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千秋一寸心之21——苏轼《水调歌头》
2017-11-23 | 阅:  转:  |  分享 
  
人有悲欢离合(21)——说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又一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明月几时有?把bǎ酒问
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低绮户
(绮户qǐhù彩绘雕花的门户。唐·元稹《生春》诗之十七:“何处生春早,春生绮户中。”),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时圆◎?人
有悲欢离▲,月有阴晴圆▲,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嬋娟chánjuān1.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这首词是苏东
坡在山东密州(诸城市隶属山东省,由潍坊代管,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西汉吕后七年(公元前181年)置县,宋代为密州
州治所。)做官的时候写的。词前有个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辙)。”这个序告诉我们,“丙辰中秋”这一夜,
他赏月赏得很高兴;他又喜欢酒,以致“欢饮达旦”,直到天明,喝得“大醉”,因而写下了这首词。所以一起头就乘着酒兴,对月抒怀,向月亮发
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把酒’的“把”,是个动词,是手里拿着的意思。苏东坡这时是手里端着酒杯,一边饮酒,一边问月。第一个问题“明月几时
有”,和下面第二个问题“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思上是连贯的,不过因为要照词调来安排,“把酒问青天”这话必须摆在第二句,因此
就把这两个问句隔开了。“明月几时有”,并不是问月亮到几时才有;而是问,明月从多么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当然,苏东坡也并不是真要
计算从月亮产生以来的宇宙年代,而是在抒发一种感想。在这里,我们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题目叫作《把酒问月》的诗,开头说:“青天有月
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和苏东坡的这两句表达了同样的感情,也可以说东坡的这两句是从李白那里脱胎来的。李白的诗随后说:“白兔捣药秋
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那意思就是说,几乎是自有明月以来,实际
上是自有人类以来,人们就会见月生情。而从古到今,每逢这样的佳节,也就不知道曾有多少人在明月之下,当歌对酒了。我今天是在此时此地赏月
,而往以前看,古人不见,明月长存;往以后看,将来的人,也正和我一样,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太白”和“东坡”,在才华、气质、性情
、遭际上(遭際zāojì1.碰上、遇上。《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我這幾年,虧遭際了這位姬大人,賓主相得。」2.境遇、際遇。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我有二句詩,是君終身遭際,君切記之!」3.比喻賢臣明君的遇合。《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我今日遭際
御前,爭得氣再來清湖河下尋間屋兒開個碾玉鋪,須不怕你們撞見。」),都有类似的地方,因此他们在对月当杯之时,就容易发生大略相同
的感想。(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
灭尽清辉发。(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nìng知晓向云间没mò?白兔捣药
秋复春(西晋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
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月光长照金樽里。译文:青天上的明月你何时出现?我现在停下酒杯且探问
之。人攀于明月之上自不可得,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云霭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只能看见夜间从海上升起,岂能想
到早晨在云间隐没?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照过古时之人。古人与今人如流水
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看见明月,极其自然地就会想到月中的广寒宫殿、玉兔
嫦娥这些美丽的神话,李白当日已是如此,东坡也毫不例外。但是东坡肚子里满装着故事,比李太白的想象似乎更为丰富些。他想到了月宫里的嫦娥
仙子。这嫦娥,不知可是真的?能不能会到?忽而又想起另外一桩神妙的“传奇”来。那是唐代小说《周秦行纪》里的情节(《周秦行纪》,唐代传
