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动力实体能 2017-11-23

 

这几天没有新收获,看见若水上绣片,勾起俺炒剩饭,遥想当年……

 

苗绣,以贵州黔东南一带的最为精彩,其他地区也以苗族不同分支为代表,刺绣各有特点,但技法上没有大区别,差别在构图上、纹饰上。

苗族的民间工艺品早就蜚声海外,十几年前的潘家园,贵州的摊主就是老外们光顾的热点,绣片早就成为了“奢侈品”,直到后来我有机会亲历了那片神秘的山水,深味了那些奇特的民间习俗后,顺手买的绣片居然成了捎带。关于游历的过程略见:http://www.ynet.com/view.jsp?oid=3109008

苗族服饰里,除了领口、袖口和前襟外,没有大面积的绣工,所以说一般的绣片真就是巴掌大的一小片,找个一尺见方的绣片很难,除非是背孩子的被带上,所以就派生出一个收藏品种——背带盖。

背带盖就是娃娃背带上面的缀着的、为了遮风挡雨、能灵活翻上和放下的“布帘子”,家家都有,人人都做,既普遍又多样,百家百样,千家千工。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转载]与女红有关的——苗族背带盖(一)  
   少数民族地区视繁衍为头等大事,重视异常,在娃娃身上颇下工夫,所以他们的用具倒是成了苗族刺绣的一个代表。
   构图上,无一例外的都是“大菱形”,菱形外的四角,加包边。主要的菱形图案里面的变化,有方有圆,有四瓣有八瓣,各式各样的几何造型配以各式各样的花草,眼花缭乱。

图案和纹饰上的门道,是另一个问题,倒数第二张意思符号文字,跟图腾、崇拜、信仰等文化内涵关联紧密,属于民族学的范畴,以后再表。

织绣技法上包括平绣、皱绣、锁绣、辫绣、挑花、堆绣、锡绣、包绣、破线绣、贴布绣、打籽绣、盘金绣等等。

东西不算精品,2001年买的,每片18元,但也能大略看出一斑。

这类东西民间一直都在做,有很广泛的民间基础,最后一张的底子是黑丝绒的,年代不长,都是平绣,不见了费公费力的针法,只是繁缛和细密程度上还可圈点,从中能看出传承传统的断代和遗失,说明再常见的传统手工艺也都面临着消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