文第14页 ●语文课和其他课程有所不同,比如数学,不能没有加减乘除,比如历史,不能短少汉朝唐朝,而语文课则不然。中学六年,假定要 教三百篇文章,是否非教课本上所选的三百篇不可呢?不一定。不教课本上这三百篇,而另选三百篇也可以,只要文章是好的,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语文水平。这是说语文课的教材不像数学 、历史等课的教材那样固定。当然,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效果好的会越来越多,可以固定下来的篇目也会越来越多。 ——《怎样教语文课》,见 《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60页 ●要养成阅读能力,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课本只是举出些例子,以便指示、说明而已。这里重要在方法;本月比上月更善于阅读,今年比去年 更能了解,就是进步。修养云云那是身体力行的事,民族精神也得在行为上表现。违反修养,毁隳民族精神的书籍文字固然不必看,但是想靠国文课提倡修养,振起民族精神,却不免招致“文字国 ”的讥诮。 ——《国文科之目的》,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6页 ●至于教材选多少篇,选那些篇,这些文篇怎么编排,我看未必是关键 问题,也未必说的出多少道理来。选些文篇让学生读,无非是进行那些训练的凭借而已。不读这几十篇几百篇,也未尝不可。当然不是说选和编完全不必讲究。不过,要想从这里头找出非此不可的道理 来,恐怕不容易。咱们一向在选和编的方面讨论得多,在训练的项目和步骤方面研究的少,这种情形需要改变。 ——《重视调查研究》,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 第99-100页 ●咱们读这一篇文字这一本书,目的固然在了解这篇文字这本书讲些什么,但同时也在练习一些方法,以便读其他的文字其他的书。 —引自《阅读要 “求甚解”》一文,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67页 ●阅读书籍的习惯不能凭空养成,欣赏文学的的能力不能凭空培植,写作文章的技能不能凭空训练。国文教 学所以要用课本或选文,就在将课本或选文作为凭借,然后种种工作得以着手。 ——转引《中学语文教学》中《夏丏尊、叶圣陶的语文教科书选文教学功能观评析》一文第14 页 ●教材选的适当,只是有了好的凭借,要收效,还得在体会、揣摩、辨认、推求方面下工夫。惟有这些工夫做到家,教学的技法才化为学生的语文习惯,无论阅读或写作,可以随时应 用。也惟有这些工夫做到了家,教材的内容才成为消化了的养料,在学生的精神上,发生营养的作用。选取适当的教材固然要紧;但利用教材,作适当的教学,也绝不是次要。 ——《〈中学精读文选〉序》,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09页 ●语文课本不同于其他的课本: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本,材料是一定的,各科 的“教学大纲”都规定好了,语文课本的材料是课文,课文实际上是举例的性质,“教学大纲”并未规定,所以要选。……课文只是“举一”,要学生学 了能“反三”。 ——《关于编教材》,见《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第114页 ●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阅读教本的当 儿,培养阅读能力,凭借这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它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阅读什么就阅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 ——《中学国 文学习法》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2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