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典,炎帝世系简介

 虛怀若谷 2017-11-24

少典,炎帝世系简介

   少典
 少典,天字辈,少典氏部落的人,太昊伏羲氏的后代(伏羲、燧人、神农为远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三皇)。
 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于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肃省东部)境内,其部落后裔东徙姜水(黄河流域的一条河名)一带定居,并建立政权于古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
 少典正妃任姒,又名女登,有娇氏部落之女,生炎帝名石年。
 相传女登游华阳,见一神龙降临身上,感而怀孕,回来就生下炎帝。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今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乡),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
 少典另一子名勗其,勗其十一世即为黄帝轩辕氏。黄帝、颛顼、喾、尧、舜为远古时期的五帝。
  石年
  (炎帝一代)
  石年,一名轨,姜姓,地字辈。
 距今约五千五六百年前后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诞生于今宝鸡市南郊的姜水(台湾民间有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神农大帝诞辰日,每年都进行对炎帝神农氏的祭祀活动),因地处姜水而以“姜”为姓。
 相传,少典正妃女登在华山之南的常羊山游玩时,看到一个巨大逼真的石龙,心中惊喜万分,敬之为神龙。后来女登孕而生子,其子长大后教民发展农业,研究历法,确定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成为农业之神,即为炎帝神农。因神农是其母女登看到石神龙后生的孩子,又称神龙氏。后世把少典妃感神龙首生炎帝神农的事变成神话传说流传下来,龙的传人之说,源出于此。
 石年于公元前3217年,农历甲申年即位。后人以石年即位起开始记年,称石年为炎帝一代,在位150年(一说在位140年)。
 炎帝一代传位于臨魁。臨魁即位后开始称帝,为帝臨,即炎帝二代。
  臨魁
  (炎帝二代)
 帝臨,名臨魁,姜姓,玄字辈。
 娶赤水部落的女子听詙为妻,听詙才智过人,聪明贤慧,他们“夫负妻载”,筚路蓝缕,开始了人类最原始、最艰难的创业历程。
 臨魁即位后开始称帝,带领部落先民迁徙至厉山(今湖北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定居。厉山又称连山,故炎帝号厉山氏或连山氏。
  炎帝发明了耕播农业,有神之功,因而又称他为“神农氏”、“农皇”、“先农”。因远古时期要从事农耕,首先必须放火烧山——烈山,《孟子·滕文公》所说:“烈山泽而焚之”。神农取代伏羲后,烧荒山而转农耕,以农业治天下。“烈”指火的程度,“炎”指火的形状,《说文·火部》:“烈,火猛。炎,火光上也。”原始部落先民连片放火烧山,火光熊熊,所以称为炎帝,号烈山氏。
 臨魁为炎帝二代,在位八十年。传位于帝承,即炎帝三代。
  承
  (炎帝三代)
 帝承,姓姜,名承,黃字辈。
 帝承为炎帝三代,在位六十年。传位于帝明。
 【另有一说】
 炎帝三代的弟弟,名柱,又名农,史称炎居。厉山是柱带领部落的迁徙地,“烈山泽而焚之”烧荒山转农耕,所以柱也称炎帝连山氏、烈山氏。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柱为稷,夏氏以上祀之。”夏之前柱被敬为五谷之神,表明是其发明了耕播农业,被称为“神农氏”,“炎帝神农氏”由此而出。
  明
  (炎帝四代)
 帝明,姓姜,名明,宇字辈。
 帝明为炎帝四代,在位四十九年。传位于帝直。
   直
  (炎帝五代)
 帝直,姓姜,名直,宙字辈。
 帝直为炎帝五代,在位四十五年。传位于帝來。
  來
  (炎帝六代)
 帝來,姓姜,名來,洪字辈。
 帝來为炎帝六代,在位四十八年。传位于帝衰。
  衰
  (炎帝七代)
 帝衰,姓姜,名衰,荒字辈。
 帝衰为炎帝七代,在位四十三年。传位于帝莖。
  节莖
  (炎帝八代)
 帝莖,姓姜,名节莖,日字辈。
 三子:榆罔、克、戏。
 帝莖为炎帝八代,传位于帝榆罔。
  榆罔
  (炎帝九代)
 帝榆,姓姜,名榆罔,月字辈。
 炎帝被尊为医药之祖,发明药物及教人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亲口尝百草,尝遍了各种药材。一日而中十一毒,遂作方书以疗民疾,医道从此立矣。