奇,旧题牛僧孺撰,故事写迷途的奇遇),小说里托名牛僧孺有一次偶然走到一个地方,因请求借宿一宵,却无意中会到了古代的许多美人,如玉嫱
qiáng(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
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汉元帝时期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yānzhī。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閼氏yānzhī漢時匈奴君長的嫡妻稱為「閼氏」。)、绿珠(绿珠(?-300年),晋白州博白(今广西)人,生双角山下,西晋石崇宠
妾,“美而艳,善吹笛”,在石崇的悲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西晋太康年间,石崇出任交趾采访使,路过博白,惊慕绿珠美貌,以三斛明珠聘为妾,
并在皇都洛阳建造金谷园,石崇还在南皮(今古皮城遗址处)为绿珠建了梳妆楼。)、杨贵妃等等都在。美人们都作了诗,而且要牛僧孺也作一篇,
于是他写道:“香风引到大罗天(大罗天,指天外之天,最高最广之天。位于三十六天中的天之最高位,元始天尊的道场。),月地云阶(景物美好
之境)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东坡诗里那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来历了。牛僧孺的诗,
本来是运用《诗经》(《诗经·唐风·绸缪》)里面“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的词句,那意思并不是说忘记了看日历,所以不知道今儿晚上是哪一天
,而是表达了作者的极为惊喜的感情的话,犹如说:今儿个不知是什么好日子,有了这般幸运的遭遇!读者们必须了解这些联系,才可以懂得苏东坡
的那句词的真意思。他的本意是说:今天晚上,在月府宫阙那里,不知是个什么美好的日子,以致使得人间都成为这样一个美景良辰,得以有这样的
赏心乐事!(赏心乐事shǎngxīnlèshì: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曹丕
)<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綢〈音儔〉繆〈平聲〉束薪、三星在天〈叶鐵因反〉。今夕何夕、見此良
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興也。綢繆、猶纏綿也。三星、心也(心宿:二十八宿之一。苍龙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颗。其主星亦称商星、鹑火、
大火、大辰。)。在天、昬始見於東方、建辰之月也。良人、夫稱也。○國亂民貧、男女有失其時、而後得遂其婚姻之禮者。詩人叙其婦語夫之詞曰
、方綢繆以束薪也、而仰見三星之在天。今夕不知其何夕也。而忽見良人之在此。旣又自謂曰、子兮子兮、其將奈此良人何哉。喜之甚而自慶之詞也
。○綢繆束芻〈叶側九反〉、三星在隅〈叶語口反〉。今夕何夕、見此邂〈音械〉逅〈音候。叶狼口反〉。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興也。隅、東
南隅也。昏見之星。至此則夜久也。邂逅、相遇之意。此爲夫婦相語之詞也。○綢繆束楚、三星在戸。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叶章與反〉。子兮子
兮、如此粲者何。興也。戸、室戸也。戸、必南出。昬見之星至此、則夜分矣。粲、美也。此爲夫語婦之詞也。或曰、女三爲粲。一妻二妾也。綢
繆(《诗经·唐风·绸缪》)三章章六句)正因为如此,东坡才接着说,是否可以像“香风引到大罗天”一样,我也要“乘风归去”,到月府去看一
下呢?那里真不知有多么美丽、多么有趣啊!可是他忽然又犹豫起来:到月宫去,那太高了。我在地上赏月,到夜深还有些寒意,如果到达月宫,那
不知更有多么寒冷呢!所以还是别去,就在地上欢乐欢乐吧。“胜shēng”,应当念平声,“不胜shēng”,就是‘禁受不住’的意思。月
亮里有“琼楼金阙”,也是出于唐代小说《酉阳杂俎》(《酉阳杂俎zǔ》是唐朝段成式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共三十卷,最后十卷为续集。其中介
绍了许多唐代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等。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壶史》:“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即月亮)半天,琼楼金阙满焉。”酉阳,重庆市
酉阳县,相传山下有石穴,中藏书千卷。秦时有人避乱隐居学习于此。梁元帝为湘东王时,镇荆州,好聚书,赋有“访酉阳之逸典”语。《新唐书·
段成式传》称段成式“博学强记,多奇篇秘籍”,因而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其书内容又广泛驳杂,故以《酉阳杂俎》为名。)里,东坡换上
了一个“玉”字,便更能表现月亮的那种光明皎洁的境界。(琼楼玉宇qíonglóuyùyǔ: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
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出处:晋·王嘉《拾遗记》:翟乾祐(道教天师)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琼楼
