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着……

 万宝全书 2017-11-24

“这里就是我未来的归宿……”

当视线里出现了大连医科大学遗体捐献纪念馆时,身穿红色志愿者背心的胡海生自言自语道。6年前,妻子因为患乳腺癌去世,捐出了眼角膜和遗体。遥远的四川,有名少年正借助她的“眼睛”看世界。而他,也决定在百年之后将遗体捐献出来,供医学生们学习和研究,促进中国医学的发展。

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着……

来宾静默一分钟,表达敬意。

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着……

一枝鲜花寄托敬意和哀思。

11月22日上午,作为由大连市红十字会、大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大连晚报社联手举办的2017年大连市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公益推广系列活动的第二项,“医路同行 感恩大爱”遗体及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座谈会在大连医科大学举行,60余名志愿者、捐献者家属、捐献登记者及红十字会、医科大学工作人员参加。

妈妈,我来看你了……

遗体捐献纪念馆位于大连医科大学解剖馆的一楼,来宾们人手一枝鲜花,走进纪念馆。“人道、博爱、奉献”6个红字下,是关于遗体捐献意义、国内遗体捐献情况、捐献志愿者故事等内容的展板。在这里,记者发现了大连晚报的一篇报道:

2002年,妻子赵玮先走了,丈夫谭秉善按照其遗愿,捐出了她的遗体;2013年,90岁的丈夫也走了,儿女按照父亲的遗嘱,捐出了他的遗体。这是一对老军人,都曾在东北军区163师工作。早在1992年,两位老人就许下“燃情约定”,相约百年之后捐献遗体……

走进“仰止厅”,满墙的照片扑入眼帘。从上世纪90年代大连出现首例民间自发遗体捐献,至今已经有367人实现了这一大爱之举。刚才还克制隐忍的捐献者家属中,有人悄然啜泣。一位60多岁的大姐,深情地抚摸着眼前的一幅照片,用袖子擦,用手摸,脸贴上去,轻轻亲吻:“妈妈,我来看你了……”

照片上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名叫金忠民,1930年出生,2016年去世。“我爸爸妈妈都是医务工作者,两位老人,还有我和我爱人都报名遗体捐献。”大姐名叫周哈滨,她出生于哈滨,后来随父母来大连。1997年时,她得了一种难缠的病,也是在那一次的治疗过程中,她了解了遗体和器官捐献这件事,“我想将来把自己的遗体给捐献了,让医学工作者好好研究一下,看看这种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提升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

女儿,你的今天就是爸的明天

“我想跟女儿说,你的今天就是爸爸的明天,爸爸要向你学习!”面膛黑瘦的王仁文看着照片中永远30岁的漂亮女儿,禁不住泪眼朦胧。2014年,身患绝症的女儿决定逝后捐献器官和遗体,“我和她妈不同意,怎么舍得啊。”女儿反复地做父母的工作,说这是自己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回报,他们终于同意了。在女儿离去的那天,妈妈搂着她大声喊:“女儿,你的愿望实现了!妈妈一定帮你实现!”患病的女儿各器官受损,只有肾脏是健康的,这健康的肾帮助另外一个人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时间已经过去3年了,那天的情景依然在眼前,王仁文说,受女儿感召,他和妻子也签署了捐献遗体登记书。

纪念馆墙上,共计陈列着367位捐献者的照片,年纪最小的仅在世3天,没有名字,没有照片,属于他的位置上写着“朱婴儿”三个字。年纪最大的老人已经99岁了,是经历一个世纪风雨的老人。捐献者职业各异,有军人、医生、歌手、教师,也有普通的工人、农民,他们静静地注视着这个世界,让所有的人心生敬意。

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室主任徐飞介绍说,所有考入医科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都要来这里祭奠这些“无语体师”,接受医德教育。“宁愿医学生在我身上千刀万剐,也不愿他们未来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一位台湾捐献者的话,道出了无语体师们的大爱,也让医学生们真切地明白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无私。

登记3000余人很多已经失联

记者了解到,医科大学每年新招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共计3000余人,目前我市遗体捐献数量与医学教学需求之间,仍有近半数的缺口。受传统观念、模糊认识、民间传说等因素的影响,遗体和器官捐献的话题,在很多人看来还属“神秘禁区”。“目前我市登记在册的捐献意愿者有3000多人,但是很多人已经失联了。之前我们曾尝试打电话了解情况,不少接电话者明确表示反感……”徐飞说,近些年来,我市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从2011年百万分之0.02的捐献成功率,到现在已经变成亚洲第一捐献国,“但总的看,还是任重道远。”

很多人对遗体捐献以后的用途和去处感觉迷惑,记者了解到,捐献的遗体运到医科大学以后,要经过防腐处理,一年后用于教学使用,并实现其价值最大化。之后将按照国家法规,对遗体进行火化,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取海葬或者其他方式处理骨灰。2011年,我市投资80万元在大黑石将军山公园建立了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每一位捐献者的名字都刻在上面。

鲜花表达敬意和哀思。

医学生们用诗朗颂表达敬意。

大连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们每个月都要到大黑石祭奠、清扫,为纪念碑上的名字描红。每年的3月31日,是我市遗体和器官捐献纪念日,家属、医学生等会举行纪念活动,宣传捐献者的大爱精神。

年仅3天的最小捐献者。

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着……

周大姐轻轻抚着妈妈的照片:妈妈,我来看你了。

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着……

老人家写下对父亲的思念。

他们是这样一些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却留给了别人生的希望,他们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却以另一种形式,继续活着……

文图:大观新闻大连晚报记者张晓帆

编辑:徐琳

校对:张军

责编:孟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