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病从旁论治

 秋月如练 2017-11-24

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中医药在治疗肾脏病方面表现了独特的优势,肾病从旁论治就是其中重要治法之一。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关联。《素问 五常政大论》云:“病在中,旁取之”,明确体现了人体的整体性及病因和治疗的相关性。

从五脏来讲,脾胃为“中”,心肺肝肾为“旁”。如果导致脾胃病的原因是由于心肺肝肾之疾所致,治疗就当“旁取”心肺肝肾。

这个“中”,也可以是发病的中心脏器,比如病在肾,但若因心肺脾肝功能失调或功能受损导致肾病发生、或复发、或加重,就可“旁取”心肺脾肝而治之,“作从旁而治的间接治疗”,通过从旁论治,达到治疗肾病、缓解肾病的目的。

一、从肺论治

肺主气,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若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失职,必然累及肾。肺与肾阴相互资生,肺阴虚,也可损及肾阴。

1、宣肺解表:很多肾脏病常因外感风邪而诱发或加重,“风邪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

2、宣肺利水:风邪袭肺,肺失宣降,致水湿内停,水泛肌肤而见水肿。早在《内经》就有风邪侵袭导致风水与肾水的论述。

3、清肺解表:多种肾病均以血尿为主,血尿的病因病机较复杂,尤其是急性肾炎、IgA肾病等常因风邪侵袭而发病或加重。对于风热犯肺,邪热下迫于肾,损伤血络,导致血尿,可以银翘散和犀角地黄汤等解表清肺而减轻血尿。

益肺固表:肺气充足则可布化精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若肺胃气虚,不能固表,则易外感风邪,加重肾病。

二、从脾论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

脾阳根于肾阳,脾健运、化生,须借助肾阳“温煦”,肾中精气有赖水谷精微滋养、充润。它们在生理上互相资助,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脾阳虚可损及肾阳。

1、健脾益气

2、调中和脾胃

3、实脾祛湿

4、健脾摄血

5、降浊攻下:在慢性肾病中攻下法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浊、毒、湿、瘀为主要病机者,如急性肾衰;二是热邪内结于上,热毒较甚者,可用攻下法,釜底抽薪。

治肾之病,当先实脾。因为消化道症状既是肾病中的一部分,也与肾病预后有关。脾胃薄弱,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纳差,便溏,面色少华,乏力倦怠,即运化失司,生化乏源的一系列表现,所以培补中气以健脾胃为主,常用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前人用四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弱积累了很多经验,秦伯未先生将此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加味扩大,增强补中作用,如六神散加山药、扁豆;第二类是结合其他补虚方剂的合方,如八珍汤;第三类是照顾兼证,标本兼治,这类方剂较多,如异功散加入陈皮行气,六味异功散加陈皮、干姜行气止呕等。

三、从肝论治

肝为气血调节之枢纽,主疏泄,以条达为贵。肝主疏泄与肾主封藏,二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慢性肾脏病疾病缠绵,患者多情绪低落,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影响很大。经云“百病生于气”,临证当以调理气机为主,或合健脾、补肾、活血等法,调理气血,诸症自己。

1、疏肝和脾(胃)

2、平肝养阴:止崩汤《妇科挈要》:生地、当归、炙龟板、白芍、牡丹皮、黑黄柏、贯众炭、枳壳、大黄;滋阴清热止血汤:生地、当归、炙龟板、白芍、丹皮、黄柏炭、贯众炭、三七、茜草、仙鹤草、陈皮;

3、升降并调

四、从心论治

心阳为气血运行的动力,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火下降于肾,肾水上济于心,心肾功能才能协调。

心主血脉,肾有温煦之功,肾病日久,阳气虚衰,必然损及心脏;心疾久病,也可心病及肾,常心肾同病。

1、益气养阴活血

2、通阳利水活血

体会:对肾病的辩证分析,首先着眼于整体,同时重视一脏病症对他脏和整体的影响,把一脏的病因病机与他脏和整体的病因病机统一起来,方能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既可采取正治,又可择机而行旁治之法。体现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之意。

周铭心教授“旁位而治是在明确辨证,确立治法的基础上,选择与该证位有密切联系的其他部位相应治法而施以治疗,正邪之间的联系性常是旁位而治的理论依据”。如IgA肾病表现最为典型,表现为咽痛反复发作,或咽痛迁延,致血尿、蛋白尿加重,辨证多为风热犯肺,或邪热伤阴。又因少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注入肺中,因此对其从肺论治,也就顺理成章。

如儿童肾病,尽管有诸多病因、诱因,但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饮食不知自节,寒温不能自调,因此脾肺二脏病证更为多见,对儿童肾病,注重调理脾胃,从脾论治尤为重要。

同样,在慢性肾病中,脾胃功能对肾病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很多慢性肾病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或重或轻,较重的在肾病的某个阶段持续存在,甚至成为主症。这些消化道症状,既是肾病的一部分,又是整体状况的反映,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均有一定影响。因此治肾之病,当先实脾。

在慢性肾病中,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使患者郁郁寡欢,忧愁苦闷凸显。有研究表明,肝主疏泄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气机条畅,还牵涉到精神活动、物质代谢、神经内分泌活动、血液运行等一系列活动。因此疏肝理气有助于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肾病从心论治,主要针对慢性肾衰并发心脏病变。慢性肾衰竭并发心脏病变,早中期主要表现为心气阴两虚,晚期则心肾阳气虚损,阴阳两虚,乃至水气凌心。在病变过程中,湿浊内壅、血脉瘀阻贯穿始终。由肾及心,心肾同病,心力衰竭是关键,慢性肾衰是根本。治疗既要从本治肾,又要急则治心,标本兼治。

结论:肾病从旁论治是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中医治病,贵在“伏其所主,先其所因”,肾病从旁论治,是因肾病不限于本脏,常受其他脏器影响,包括六淫七情在内。

从整体观出发,从脏腑辨证立论,分析病因、病位、病机,尤其是病因之间的相关性,选择时机,从旁论治,能使肾病明显缓解,也是治疗肾病的大法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