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利文咖啡馆

 宅翁老李 2017-11-23

最早知道“沙利文”,是在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沙利文”的什锦巧克力糖,是沪江纱厂总经理徐义德儿子的心爱之物,他妈妈每次去南京路,都要给他买回来;“沙利文”的西点,则是私营工商业者待客的不二之选。曾几何时“沙利文”是老上海高档食品代名词。

 

现在说起“沙利文”,年轻人大多是不知道的,但说起光明牌冷饮就熟悉了许多。当年生产光明牌冷饮的国营上海益民食品四厂,原来的名字就是沙利文食品厂。不过沙利文同时也是咖啡馆的名字,可能很多朋友不一定知道。


光明牌白雪冰砖是大家共同的回忆。



沙利文糖果行(Sullivan’s Fine Candies),创办之初,由老板沙利文自任经理。1922 年该商行被一美侨雷文接盘,英文名改称 (Bake-Fine Bakery),中文名照旧。

 

1925 年,沙利文糖果行吸纳社会股份而改称沙利文面包饼干糖果公司,并向美国俄亥俄州注册,西文名为Bakeries Co. Federal Inc. U.S.A,并在新闸路开设工厂。


沙利文面包饼干糖果公司股票。

 

沙利文的面包、饼干、糖果、糕点享誉上海,以至于“沙利文”在老派沪语中常被作为糖果饼干的代名词。1949 年以后,沙利文公司与苏格兰人詹姆斯﹒义利所开的“义利食品厂”、“马宝山糖果饼干公司”等合并为上海益民食品四厂(后上海光明集团)。

 

但在1920年代中期,对于上海那部分生活优渥而又讲究时髦、洋气的人士来说,更受他们青睐的并不是生产糖果、饼干的沙利文,而是沙利文咖啡馆。


静安寺路上沙利文咖啡馆。

 

沙利文咖啡馆的英文名字很奇怪,并不叫咖啡馆,而是叫做“Chocolate Shop”,直译成中文应当是“巧克力店”。既然是巧克力店,里面自然有热巧克力饮料供应,另外也有牛奶、果汁、英国式红茶、汽水和各种冰激凌。

 

沙利文咖啡馆的特色之一,咖啡都是用小壶煮的,以保持其原煮的香味,然后由侍应女郎拿着玻璃小壶,直接注到顾客面前的空杯里。“

 

沙利文咖啡馆一共有两家:一家开在南京东路、江西中路处,通常被称为东沙利文;静安寺路上的这家则被称为西沙利文,开在泰兴路口,位置就在后来摩士达商厦,再往前走就是鸿翔公司和王家沙点心店。


东沙利文地址是南京东路229号,离老介福很近。

 

东沙利文具体地址是南京东路229号,是栋英式的两层楼建筑,格局是英国维多利亚风格的,给人古老庄重的感觉。底层是一间宽敞的大厅,摆满就餐的方桌,楼上是一圈很宽的长廊,靠着栏杆的座位可以看到下面的餐厅。

 

东沙利文的英国派头虽然有点唬人,但其实在那里吃顿午餐并不贵,当时才合美金五毛钱。它中午供应简餐,晚上就供应成套的大菜了。据说菜肴口味平平,专以气派和格调取胜。 

 

当时的上海开了许多洋行,洋行的职员被通称为“买办”。南京路上的“东沙利文”,便是外滩一带洋行老板和买办们用餐、休闲的地方。但晚餐过后,东沙利文就早早打烊了。因为那一带是金融商业区,晚上人流较少。

 

美国左翼记者爱德加.史诺就是在东沙利文,邂逅他的第一任妻子、时任美国领馆秘书的海伦。南京路旧址于二十世纪 60 年代拆除,建为华东电管局大楼。


西沙利文在南京西路883号(地图中红色标注处)。


南京西路863号是鸿翔公司,离883号的沙利文很近。图为1930年代万国商团队伍路过鸿翔公司。

 

西沙利文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麦德赫斯脱路(今泰兴路)交口上,也是一座两层的英式建筑。西沙利文店堂面积不及东沙利文大,也不供应西餐,但名气却响很多。甚至很多人只知道有西沙利文,而不知道还有东沙利文。


西沙利文对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麦特赫斯特公寓(泰兴大楼),是由英商新瑞和洋行设计,地处南京西路、泰兴路转角处,1934年竣工。


公寓建筑立面以横线条为主,在女儿墙和底层腰线上也装饰细横线条,中央部分突出垂直线条。整个建筑洋溢现代建筑风格。


泰兴大楼中央部分是12层,两翼稍低为9层。底层沿街辟为店铺,后部为辅助用房。楼层均是公寓住宅,占地面积1433平方米,建筑面积8620平方米。


西沙利文有上下两层,价格相同,楼下东、西两侧各有一排火车卡座,中间是十多张四座的小圆桌,铺着绿白方格台布,风格清新淡雅。楼上多是小圆台,环境比楼下优雅些,临街落地长窗,可以俯瞰静安寺路的风景。


 

沙利文咖啡馆里年轻貌美的服务员是特别挑选的,有一半是白种人。她们常年穿着绿白相配的裙式制服,天热时是布料,秋凉后换成呢料。她们全部会说流利的英语,彬彬有礼地为顾客们服务。这使得到“西沙利文”喝咖啡、聚会,成了上海滩上一种身份的象征。 

 

西沙利文的楼上还设有自动选曲电唱机,里面装着24张唱片,可以让顾客们边喝咖啡,边听自己所点播的好莱坞电影乐曲。这样的点播,不另外收费,唱片也定期更换,基本都是节奏缓慢、旋律优美的流行金曲,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