  炎帝尝百草图
 《汉·艺文志》农家有《神农》二十篇、兵阴阳家有《神农兵法》一篇、五行家有《神农大幽五行》二十七卷、杂占家有《神农教田相土耕种》十四卷、经方家有《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周礼·医师疏》引《食禁》作《食药》)、神仙家有《神农杂子技道》二十三卷。其中《食禁》、《食药》即后来的《本草》。由于仓颉造字在黄帝时,前此未有文字。所以神农“遂作方书”之言,当皆为後人追录。
 炎帝遍尝百草,为人医病。相传炎帝晚年,来南巡视,了解民情,尝草采药,为民治病,不幸误尝断肠草中毒身亡。晋朝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晚年,为民治病,采药到湖南,不幸误尝断肠草中毒身亡,“殁葬于长沙。”宋朝罗泌《路史》:“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酃县。宋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由茶陵分置。现湖南省政府根据何光岳先生的建议,报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4月将酃县正式更名为炎陵县。),是曰茶陵。”
 湖南炎陵县有炎帝陵,即为榆罔的陵墓。随着历史兴衰,炎帝陵也历尽沧桑,毁建多次,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留下了众多的景点和名胜古迹。
 帝榆为炎帝九代,殁后,弟帝戏即位。
  戲

 帝戏,姓姜,名戏,月字辈。
 因兄榆罔误尝毒草身亡,戏即位。
 二子:小帝、器。
 戏传位于帝器。
   器
 帝器,姓姜,名器,盈字辈。
 器传位于帝祝融。

  祝融
 帝融,姓姜,名祝融,原名黎,缙云氏,昃字辈。
 上古时期,燧人氏刚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使用火。黎又发明了新的“击石取火”方法,还教人们如何用火把食物烧熟了吃,如何用火取暖和照明,如何用火驱除瘴气和蚊虫、防止闹病,以火施化,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因火是赤色的,人们就称他为赤帝。当时,人们认为火很神秘,主宰火的是神,所以,后人把他尊为火神,每年秋后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
 当时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叫蚩尤,经常侵犯中原。在抗击蚩尤的多次战争中,炎帝部落内损严重。此时又与黄帝部落发生冲突,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大战,炎帝部落战败,黎失帝位而被剥夺继承姜姓,代以缙云氏称,被谪降到长江流域,居住在衡山,死后葬在衡山。为了纪念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人们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
 公元前2697年,农历甲子年,黄帝政权建立,炎黄两部落从此结成联盟。由于缙云氏是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火正官。炎黄两部落结合后由黄帝率领在涿鹿(今河北涿鹿南)大战南方蚩尤。缙云氏发明了火攻战法,奉命前去讨伐。蚩尤人多势众,非常强悍。缙云氏就命自己的部下每人打个火把和爆燃之物,等蚩尤的人一到,就四处放火,把蚩尤的队伍烧得焦头烂额,苍皇溃败,他们乘胜追击,击败并擒杀其首领蚩尤,立了大功。为此,黄帝重赏了他,命他掌管天下的火,镇守南山,并赐名祝融。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祝融的后裔在黄帝时代,因功劳卓著,遂为诸侯,赐恢   复姜姓。
  共工(孔壬)

 共工,名孔壬,祝融子,共工氏,辰字辈。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黄帝的后裔颛顼接管统治权后,不仅不顾惜人类,而且强权压制其他派系,以至于怨声鼎沸。共工见时机成熟,暗地里约集心怀不满的诸侯,歃血而盟,决心推翻帝颛顼的统治,夺取帝位。反叛的诸侯推选共工为盟主,组建成一支军队,轻骑短刃,突袭京都。帝颛顼一面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疾速支援;一面点齐护卫京畿的兵马,亲自挂帅,前去迎战。两股人马展开了厮杀,几个来回后,颛顼的部众越杀越多,共工的部众越杀越少。辗转杀到不周山(泰山)下,共工身边仅剩一十三骑。他举目望去,见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身后喊杀声接连传来。绝望中共工发出了愤怒的呐喊:“不自由,毋宁死!”他一头朝不周山撞去,自尽于不周山下。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神话中的共工
 历史是胜利者撰写的,炎黄两部落是在不断磨合中得到发展。但最初炎帝部族是失败者,所以神话中共工被描述为一个恶神,其撞断一根撑天的巨柱——不周山,造成了大地东陷,洪水泛滥,多亏了胜利者的黄帝部族之神——女娲炼石补天。
 共工虽败犹荣。天柱既经折断,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拴系在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身不由己地挣脱束缚,朝西天滑去,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线路,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昼永是白昼,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江河东流、百川归海的情景。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一九三一年春《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一句“不周山下红旗乱”歌颂了不死的“共工”取得的胜利。
 共工的儿子术器生有异相;另一个儿子勾龙,乃土地神。
  术器
 术器,共工子,宿字辈。
 术器有异相,《山海经·海内经》:“……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术器长着一个平顶方形的脑袋,他的头顶平整如削。发明了平整土壤,挖塘蓄水的的农耕方法。被尊为山神。
 术器生雷。列字辈。

