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菖蒲文化的踪迹-大濛先生的韩国之行

 沧浪之歌66 2017-11-24

文/王大濛

飞机穿梭在云层中,透过白色的幃幕俯视碧翠的大地,草是大地的衣裳。 中国人对草的崇敬,文人对草的歌颂,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未曾有过的信仰。以至于中国人称“草民”,这是多么富于生命本质的名称。

 我与林一此行就是要来寻找这棵草的踪迹,飞机缓缓降落,通过了安检我们很快见到金世元先生,金先生为我们搭起了通往韓国菖蒲文化的桥梁,不顾旅途的疲劳乘坐金先生的车,顺着“桥梁”与弯曲的丘陵公路直达任荣宰先生的蒲园。

 任先生与夫人己在蒲园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开门见蒲,只见进蒲园门的二边摆放着数不清的菖蒲盆植,顺沿着小路二边弯弯曲曲的排列在大树底下,浩浩荡荡。 任先生的蒲园近五亩地,基本只植菖蒲,园分若干区域,有摆在大树底下的,有排列在多条蜿蜒小径边的,也有层层架子上的,另外有三处大棚可控制温度与湿度的,漫步在这菖蒲的世界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古雅的芳香,朴素的意味。路的尽头是一陶艺工作室分成三个区域,可称绝对专业的陶艺工坊,工作台、拉坯机、陈列架都摆放着各式不同的菖蒲盆坯,以及各式花瓶水盆壶等半成品,里间是烧制的窑,在这样的空间里主人可以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审美设计各式造型的蒲盆。

韓国小品盆景协会会长金世元先生为我们架起了中韓菖蒲文化交流的桥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己过午饭时分,但并不觉得饿,因为菖蒲己让我们的眼睛饱餐了一顿。 任荣宰先生的夫人在蒲园的住所迎候我们用餐,她亲自下厨做了许多传统的韓国菜,所谓传统的特式口味就是带着酸与辣的味道。

对于从小生长在江南的我真有些不习惯,我的口味是习惯了的鲜美与甜的滋味,即使浓油擦浆的红烧鱼肉也得鲜美甘厚。现在我体会到不同文化的体验,不是光靠文字,是要用身心去体会的,用舌尖去尝用眼睛去看,连坐姿都要去体会,席地而坐不到十分钟腰酸背痛真不习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就会产生一方文化。我们去品味这方水土,用我们的坐姿体态嗅觉触觉甚至全身心的气管来体会,然而才能触摸到这个文化的本质。 任夫人是诗人,餐桌旁堆滿了她的书籍,似一座书山。在她的热情招待与礼貌之中我见到了当代中国人己失去的文雅。这对伴侣拥有这蒲园简直就是他们俩精神的天堂,幻想的园林。

任先生夫人她是一位韓国女诗人

我们在闲坐蒲亭中,品尝着任夫人自制的葡萄饮料,吃着韓国点心,望着大片的菖蒲,听任先生讲那过去的故事。

任荣宰与我说:其实我也喜爱其它植物,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就以菖蒲度生。 任先生的植蒲己经五十多年了,年轻时受他老师影响而爱上菖蒲,老师的植蒲是受日本人影响。

五十多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几十年老蒲都见证了他的耐心与细心的呵护。 这种专一的五十多年如一日的对菖蒲的爱,入骨入髄。 大体而言他的植蒲分成三个部分,其一繁植期,将陈年蒲分苖在一个区域内生长,直到蒲苗繁盛状态再分植盆里,或作附石。

其二盆栽主要是自制盆,以特殊的沙质粘土在窯中低温烧制而成,其特点具吸水性,菖蒲根须水量控制在润湿状态。

其三附石法。 关于菖蒲的植料,任先生一律用的是韓国山上类似火山岩的石籽,这种植料是将山石大块的用机器粉碎后处理成绿豆大小的粒块,质地有吸水性,分量较轻,我见到金世元先生植物园中所植的树桩盆景,山野草,菖蒲一律用的是这种植料。是一种具透水性又具含湿度的性质,他们不用日本的赤玉土而是就地取材,其性质不输给日本的人工土。

任先生的蒲园简直是一处制造菖蒲的大车间,有刚种下去的蒲,有多年种植在地上繁茂成片的本地蒲,有用纤维球附蒲苗的蒲,这种植法远看如一个个汤团十分可爱,也有几处均是不同的附石菖蒲,这种附石不经过数十个春夏秋冬,就形成不了蒼翠闲远的境界。他的植蒲似随便搞搞,这是因为他心中有数,有谱。

他的菖蒲癖,癖到无处无地不菖蒲,什么东东都可以用来植蒲,有塑料脸盆,丟弃的一次性的饭盒,包装盒,塑料瓶甚至西式的玻璃酒杯。他把所有生活中所见到的用具都往菖蒲靠近,可以想象他把自己的整个都沉迷在这棵小草之中,这才是癖到家的植蒲人。

为了菖蒲附石,任先生不但收藏了许多本国的赏石,每次去国外都会背一些奇石回来,他欣喜的取了几件从中国背回来似笔架山形的石头让我们观赏,见到他收藏世界各地的奇石,他好象把世界的大山丘壑都装在蒲园的天地里。这些石头他不时的用水浇,使其皮壳更显苍老,随着岁月的流逝青苔隐隐,真是微缩的大自然。 

韓国蒲人的植蒲是延续着中国文人的植蒲法,往小里种细里种密里种,清代杨州八怪金冬心所谓植蒲最高的审美理想要达到短、细、密。这样的形态才使赏蒲人感受到一种文雅之气,远离粗俗,这才是最高的精神陶冶。 植蒲人天涯海角,我与林一此行就是去寻找远方的知音。

得意于微缩的大山丘壑间

修剪菖蒲的剪刀,时间与岁月的痕迹均凝固在这銹迹的皮壳里。

西式酒杯也能植蒲

自制的菖蒲盆,非常端庄秀雅

陶艺工作室,任先生常在这里设计制作各种菖蒲盆



一生一代一双“林”

一线生机~

拿什么感谢你,盆景。。。

冬天,你心爱的柏树盆景变这样了吗?

盆景得以珍藏流传百年的秘密……换盆换土技巧几分钟学会


每个人,都有一盆命定的盆景

诗意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