 

西沙利文的蛋糕西点是非常有名的,除掉外卖,店堂里也有供应。顾客若要点心,就向女服务员招呼一声,她们便会用镀银的高脚盘,盛装半打或一打各式西点,放在桌上听任顾客选择食用。结账时再把吃掉的几件西点算在账单里。这样的做法,现在看来可能觉得不卫生,但在当时是上海高级咖啡馆很普遍的做法。


1930年代上海咖啡馆里的女士。

 

西沙利文咖啡馆上下两层的顾客类型不尽相同。底层大多是来谈生意,或路过喝杯咖啡休息一下,坐一会就走的。楼上的大多数是孵客,喝完杯中的咖啡,便招呼女服务员拿来一杯白开水,在那里孵上一下午或一整个晚上。开水是免费的,喝完可以招呼添加,不用担心受到服务员或领班的白眼。


说起上海滩喝咖啡的传统,应该是英国人带来的。1843年后,英国人初到上海,基本不吃中国食物,认为太倒胃口,只是出于好奇才尝上几口。他们吃的都是英国口味的食品,从英国进口。


咖啡刚刚传入上海的时候,并没有独立营业的咖啡馆,它只是当做吃完西餐后的辅助饮料。在上海的竹枝词里有这样的记载:


大菜先来一味汤、中间佳肴难辨详;


布丁代饭休嫌少,吃过咖啡及散场。


上文中的“大菜”就是指“西餐”。据目前资料考证,上海最早提供咖啡的,是几个外国人开设在英租界的老德记西餐馆。尽管咖啡馆当时是新生事物,但对于咖啡馆里侍应生的要求却非常严格,咖啡馆对员工的规章制度规定的非常详细。



下面的文字,摘录自1946年12月6日《新民晚报》刊登的“侍应生座谈会”一文。该文详细介绍了“四姊妹”咖啡馆对侍应生的要求:


四姊妹咖啡馆全体男、女侍应生,每逢星期三一点半至两点,举行座谈会一次。除受训上级命令外,对于服务方面辄有详细讨论。“大会”开始,二十余位男、女侍应生围坐一堆,全神贯注聆听某Captain发表宏论。


其实坐客尚少,全室寂静,不时从红裙白衫堆中传来阵阵笑声,情形至为和洽,兹将该会讨论侍应生服务客人,应有之态度及全身“配备”,摘录如下:


第一、美容。


涂胭脂、擦口红虽为一般“人士”所反对,并视为多余的奢侈,但在我们服务观点来看,化妆不但不是毫无意义的浪费,而是一种必须条件,“不化妆就是对客人的不礼貌”,所以无论是男的或女的,当然,尤以女同仁应格外注意此点。


每天在工作之前,对面容应有一番处理,粉固然要擦,口红更不能不涂。因为口红在吸引力上实占有重要地位。除此外,头发亦应保持相当的整洁,最好能洒上几滴“夜来香”,便能收“人犹未近身,香气已触鼻”之效。


第二、衣饰。


衣服要穿的整齐,犹以女同仁的袜子要挺括,皮鞋应保持光亮,必要时,花些本钱擦擦,不要因为衣饰的不洁,而影响客人的兴致。


第三、工作精神。


工作是要养成责任的观念,勿互相推诿,客人呼唤应随时趋前听使,纵无开心之事,亦应笑露笑容,开口闭口“先生”不要忘记,表示尊敬热络。女同仁最大的毛病是“死样怪气”,“面孔毕板”,这是得罪客人的主要原因。


第四、识相。


若见座中男女来宾有调笑等情,应速即远避,假装不知,更不能正视。要不然不但有破坏好事之嫌,在背后更难免有“这家咖啡馆的boy一眼也不识相”之宣传,这对于营业确有很大影响。


从上可知,老上海咖啡馆里的服务标准是非常高的,处处体现了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上面的服务标准,即使放在现在的上海,能做到的咖啡馆可能也不多吧。所以渐渐的在咖啡馆消费,成为人们彰显身份的一种方式,咖啡馆也就成了高消费的象征。


1920-1930年代,在沙利文、DDS等咖啡馆每客咖啡大抵是6、7角,兼有简易西餐,而且没有续杯的说法。而此时一般茶馆、茶楼,每壶茶价只是三分,新雅茶室里的茶也只卖一角。


相对而言咖啡馆的消费是高的,在那里消费的一定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阶层。当时的官僚、商人、知识分子、职员等中上层人士为咖啡馆的常客。


从收入来看,当时职员工资一般在60元以上,高级职员可达300元;高级知识分子的收入已达小康水平,大学教授最高可拿到月薪600元的工资,助教最少也有100元。


而同时期,工人阶级的收入就少很多。根据国民政府1927年11月至1928年10月的调查,工人家庭每家每月平均收入为32.8元,而同期工人家庭每月生活必需品(只包括食物、衣服、房租等)的平均支出为32.5元。工人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去咖啡馆中享受对工人阶级来说是一种奢侈的梦想。当时有人写到:什么沙利文、DDS咖啡馆,都是发财老官的食堂,像我们这样满身酸气的穷汉,连气味都嗅不到一些。


可能正如许纪霖所说:无论是酒吧、咖啡馆、都是上海白领、文化人的风花雪月之地。那里演绎的不是欧洲、香港的日常生活,而是文化贵族的身份验证,是一种文化自慰。


在上海,无论是在民国还是在如今,孵咖啡馆一直是作为一种摩登的生活方式为市民所追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