玉宇烂然。)但是,苏东坡并不“甘心”,他又进而大胆地想象。从唐代以来,人们总是传说,在月宫的大桂花树下,有许多素娥仙女,穿着皓衣,
跨着白凤,翩翩而舞。他想:你们在那种美妙的仙境里起舞,和我们人间的这些凡人,因赏月光而歌舞,两下里比一比,不知道究竟有怎么样的分别
?这就是这首词上半首最后两句的意义。应当注意的是,古文中“何似”这个词语,一般都是把两件事物拿来对比的意思,而不要理解为“哪里像”
的意义。‘天上’“何似”‘人间’,就是说若论天上,倒不知比起人间来又是如何?并不是“天上哪里像人间”这种简单的话语。有人认为苏东
坡在这里是鄙弃天上,赞美人间,我认为无论从当时的词语上讲,从东坡的思想上讲,都是不太切合(符合)的。词的下半首,开头两句“转朱阁
,低绮户”,便换了一副笔墨,变为深婉(含蓄委婉)细致了。“转”,古时凡写光阴的暗暗地、缓缓地、令人不易察觉地移动前进,都用这个“转
”字。例如写“更漏”,写“树影”,都说“转”。这里用了个“转”字,的确写出了赏月之间,时光暗暗地过去的神情。接着又用了个“低”字,
更见出月已平西(píngxī指太阳在西方将落),渐渐斜下去了,没下去了。仅仅两个小字眼,经济之极,却传神之极!而且又传达了赏月人
的心情:刚才是当歌对酒的兴高采烈,渐渐地,随着深夜,豪兴已经收敛,转入到一种深沉的思绪里面去了。“朱阁”,就是红楼;“绮户”,是雕
镂精美的窗槅扇(槅扇géshan门、窗的一种,一对一对相连,一般做成雕花格子,门背糊纸或装玻璃)。这里是说古代闺门秀女的居处。
“照无眠”,只这一笔便把皎洁的美丽的月宫仙女和想象中的人间女郎,都融合在一起了。“无眠”,写出了女郎因心怀离别之情,对此佳节良宵,
辗转不寐(辗转反侧),大睁着两眼,直望到月光低得平射进绮丽的窗户。有人以为,“无眠”是作者自己写自己的“欢饮达旦”。我想是不对的。
欢饮达旦,绝不能用“无眠”这个词语来形容;再说作者也绝不会把他自己安插到“朱阁”、“绮户”里面去的。东坡用这一笔,是泛写节日里有的
人庆幸欢乐,有的人却对景伤情,正是古人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而作者关切的,要写的,正是这后一种人。虽然他的原题里曾有“兼怀
子由”的话,就是说,他在写诗时有怀念他弟弟苏辙的含意,但是,我们在他词里看到的,却不仅仅是那样一点兄弟之情,他的思想仍是一贯阔大的
,绝不是一个小小的个人的形象。由此,这才转到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明月啊,你心中是没有什么愁恨的人了吧?可是为什么你却总是在人们离别的
时候,反而清光越发皎洁呢?难道你不能使人间没有离别,而在亲密的人们团圆的时候,再凝辉飞采,能这样那不是更好吗?作者在这里,表现了他
的伟大的愿望——但愿人间都无愁恨,所有人们都是幸福快乐的。但是,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苏东坡也深深知道这只是一种空想的、善良的愿望罢
了。自古以来,‘人’有悲欢离合,苦乐辛酸;‘月’有阴晴圆缺,天时不定,哪里能有都永远配合得尽如理想的条件呢?愿望既然难以实现,那
我们就只有从对事物的认识上去解决吧。他想起了李白《把酒问月》里的结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
樽里!”又想起古人谢庄《月赋》的名句:“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于是他写下了自己的看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意
思是说,我们只愿亲密的人永远都活着,纵然不能在佳节里得到团聚,那么千里虽遥,但能共同仰望这一轮明月,享受这美好的境界,也就非常满足
了。这篇名作,写得挥洒如意,笔如转环(从汉隶到楷、行、草,横画取斜向,点画笔势聚向字的中宫,这种运笔方式改变了隶书的横向取势,非常
契合手的运行习性,对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笔如转环”,也只有到楷、行、草特别是行、草书中,手的白由灵活性才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轉圜zhuǎnhuán1.轉動圓形的器物。比喻順暢迅速。《漢書·卷六十七·梅福傳》:「昔高祖納善若不及,從諫若轉圜。」圜,通
‘环’),有美丽的想象,有细致的刻画,有豪爽的兴致,有深沉的哲理,交织为一,不单一,不肤浅,有情有味。苏东坡的哲理,或者说他的人生
观,从我们今天来看,也许不都是正确的,但他的感情比较健康,思想比较阔大,给人的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感受还都是舒畅的。他的乐观精神,也给读者以安慰,以鼓舞。在古代词人的作品里,这样的作品实在不多,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极为喜爱它,是有原因的。在《水浒》那样一部描写英雄人物的小说里,写到‘中秋’,也都想到“苏学士”这首名作,拿来作为艺术上的配合、衬托,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最后说明一下,我不同意把这首词理解为苏东坡在写他的政治心情,写他怀念皇帝的感情。我们并不否认古典诗歌里常有“寄托”这一种事实,但我们也不赞成用猜谜索隐的方式去读诗词(读《石头记》想必也是如此罢!),例如说“天上宫阙”就是指京城、朝廷,“人间”就是指地方(山东密州)等等。那样,会把作者的感情、思想凝固化、狭隘化起来,那样看起来好像是在探索内容的意义,而实际上将无法真正理解作者和作品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天地。6
献花(0)
+1
(本文系戒凡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