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法不过是神宗手上的一盘棋,难怪王安石会失败

 昵称32901809 2017-11-24

  来源:知历史文/墨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念过语文课本后,我们都能轻易知道,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满腹经纶,于诗词歌赋上皆有涉猎,但我们不曾知道的是,这位大家曾封王拜相,一度成为北宋朝堂炙手可热的人物,但可惜最终仍遭罢黜。而要追溯这场变劫的根源,不如从一场变法开讲。

  变法不过是神宗手上的一盘棋,难怪王安石会失败

  公元1067年即治平四年,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次年改国号熙宁。作为一位颇有野心的皇帝,宋神宗一直致力于恢复汉唐旧疆,奈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此时的大宋内优外患,危机四伏,赵顼面对的国情实则是一堆烂摊子。阶级矛盾尖锐,大地主豪强土地兼并严重,耕者无其田,农民运动频繁;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北方游牧民族多次发生战争;官僚集团内部斗争,改革派和保守派摩擦不断;三冗危机严重,恩荫制下的冗官、募兵制下的流民冗兵和议和下的岁币大大加重了财政支出。

  这些问题要怎么解决呢?其实最根本无外乎西北边患,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掉西夏就行了。可西夏不是撮尔小国,不是一句话就能灭得掉的。宋神宗表示,我很难,真的很难。同样,时任宰相、一直有着“矫世变俗”之志的王安石,也在为如何“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而努力。王安石表示,我很愁,真的很愁。于是,两个人于朝堂相望,惺惺相惜,一场上位者需要发奋图强、政治家需要实现理想抱负的变法一触即发。

  就这样,变法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宋神宗给予王安石足够的权力和信任,王安石以此推行一系列财政政策来创造财政盈余,并以此为筹码拉拢官僚阶级并改组军队,继而推行对西北的扩张战略。这波交易算得上合情合理,各取所需,事实的发展也确实尽得人意。

  从宋神宗角度来看,积贫积弱的局面确实有所改观,军事战斗力得以加强,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而对王安石来说,长期在地方的治理经验让他改革措施很接地气,很多变法内容也按部就班的得以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实现。两个人都表示,很圆满。

  但是北宋的官场规则里有这么一条:极少能有宰相长期居于中枢,在王安石之前,北宋名相如赵普、寇准、韩琦这种级别的宰相都是几进几出,连续为相时间很短,累计时间也通常不超过十年,王安石当然也不例外。即便在变法之初,出于改革延续性的必要,王安石所主张的新学被定为了官学,占据了意识形态主流。但在变法后期,保守派汹涌而至,王安石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排挤,以至辞相复又罢相。

  党派相争的失败,固然是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导火索,但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在合理的区间下解释这一事件,用假设用推断来解释,难免会有一种阴谋的论断。因为当新法逐步推行,北宋财政盈余逐渐增多,北宋对西北的布局逐步实现,作为上位者的宋神宗所想要的一切已然达成,他的权力逐渐稳固,平衡各方面政治势力的手腕逐渐熟悉。于是,他需要的一个新的交易对象,总体要求就是十分听话,必须既能支持新法,又不主导新法。所以他很自然地选择踢开昔日伙伴王安石,自己单干,结束这场交易。王安石下台后,长期盘踞相位的不是吕惠卿、章惇这样的新法干将,而是王珪这样的“三旨相公”便是最好的佐证。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这场变法的领军人物王安石,实则是上位者以天下为盘,落下的一颗棋。至于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上台,新法被全盘否定这一事件,则是这盘棋的全部终结。

  黄仁宇说,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可以把中国历史一口气提前1000年!但历史没有如果,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既定发生的历史事件,也注定着事件主要人物的历史悲剧。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也注定是北宋文官集团改革派梦想的彻底幻灭,而北宋又再次陷入了党争的末代历史死循环,实乃憾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