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倍子

 健行zhz 2017-11-24
    独圣散五倍,为末津调配。
  脐中敷一宵,汗出顿时退。

  ——清《医学传心录》

  非草非木一虫瘿

  中药五倍子一名,乍听起来,不少人会以为它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吧?哪里会知道它是一种动物在植物体上造成的赘生物呢?古代的人也曾误称五倍子为植 物药,直到明朝李时珍始以予纠正:“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祜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五倍子不是草本植 物,它属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当早春盐肤木树萌发幼芽时,蚜虫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 产生无翅单性雌虫,称干母。干母侵入树的幼嫩组织,逐渐形成多角的虫瘿,经及时采收,入沸水中煎3~5分钟,将内部仔虫杀死,晒干或阴干即为五倍子。实际 上,它是一种动物性的中药。角倍蚜的虫瘿呈不规则的囊状或菱角状,故称“角倍”或“菱倍”,倍蛋蚜的虫瘿称“肚倍”或“独角倍”,我国以角倍的产量为大, 肚倍的质量为佳。

  五倍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由于它含有大量的五倍子鞣质,所以,工业上从中提取鞣质,用于鞣软皮革,制造塑料及蓝墨水,还用于制造染料。 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曾说:“五倍子,染发皂物最妙”。所谓“皂物”,即染黑物体的意思。五倍子在古代日本曾有过一段有趣的史话:据日本国史料记 载,在鸟羽天皇御宇之际,盛行一种“湟齿风气”,湟即染黑之意,是用五倍子与铁浆,将牙齿染黑,“当时习尚,男女并重玄服,自臣僚至妇人,不论贵贱,皆崇 涅齿之仪式,各自染黑其齿,妇人嫁者,必涅齿以别之。洎明治元年,始稍许通融,六年,下令废止,此风遂革”。

  用五倍子染黑牙齿,我国古代无此陋习,但以之染乌须发,倒是有史可证的。明代《普济方》中早有记载,其方法是,用五倍子为粗末,每斤加入茶叶末 一两,酵糟四两,同置容器中拌匀捣烂,摊平,切成约一寸见方小块,俟发酵至表面长出白霜时取出,晒干,制成品即为“百药煎”。每次“取百药煎一两,针砂、 醋炒荞麦面各半两,先洗须发,以荷叶熬,醋调刷,荷叶包一夜,洗去即黑”。这也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容术吧。

  五倍子“五止”之功

  五倍子是一味极强的收敛药,所以,中医之用,概言之,功在“五止”,即止汗、止咳、止血、止痢、止脱。

  其止汗之功,常多外用。将五倍子研为细末,即为“独圣散”,以之敷脐止汗,自古即有记载。《集灵方》云:“治自汗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 脐中,缚定,一夜即止。”可见其效颇捷,此法不独能止汗,还可治小儿夜啼。对于古代以五倍子外敷止汗之法,现代《中医杂志》、《江西医药》等均有报道:把 五倍子研粉,每晚睡前取3-10克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窝,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重症每晚可敷两次,一般1~3次即可生效,对结核病盗汗,也同样有 效。

  五倍子止咳,属于中医所谓“敛肺止咳”之法,是治疗肺虚气逆,兼挟虚火之证者。如五倍子与五味子合用,则善治黄昏嗽,病属虚火上浮于肺,不能用凉药者,以此敛降虚火而咳止。

  由于五倍子所含的鞣酸可使出血凝结而奏止血之功,所以,历代医家均用于出血证,诸如尿血、便血、鼻出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等。铁道医学院曾试 用于拔牙后出血,也收到满意效果,其方法是用五倍子粉末适量,撒于创面,大约3—5分钟拔牙创面即为一层黄白色薄膜所覆盖,血块凝固于薄膜之下,无须咬棉 纱条压迫。上颌牙拔除,粉末撒入不易,有时须稍加压迫以促进血块凝固。

  五倍子止泻痢,多半属久泻久痢之证,其功效之显,亦借其涩肠收敛之力,但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南京中医学院丁光迪教授的经验是,“五倍子治泻痢,亦治血痢,常与乌梅同用”。

  五倍子善止肠脱,亦即脱肛,古人早有所用,如《三因方》、《妇人良方》载,治疗脱肛不收,或产后脱肠,用五倍子末,或加白矾一小块,同煎熏洗,效果亦妙。

除上述“五止”之功外,五倍子对男子滑精不止者,也有特效。明代《医学纲目》中记载一方:用五倍子30克,茯苓60克,丸服,专治滑精不止。山东中医学院张灿王甲教授十分推崇此方,曾治一滑精病人,诸法皆不效,试之此方,果获奇效。嗣后常以此方治滑精,疗效颇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