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纱线毛羽的主要因素

 幸福港湾2 2017-11-23

 

毛羽是影响纱线外观和风格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纱线毛羽的状态直接影响到织造效率、布面风格和染色效果特别是3mm以上的毛羽会严重影响后道的生产,影响纱线及其最终产品的外观、手感和使用性能。影响纱线毛羽的主要因素如下。

原料对毛羽的影响
01

原棉的纤维长度、细度、成熟度、短绒率、纤维所携带的杂质等在纱线的形成过程中,对毛羽的产生将带来直接的影响。纤维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越大成纱毛羽就越多;纤维越细,纱线截面内的纤维根数越多,其纤维头断外露的可能性越大,则造成成纱毛羽的机率就越多;纤维自身所携带的杂质在纺纱过程中容易产生疵点,影响须条的正常运行与伸直平行,使纤维露出纱体的机会增加而产生毛羽;纤维成熟度好、长度长、整齐度好,则单位长度内纤维根数越少其成纱毛羽就越少。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配棉的质量和回花的使用率,提高原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前纺各工序对成纱毛羽的影响
2

清梳联保持各机件状态良好,合理设置参数。减少对纤维的刮擦与损伤,以免在细纱高倍牵伸过程中被拉断的纤维比较多,使纱线的耐磨性变差,毛羽增多。增强分梳效能,同时尽量减少短绒的产生机会,伸直纤维,减少毛羽的形成机率。

一般来说,普梳纱比精梳纱的毛羽多30%~40%。精梳排除了棉条中的大量短纤,提高了纤维伸直平行度,使成纱毛羽减少。精梳准备工序要注意减少粘卷现象,精梳适当增加落棉,保持顶梳、锡林和毛刷良好的工作状态,整个输棉通道要光洁无毛剌。

并条工序要注意牵伸分配,提高纤维伸直度,减少毛羽的形成机率,喇叭口不能挂花,压力棒要定时检查、保证良好状态。

粗纱工序应以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对减少成纱毛羽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在所有有棉条通过的地方都要保持光洁,不能有挂花现象。

前纺各工序使用的塑料棉条筒与棉条相互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纤维间相互排斥和吸引,一些短绒不能被正常包覆而形成毛羽,塑料条筒要光洁无毛刺。

后纺各工序对成纱毛羽的影响
3

细纱是纺纱的关键工序,其纺专器材的优劣对成纱毛羽影响较大。如:钢领直径不精确,圆整度、平整度不良,或有波纹、毛刺、凹凸不平与不光洁,钢领板不平或走动变形,上下运动不垂直;钢丝圈与钢领配合不良、嵌花;导纱钩起槽,对纱条的摩擦;锭子对锭尖中心不准等,都会导致纱线毛羽增加。细纱锭速、加捻区工艺条件及设备状态、牵伸分配、捻系数的大小都会影响纱线毛羽。钢丝圈的轻重直接影响毛羽,钢丝圈太重,纺纱张力大,气圈小,使钢丝圈对纱条的摩擦增加,至使纱线与筒管顶端相碰摩擦而产生毛羽。同时,纱线也易被刮擦而形成棉结。若钢丝圈太轻,纺纱张力小,气圈过大而使纱线与隔纱板相碰撞而产生毛羽。

络筒工序是毛羽增加最多的一个工序,其原因主要是络筒各机部件对纱线的摩擦而造成的。络纱速度随络纱速度增加毛羽呈增加趋势,要合理选择络纱速度。络筒工序还要保持络纱通道内的所有元件完好、光洁,避免棉纱在运动过程摩擦、产生静电,导致棉纱毛羽增加。

温湿度及其他的影响
4

从理论上讲,湿度是影响毛羽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条件变化的不稳定性,很难量化它对毛羽的影响,只有从长期的监测中才能看到它对毛羽的影响趋势。湿度大,则纤维体积膨胀,透气性差,单纤维强力提高,纱线在相同条件下耐受强力提高,耐摩擦力提高,毛羽有减少趋势,因此,在细纱,落筒工序适当增加加工环境的湿度,有利于毛羽的减少。纱线自身相互摩擦也会产生毛羽,从细纱机上落下的管纱或已络成的筒子纱在退绕、运输、储存过程中相互摩擦亦会产生毛羽。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毛羽的产生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