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三国:庞统离吴投蜀,道不同不相为谋

 金色年华554 2017-11-23

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由此可以看出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庞统最初是周瑜手下的谋士,周瑜死后,庞统没有选择继续留在江东辅佐孙权,而是投向了刘备,这是什么原因呢?

漫谈三国:庞统离吴投蜀,道不同不相为谋

关于庞统离开东吴,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庞统因为貌丑,而遭到吴主孙权的嫌弃,孙权以貌取人错失良才。庞统究竟丑到何种程度小编不知道,但小编认为,这绝不是庞统离开东吴的原因。

周瑜生前可以说是孙权最为器重的将帅,而庞统作为周瑜的私人谋士,孙权理应了解庞统的才能。周瑜一生最引以为傲的战绩,当属赤壁之战打的曹操丢盔弃甲,历史把这一荣耀记到了周瑜头上,而忽略了庞统在其中所起的核心作用。

漫谈三国:庞统离吴投蜀,道不同不相为谋

赤壁之战能取胜的关键在于火烧曹操战船,而正是庞统给曹操献连环计,才使得火攻得以实施。毕竟只身前往曹营游说曹操,是冒险行为。而且曹营谋士众多,曹操本人也以谋略见长。能让曹操中计,可以看出庞统不但谋略过人,胆识也是一流,并且对自己的口才非常自信。

漫谈三国:庞统离吴投蜀,道不同不相为谋

对于庞统这样的天纵之才,孙权为何不能留为己用呢?庞统随性散漫,颇有文人傲气,但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孙权继承父兄基业据守江东,文韬武略非其所长,唯独善于用人是孙权的强项。孙策的旧臣张昭在孙权面前也经常倚老卖老,但孙权仍然能够做到礼贤下士,足见孙权绝不是气量狭小之人,只要你有能力,相貌、性格这种小节,孙权是不会在乎的。

漫谈三国:庞统离吴投蜀,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么庞统离开东吴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小编认为并非孙权不留庞统,而是留不住,原因有三点:

1、周瑜的志向是讨伐曹魏进取中原,是一种扩张性的思维,这一点与庞统的想法是一致的,庞统这样的经世之才是希望以自己的谋略辅佐主公谋取天下,所以庞统与周瑜的合作是基于相同的理想。

2、周瑜死后向孙权推荐了鲁肃(很奇怪为什么不推荐庞统),鲁肃的基本策略是“守”,这比较符合孙权的口味,偏安江东一隅已经令孙权感到自我满足,没有孙策那样有进取的意识,这与庞统的抱负背道而驰,庞统如果继续留在江东,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3、刘备当时还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尚处于创业阶段,需要大量的人才,加上刘备素有仁厚之名,又有强烈的向西扩张意愿,鲁肃与诸葛亮此时都极力向刘备推荐庞统,庞统亦觉得刘备更符合其攻略天下的辅政理念,比在东吴更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士为知己者死,于是庞统决定离开东吴投奔刘备。

漫谈三国:庞统离吴投蜀,道不同不相为谋

事实证明,庞统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留在东吴或许就这样碌碌一生无所作为,但在刘备这里,庞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刘备西进巴蜀攻取益州出上中下三计,刘备取其中计,成功获得益州,建立西川大本营,由此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可以说庞统功不可没,相比于诸葛亮五次北伐毫无建树,庞统的功绩并不在诸葛亮之下,可惜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