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垓下听淮北大鼓

 圆角望 2017-11-24

  [安徽]王征桦

  笔记

  当年的垓下古战场,仍然将羽檄如雨、金镝飞鸣的场面存于无形之中。这些声音,我们都能从中年人的淮北大鼓中听到。

  要去皖北,最好是秋天,很快,你就能寻到一种沧桑的感觉。

  只有几十户人家住在垓下。这个曾经名震天下的古城,如今沦为了原野。我们去的时候,农民们正在遗址上晒着玉米。金灿灿的玉米,在阳光下,发亮,耀眼,有一种丰收的喜悦和安祥。

  我站在一段快要湮没的城垣上,它是由土夯筑而成。在沱河边上,这段城垣看起来就像一截河堤。“垓”是堤的意思,垓下大概就是堤之下的意思吧。

  就在这个大“堤”之下,有一个中年人,穿着素净的白衣,站在瑟瑟的秋风中,他的面前是一个鼓架,架上放着一个手鼓。中年人手执鼓槌,亦说亦唱。“一轮明月挂在当空,秋风送过一片歌声。虞美人,暗吃一惊,轻移莲步,走出帐中,立身月下仔细听。”

  鼓点之中,四面楚歌在硝烟中响起。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兵困在垓下,兵孤粮尽。张良命汉军夜间高唱楚歌,似是“汉皆已得楚”也。项羽见大势已去,六神无主,以酒浇愁。他举杯面对虞姬唱道,虞姬啊,虞姬啊,现在我们已回天无力,该怎么办啊?歌声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虞姬亦凄然拔剑起舞,含泪和道:汉兵已经占尽我们的地盘,四方都是楚歌声。大王意气已尽,我也不会苟且偷生!唱罢,珠泪盈盈中拔剑自刎,顷刻香消玉殒。

  人间凄美莫过如此:末路的英雄,鲜血流尽的美人。

  此时的垓下古战场上,似乎悲风阵

  阵。它越过残破的城垣,而城垣虽已颓废不堪,但它浑穆、不屈的气息在中年人的唱词中鼓荡,加上郊原向晚,太阳西沉,一种苍凉的气氛就凝结而成了。

  “悲声凄寒令人酸痛,俱是那楚国歌声。凄凉凉好不伤情。”

  中年人对着城垣说唱着,他挺胸收腹,十分投入。说唱是有讲究的,它要博取众长,将腔和调融会贯通,小鼓点要清灵洒脱,悦耳动听,还要对说唱的内容和背景了如指掌,中间不能有丝毫的梗阻,才会让人听着很舒服、很有滋味。

  当地人都习惯称垓下遗址为霸王城。我问村里正在翻晒玉米的老者:你知道刘邦、韩信吗?他摇摇头:不知。又问:你知道项王吗?他答道:谁不知道项王!呶,他指指说唱的中年人说,大鼓戏唱的就是项王,还有,我们霸王城里有个雕塑,塑的就是项王。

  不知道人们为什么更喜欢项羽?是因为他的勇猛无敌,还是因为他的铁汉柔情?项羽,他对虞姬深情,对乌骓马深情,对江东父老深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我们还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

  当年尸横遍野的垓下古战场,仍然将羽檄如雨、金镝飞鸣的场面存于无形之中。这些声音,我们都能从中年人的淮北大鼓中听到。

  遗址上耸立着高大的“霸王别姬”雕像。项王苍凉,悲愤,自刎后的虞姬无力地倒在他的怀里。乘车离开的时候,雕像一直在注视着我们。我们也看着它,看着它在鼓点声中渐渐变小,慢慢地和古战场上的声音一起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