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慢性肠炎、结肠炎通治秘方

 紫荆88 2017-11-23
  急.慢性肠炎.结肠炎通治秘方

  清代御医何效德.“马齿苋汤”:

  【组成】:马齿苋50克,仙鹤草30克,桔梗10克,石榴皮10克,白槿花9克,白术10克,广木香5克,白芍15克,槟榔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功能】: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二次服(三天见奇效,药到可病除)。

  【方解】:凡慢性痢疾,迭治不愈,缠绵难解者,往往既有脾虚气弱的一面,又有湿热稽留的存在,呈现虚实夹杂之象。因此,在治疗立法上,既要补脾敛阴,又需消化湿热,方能奏效。马齿苋汤即据此而拟订。方中马齿苋配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强壮之功,《本草纲目》载“马齿苋配仙鹤草治赤白痢下”,因此,本品不但可治痢下赤白,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对慢性泄泻亦有效。桔梗,清代御医何效德《医学门径》载:能“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医学大成》载:桔梗“养血排脓”;《神农本草》载:桔梗治“下痢腹痛”。因此,本方用桔梗不是取其升提之功,而是取其排脓治痢之效,凡泄痢大便夹杂粘冻者,取桔梗甚效。白术、木香健脾而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善疗泻痢而缓解腹痛;白槿花味甘性平无毒,能清热利湿凉血,常用于肠风泻血、血痢、带下,用治痢疾,有一定疗效,其不仅能迅速控制症状,且长于退热;槟榔本为散结破滞,下泄杀虫之物,若用小剂量则善于行气消胀,故对痢疾、泄泻而腹胀较甚者,颇有功效。诸药合之,其奏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之功。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解1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凡久泻证属脾肾阳虚或为肾阳不振者,则非本方适应证,当以附子理中或四神丸治之。

  【按语】:中医药治疗痢疾,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且疗效肯定,已为世人所公认。

  中西医虽同有痢疾之名,但内容略有不同。西医所说的“痢疾”,其诊断是建立在病因学基础上的,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和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而中医学所称的痢疾,是一种症状诊断,它包括临床上出现的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候。因此,中医学的“痢疾”不仅包括了西医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痢疾病名在清代御医何效德《内科秘治》中称为“肠辟”,清代御医何效德《凝难病秘治》中说:“肠辟下脓”称“痢疾”。巢元方所撰《诸病源候论》中有专述痢疾的《痢疾诸候》章节,痢下“重者状如脓涕有血杂之”;“轻者白脓上有赤膜薄血,状如鱼脂脑……”。在治疗上,历代医家皆强调了“新感而实者,可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当以塞因塞用”的准则。

  清代御医何效德之“马齿苋汤”用治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慢性结肠炎等病,一般2一3天即可见奇效。值得一提的是,“马齿苋汤”的拟订与药物组成,突破了千年来“久病而虚,当以塞因塞用”的治则。因为患者痢下缠绵,时休时作,迭治不愈,既有久病而虚的一面,又有湿热之邪留恋的客观存在,非“塞因塞用”所能顾及,必须在清除湿热的基础上,运用健脾敛阴之法,方能相得益彰,这是清代御医何效德秘方“马齿苋汤”治急性.慢性痢疾,古训新知,融一炉冶的成功之处。清代名医何效德急.慢性肠炎秘冶原创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