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表哥带着孩子来,我们很期待,只是对孩子有些心有余悸,每次想到都是一神冷汗。 开门的是哥哥,缩在后面,没有叫任何人称呼,便走了进来。妈妈看到他还是一样的亲。 看到他现在的样子,我似乎不敢想象那个第一次来我家的那个熊孩子竟然是他。 想当年: 表哥到底用了什么高招,让一个人见人躲的孩子。看到什么东西都要摸一下。 让我不开心的是进入我的房间。 开始乱翻我的东西。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如今却是畏首畏尾。 别提了,在学校被打了也是屁都不敢放一个,还没小的时候有出息来。 在表哥的抱怨当中,我听出了孩子变怂了。唯一能够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听话了。 表哥没有多高的文化,但是很好面子在那次丢脸之后就采用了自己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打!棍棒出孝子。 早就不提倡什么棍棒教育,而且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谁还舍得打骂? 02 同样有变化的还不只是他 周末一起去旅游,午餐的时候让小朋友们表演节目,小优第一个站了起来。为大家唱了一曲儿歌,大家都在为孩子的“精彩”表演欢呼。 坐在妈妈旁边的晨晨却一直没有吱声。 我提议让晨晨也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大家的目光转向了晨晨,晨晨却无动于衷个,害羞的地下了头。 在我的脑海中,还依稀记得第一次见到晨晨的时候,相当的活泼,无话不谈,每次都会挤到我们中间,不是要点吃的,就是要的喝的是家里的活宝 看到在众人注视下一言不发的晨晨,坐在一旁的妈妈表情也有些尴尬,“叔叔阿姨们都看着你呢,这孩子咋这么害羞” 看着快要起身逃走的晨晨,大家都放弃了用呼声去“逼迫”孩子。算了算了。 妈妈还在一旁小声嘀咕。你咋这么不懂事呢,妹妹都敢唱,你就不敢?你妹妹没上幼儿园都会唱,你这都快上小学了都不敢。 我们不想培养出来熊孩子,但也不想调教出一个怂孩子啊。 03 孩子为什么变怂? 孩子变怂是一个自然的规律。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无知者无惧,当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也勇于探索,表现出来这种什么都不怕,无所畏惧的样子。 因此,孩子越大胆越小,在一定范围内正常的发展规律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加上父母对他立下的种种规矩,以及对他关于危险意识的教育,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 所以,从一个人心里发展的这种规律上来看,越大越胆小,这是符合一个人正常的发展规律的。 也就是说他懂得越多,那他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求的也越多,表现出来就会比较胆小。 当然“变怂”是理智在提高,怂绝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能够保护自己的情况下,以牙还牙,而不是受人欺凌。 而不正确的变怂是把孩子教育的胆小怕事,没有自信,不敢反抗。 04 如何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 很多父母感觉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放不开,小的时候总是可以说说笑笑、蹦蹦跳跳,长大了却变的妞妞捏捏,这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不应该逼迫孩子去变的外向,而是要鼓励他自己站出来,表现自己。 其次,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这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可谓最好的方式。当孩子能够学会一种技能,或者成功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他通常会更加自信,表现的胆子更大。 最后,就是父母在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时不时地打断孩子,或者是不停的唠叨。这会让孩子变得不想跟你沟通。 更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比,或者有心谦虚,而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很容易让孩子自尊心受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