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期权市场及基本交易机会总结

 糊糊猫 2017-11-23


本文对2017年前十个月的期权市场情况、标的价格及波动率、期权隐含波动率定价结构、四种基本交易类型的表现情况等内容进行了总结,详细内容请查阅报告《2017年期权市场状况及基本交易机会总结》。


(一)期权市场标的品种渐次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自2015年2月9日50ETF上市至今已经度过了1000个日夜,在接近三年的时间里,A股市场经历了从冲高到回落再到慢牛的一波三折,市场的风格也经过了从中小创到蓝筹白马的切换。尽管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但是期权市场经受住了考验,50ETF期权规模不断增加,新的场内期权品种渐次涌现,场外期权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 50ETF期权规模不断增加,在上证50交易工具体系中地位不断提升

  至2017年10月底,50ETF期权投资者账户总数249993户,同比上升45.2%。10月50ETF期权日均成交量、日均持仓量分别为73.0万和152.8万张,同比上升91.6%和29.5%。按面值计算,10月期权成交规模为50ETF的19.6倍、50成分股总成交额的55%、50股指期货的2.5倍。


    


至2017年10月底,50ETF期权投资者账户总数249993户,同比上升45.2%。10月50ETF期权日均成交量、日均持仓量分别为73.0万和152.8万张,同比上升91.6%和29.5%。按面值计算,10月期权成交规模为50ETF的19.6倍、50成分股总成交额的55%、50股指期货的2.5倍。


   

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50ETF的成交量贡献中稳定且较为均衡。2017年10月份,全市场做市商(包含自营部分)的成交量占比估算为41%;事实上,自2016年7月以来,全市场做市商(包含自营部分)的成交量占比始终维持在40%左右,2017年前十个月份做市商(包含自营部分)的成交量占比的各月均值为42.3%。


   

分认购和认沽期权来看,2017年前十个月,50ETF认购期权日均成交量38.4万张,日均成交额2.10亿元(按权利金计算),日均持仓量87.8万张;同期认沽期权日均成交量27.8万张,日均成交额1.00亿元(按权利金计算),日均持仓量77.6万张。认购期权的成交量、成交额、持仓量在50ETF期权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58.0%、67.6%和53.1%。认购期权成交量、成交额、持仓量均高于认沽期权的特点与2015-2016年的市场情况一致,在当前A股市场中认购期权更为活跃。



2) 其他品种:豆粕、白糖期权初上市,放开持仓限制后规模有所增长

   2017年,豆粕、白糖两个商品期货品种也于3.31和4.19先后加入了期权市场。9月15日起两个交易所将最大持仓限制放宽后,两个期权品种的成交、持仓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大,但目前期权成交量仍仅相当于期货成交量的5%左右,处于起步阶段。



3) 其他品种:场外衍生品市场保持高速发展

   

在场内期权品种渐次增加,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也没有停下脚步。根据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的数据,2017年前八个月,场外期权累计新增7791笔,累计规模达3049.68亿;互换累计新增8565笔,累计规模达1309.84亿。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名义本金规模在2015年较大,2016年出现了缩小但在6月份出现了一个规模爆发;此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规模总体上持续增长,2017年7月开始增速出现了明显放大。



(二)50ETF期权市场标的表现、期权定价及交易机会


1)50ETF持续上行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实际波动率5、10月两次见底反弹

  2017年前10个月,50ETF价格持续上行,从2016.12.30的2.287上涨至2017.10.31的2.851,累计涨幅24.7%。此外,按收盘价计算,50ETF在2017年前十个月中的最高价为10月27日的收盘价2.873,超过了2015.7.10的收盘价2.852(前复权处理),创出了2015年7月以来的新高。


   

2017年前十个月,50ETF20日、40日年化波动率均值分别为10.0%和10.5%。50ETF实际波动率主要是走出了两波见底反弹的走势。


   

不同指数及ETF间的对比,2017年前十个月,恒生指数、50ETF、沪深300在所用的九个指数(或品种)中表现最好。深次新股在该区间中则收益最低、波动最高,表现最差。



