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随“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再“见”故宫

 百合仔 2017-11-23

故宫也称“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故宫的整体建筑金碧辉煌,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外观形制,都雄伟、堂皇、庄严、和谐,是中国古建筑中无与伦比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目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



在旧时代的故宫,虽说深宫大院里的大门一扇扇敞开着,可人们却无处可去。很多人被这座大大的围城困住,同时又有很多人奋不顾身的往里面来,像凤凰涅槃般找到自己的价值。可谓一条孤独,寂寞之路。



跟随李少白“看见”故宫

何谓“看不见”?“看不见”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难得一见。第二个层次是视而不见。第三个层次是通过拍摄,将可以看见的东西变成想看见的东西。第四个层次就是通过看得见的形象去表现那些看不见的情思、心绪、意念等。无论是把看见的变成想看见的,还是用看见的引发看不见的,实质上都是一个表现的问题。



美与秩序

古都若梦,故宫聚集了所有的能量,古典的美与秩序,让人只得服从,无法逃脱。

拍摄者认为,随着你不停地移步在那一幅幅看得见的深宫景致里,你可以倾听,可以触摸,可以幻想,可以用心来体味那些看不见的故宫往事,那些看不见的红墙内外的刀光剑影,那些看不见的盘桓于宫殿之中的怨鬼幽灵等。

也就是说,拍摄者在拍摄的这些有关故宫的照片,不想停留在对故宫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景观的再现和介绍说明上,而是想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影像去表现他在故宫中体味到,感触到,想象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


梦想


艺术创造就是用直观的形式来表现人内心的情感、心绪、意念。

把看见的景物拍摄成想看见的画面,最根本的是要把现实景物主观化、理想化、个性化,也就是要把拍摄者自己加到画面中去。


神秘


不是追求新奇的东西,而是特别注重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万物,在万物中有新的审美发现。

“面对故宫,我发现我的镜头是这样的顽固地睁眼说梦,竟渐渐地忘却了故宫的真实;我的视角又是那样的狭窄,窄到有如锥子般,竟慢慢刺进了那历史的沉淀……” —李少白说。


悲歌


拍摄者透过镜头穿越时光,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宫廷旧事,慢慢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所以,拍摄者作品的物像,固然是在展示故宫的景致与风貌,但更是在述说数百年来,故宫里的人事:人与作为活动背景的故宫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人与自我的矛盾冲突……


李少白:

你很难用语言表述故宫的美出在哪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宫也有很大的变化。不同的光影条件下故宫呈现出的美有所不同、不同季节和天气里故宫呈现出的美有所不同、不同心情时眼中的故宫所呈现出的美有所不同。

“看不见的故宫”并未停留于从物理建筑的角度进行惯常铺陈与介绍的层面,而是试图通过摄影家李少白的艺术镜头,重现那些和时光一同老去的历史瞬间和宫廷旧事,捕捉那些淹没在红墙内外的情绪情感。



李少白


李少白,1942年出生于重庆市,曾就读北京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多年专攻长城和故宫摄影。曾任《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摄影与摄像》等杂志的编委,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及有关院校摄影系客座教授。


李少白先生是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的审美角度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筑的著名摄影家。他的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展出,并在法国、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了。并出版了《李少白摄影作品选》、《神秘的紫禁城》、《伟大的长城》、《走进故宫》、《中国长城之最-司马台长城》、 《长城野韵》、《看不见的故宫》、《看不见的长城》等多本画册,视角独特,影响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