  勾龙
 勾龙,一曰句龙,共工子,宿字辈。
 农历六月廿六生,能平水土,死为社祠,尊为社神,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土地神。潮汕地区有“六月廿六,土地神圣诞之日”,民间称“土地爷生”。
 勾龙在黄帝时代任后土职位,管理四方土地,所以勾龙又叫后土。
  《礼》:“凡人非土不生,非谷不食,土谷不可偏祭,故立社稷以主祀。”社稷泛指天下,社、稷本为二神。      《左传·昭公二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勾龙为社神,炎帝柱及后来的周弃为稷神。社神即土地神,稷神即五谷神。
  勾龙生信、噎鸣。
 噎鸣,列字辈。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时间神。
 噎鸣生十二子,張字辈。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十二太岁神:困敦(子年)、赤奋若(丑年)、摄提格(寅年)……等。
 《山海经·海内经》:“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呜生岁十有二。”

  【后土性别的变迁】
 《淮南子·天文》:“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四方。”中央属土,居黄帝,后土为佐神,管理四方土地。后土被奉为神,与黄帝同列中央,皇天后土对称。
 公元443年,北魏遗官去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告祭祖先旧墟,刻下祝文,其中有“皇皇帝天,皇皇后土”。天为阳,地为阴,帝与后相对,于是后土开始转为女神。
山西汾阴有后土祠,奉祀后土娘娘。《通典》说:“汾阴后土祠,为妇人塑像,武太后时移河西梁山神塑像就祠中配焉。”这是武则天当大周皇帝后所建。从此土地神被分而为二:男性的土地公公和女性的后土娘娘。《诸神诞辰》:“三月十八日,后土娘娘诞辰”。
 
  信
 信,勾龙子,列字辈。
 信生誇父
  誇父
 誇父,信子,張字辈。
 任日官职位。发明立杆(杖)测影,逐日(即观察日影)以定时节与方位,辨春夏秋冬四时之叙,调整历法。主持春秋季“出日(春分)”和“入日(秋分)”的祭礼活动。誇父是远古时代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
  誇父生四岳

【神话:夸父逐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立志要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地方,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四岳
 四岳,尧、舜时代所设置的一种官职,分掌四方的诸侯,为四官的合称。我祖乃其中之一,距今约4400多年,因时代久远,无从考证,以官职为名。
 公元前2297年,尧在今太原地区建都,后迁都平阳。《史记·夏本纪》:“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髃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时洪水为患,尧帝欲求治水者,四岳推荐鲧治水。并命其子垂辅助鲧治水。
 四岳生垂。
  垂
 垂,四岳子,共工氏。尧帝时为水官,助鲧治水。先祖共工孔壬为水神。
 鲧治水使用“堙填”之法,堙填法的创始人便是共工垂。《国语·周语》说:“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壅防指筑堤使河水不至外决,低的地方用土填高,并逐年加高加厚,当特大洪水泛滥时,人们可以就近转移至山上居住,防止洪水危害。
 “堙填”法虽有作用,但效果不大。《淮南子·原道训》所说:达“三仞”的高度,而不疏导河道,水无归宿。当“洪水滔天”时也会挟裹泥土,把沿途的堤岸田地冲毁。《史记·夏本纪》:“……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鲧治水九年不成,尧让位于舜。《孟子·万章》:“舜流共工于幽陵,放欢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舜帝即位后,杀了鲧,将共工垂流放于幽陵(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密云县),并起用鲧之子禹治水。
 垂生伯夷、伯常、伯益。
少典,炎帝世系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