2)期权定价:隐含波动率“降—升—降”,整体略高于实际波动率

   

上交所于2016年11月28日发布了中国波指(IVX,000188.sh),以反映50ETF期权市场的隐含波动率情况。此外,我们也一直使用当月、次月期权合约,按照剩余交易时间与一个月的差值的倒数加权、行权价与平值价格差值的倒数加权的方式计算得到加权隐含波动率。二者走势接近,2016.11.28-2017.10.31区间中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7,但是加权隐含波动率均值为13.2%略高于中国波指同期均值12.7%。


   

2017年前十个月,50ETF期权合约加权隐含波动率平均值为13.2%,略高于20日历史波动率的平均值(10.0%)。从2015.2.9-2017.6.30的更长的时间段中来看,50ETF期权合约隐含波动率平均值23.8%、同样略高于20日历史波动率均值22.3%,体现了获得买入期权“小资金防范大风险”的风险收益优势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分区间段来看,波动率上行的区间中会出现隐含波动率低于实际波动率的情况、波动率下行的区间中隐含波动率往往高于实际波动率,体现了市场对长期波动率向均值回归的预期。



3)期权定价:Skew偏负,远到期月合约隐含波动率高于较近到期月

   

2017年前十个月,50ETF期权Skew平均值为-7.5%。总体偏负,说明期权市场投资者情绪总体偏乐观;尤其是在5月中旬、9月下旬两次50ETF快速上涨之前Skew大幅走低、投资者看涨情绪不断增加,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两轮快速上涨中期权投资者的预见性。


   

从不同剩余到期时间的期权合约隐含波动率期限结构来看,2017年前十个月,剩余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到期的期权合约隐含波动率平均值分别为11.8%、12.2%、12.5%、13.0%,平均来看呈现到期日越远隐含波动率越高的特征,反映出了市场预期短期波动率低于长期均值的特点。



4)2017前十个月期权基本交易类型表现:买入认购收益最佳,卖出认沽胜在稳定

   

买入认购、买入认沽、卖出认购、卖出认沽是期权的四种基本交易类型中,按照我们的组合构建方法,综合来看,2017年前十个月买入认购期权收益最佳,卖出认沽期权贵在稳定。而买入认沽、卖出认购两个单交易类型由于与50ETF走势方向相悖,表现均十分不佳。


   

按照不同的市场状况,将2017年前十个月的50ETF期权市场行情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考察三个阶段中四种基本交易类型的表现。


   

可以看到,尽管50ETF在三个阶段中均是上涨,但是四种期权基本交易类型的表现各阶段中各不相同。标的价格是影响期权非市场中性交易的关键因素,波动率在其中起到辅助作用。在标的上行的市场环境中,卖出认沽有着非常稳定的表现,买入认购期权的收益波动则相对较大。实际波动率较低时买入认购期权甚至可能在标的上涨时出现亏损,但一旦标的价格、波动率均有利,则有可能获得极高的收益:

   

第一个阶段中,50ETF微幅上涨,实际波动率低迷,期权隐含波动率远高于实际波动率且隐含波动率出现了大幅下降。在该阶段中,两个买入期权的交易均出现了亏损,卖出期权的交易均获得了正收益;

   

第二个阶段中,50ETF涨幅较大,实际波动率高于初期的隐含波动率,且在该阶段中隐含波动率大幅上涨。各种因素均有利于买入期权,导致买入认购在该阶段中获利颇丰。卖出认沽期权尽管也获得了正收益,但是受波动率上升的不利因素影响,在该阶段中表现不如持有50ETF;

  

 第三个阶段中,50ETF涨幅适中,实际波动率偏低,期权隐含波动率高于实际波动率且隐含波动率大幅走低。该阶段中卖出认沽再次变成表现最佳的策略。但是与第一阶段相比,该阶段的标的涨幅相对更大、实际波动率相对更高、隐含波动率降幅相对更少,使得这一阶段中的买入认购期权同样获得了正收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