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到感恩,孩子除了帮父母洗脚还能做什么

 长沙7喜 2017-11-23

 


今天是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美国的感恩节。


感恩节是个古老的节日了。据说是移民到美洲的清教徒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而确立的节日,火鸡是这一天的必备佳肴~


嗯,好像跟我们没啥关系……


不过我们并不打算凑热闹过节。


我们想“炒冷饭”,谈谈曾经引起全民热议的“感恩教育”。

01


各位大概有看过这么一段视频,山西一所小学把学生们召集到操场上听演讲,台上有煽情的音乐,声嘶力竭的演讲者,台下是抱头痛哭的孩子。



山西一所小学的集体感恩教育

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的母亲是最伟大的,

就是我们中国的孩子的母亲……

她们一边在家里做牛做马,

一天到晚在家里为我们付出,

我们从来不理解她,

我们从来没有倒过来想想她不容易

我们要学会忍受妈妈发脾气,

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感恩。


且不评论为什么只有中国的妈妈最伟大,国外的妈妈就没那么辛苦;为什么妈妈做牛做马,爸爸也不帮帮忙。


如果妈妈有情绪,是不是应该找到原因并解决问题,寻找正确的渠道表达和疏导,而不是向孩子发泄呢?正如孩子不开心,我们也要鼓励他们表达和自我管理,而不是憋在肚子里生闷气,或者任性地发脾气。


或许你已经对这样极端的洗脑教育嗤之以鼻。我们来举一个更常见的例子:


无论是学校里最常见的感恩教育,还是面向全民的综艺节目、公益广告,对于“感恩”这个话题似乎都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死局。


“一感恩就洗脚”


给妈妈洗脚公益广告


当然了,除去洗脚这个槽点,这个广告是拍得相当不错的,这位妈妈言传身教的形象就非常值得赞许。


有些老师还会要求孩子把“给长辈洗脚”这件事写成一篇作文,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文章:


看着妈妈的粗脚,想到了妈妈的辛苦劳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这样的操作,又能让能孩子学会感恩?


02


这些“感恩教育”之所以会让孩子反感和不适,是因为它把“感恩”归结于“负疚感”。


放大父母的付出、牺牲、伟大,放大孩子的“不听话”和“不体贴”,让孩子学会“孝”,也学会“顺”。


但是感恩不等同于孝顺呀。


那感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为什么感恩?


《现代汉语词典》说,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我们要感恩,因为我们得到的帮助或馈赠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心存感激,学会回报,而不是一昧地无条件地索取。


所以嘛,洗脚这个动作倒也没毛病,只是我们不知道这里面的情绪是愧疚还是感激,还是仅仅是纯粹的没有情绪的“仪式感”。


03


那么,孩子到底要怎么学会感恩呢?


其实啊,我们也不要把“感恩”这件事拔得太高太神圣了,不必大费周章地刻意要求孩子去“感恩”。


Ta 在学着照顾好自己。


在遇到自己能解决的困难的时候,


不再第一时间寻求帮助,而是尝试着自己去解决。


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向他人求助。


能自我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不影响其他人。


Ta 在学着照顾别人。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开始享受这样的“付出”。


如果真有人需要帮忙洗脚,也许那个人不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也依然会弯下腰给别人洗脚。


Ta 在学着照顾好周围的世界。


对于他人给予的帮助,即使微不足道,Ta也会说一声“谢谢”,并且记得这一份美好。


Ta也明白了自己的举手之劳能让周围的世界变得美好的一点。


所以,不必担心,孩子正在一天一天地习得感恩,只是失去仪式感的小动作让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也是感恩。这种习得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做的,是言传身教,是把这些“无意识”戳破,提醒他们,要常常怀着这种感恩的心情呀。比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