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读书万卷笔通神 2017-11-24

一、简介:

薛绍彭,生卒年不详,字道祖,号翠微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世或以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实则山西万泉(今山西万荣县)人。恭敬公薛向之子,以翰墨名世。其曾祖名颜,《宋史》薛颜传显谓其为'河中万泉人'。薛绍彭常自署'河东三凤后人'。'三凤'谓唐之万荣薛收与其从子元敬、元敬族兄德音三人,俱有一时之誉。

二、书法成就

薛绍彭家藏晋唐法书甚富,这给了他极好的学习机会,身处豪门文宦府第,给他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条件。彭楷书师法锺繇,行草书取法王羲之、王献之,从《兰亭序》得益较多,对二王书法的真谛理解的最为透彻,其书法古雅秀逸、雍容不迫、精严紧密、委婉遒美,深得二王遗风,使他得到'脱略唐宋,齐纵前古'的美誉。曾刻孙过庭《书谱》传世,后人推为精本。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7—薛绍彭(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三、书坛地位的争议

1、对薛绍彭的评价

宋高宗《翰墨志》云:'苏、黄、米、薛笔势澜翻,各有趣向。'

元虞集《道园学古灵》云:'米元章、薛绍彭、黄长睿方知古法,长睿书不逮,唯绍彭最佳。'又云:'南渡后言墨帖多米氏手笔,而薛尤雅正,《禊帖》临帖最多,出其手必佳物,然世亦鲜矣。'

元赵孟頫云:'道祖书如王、谢家子弟,有风流之习。'又云:'脱略唐、宋,齐踪前古,岂不伟哉!'又云:'薛书诚美,微有按模脱击之嫌。'

明危素云:'超越唐人,独得二王笔意者,莫绍彭若。'

明张丑云:'薛书紧密藏锋,得晋、宋人意,惜少风韵耳。'又云:'法度森严,变化较少,品在海岳翁下。要非刘泾、吴说所能梦见。'

《书概》云:'道祖书得二王法,而其传也,不如唐人高正臣、张少悌之流,盖其时苏、黄方尚变法,故循循晋法者见绌也,然如所书《楼观诗》雅逸足名后世矣。存世书迹有《云顶山诗卷》、《晴和帖》等。

通过这些评价,我们不难发现对他的评价主要是图绕他对二王的继承展开的,他对二王的卓越领悟,是许多论者所钦佩赞许的,一方面指责他泥古不化,一方面又赞许他古意时溢毫素间,不作浮急态,真是成也二王,失也二王。

2、家庭背景的影响

薛纲彭出身于世代为宦的豪门巨富之家,父为王公大臣、朝廷重臣,兄长也为当朝命官,家训严格苛刻,主张“持中守恒”的处世态度,不许轻谩张狂、放浪不羁。因为在封建王朝,稍一失误,重则抄家灭族,轻则贬官外放,这些训条是保持家道昌盛的必然。薛绍彭乃恪守家训的本份之人,加之个人成长过程相对来说比较顺利,较少坎坷曲折、迭宕起伏,他的仕途没有太大的波澜,就个人的欲望而言,既无大喜,也无大悲,这就决定了他处世为人的心态和基本性格特征,他的生命意识中也就不可能会有什么大风浪、大冲动,也就没有那种横空出世、江河四溢、换天辟日、开宗立相的强烈欲望。换言之,薛绍从内心向度上不具外拓性,在他的性格因素里没有那种叛逆的色彩。他只是卓越的继承二王,从未想过超越二王。

3、'米薛'的相同相异

米芾尝言:'薛绍彭与余,以书画情好相同,尝见有问,余戏答以诗日,'世言米薛或薛米,犹如兄弟或弟兄。'薛绍彭与米芾在书法水平上应该不相伯仲,相对于魏晋传统的的继承和吸收上,薛氏更彻底。而在书法风格方面,米氏更强烈。这也许与他们的身世和性格有着一定的关联。薛氏生于官宦之家,严格的家庭教育会约束其为人处事不可逾矩,从其书法中不难看出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温文尔雅、端严肃穆的文人气息。米氏的身世与薛氏不同,其母阎氏曾为英宗高皇后接生,其仕途也由此庇荫,这一直是米芾的阴影,米芾以颠佯狂,穿戴唐巾深衣,拜怪石为兄,洗手不拭巾而拍手至干,唾砚研墨等等,也可以感到那种东指西戳、评古论今、褒贬笑骂、驭驾于上的嚣张气焰。米芾从'集古字'而为米字,'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成自家,人贬不知何以为祖也。'他和薛氏同好,'学尽相象,趣趋同类'。但米芾对继承先人采取的态度不似薛氏多进少出、泥古不化。而是小心翼翼,呵护自我意识,保持自己在前人作品前持续的个体认可,'好而不淫'决定了米芾终将高过薛绍彭一头。

4、与蔡襄的比较

蔡襄在书史上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在宋四家中蔡襄的地位最不巩固,始终有被蔡京和薛绍彭取而代之的可能,宋高宗就曾有'苏黄米薛'为宋四家之说。

蔡襄是宋四家中唯一的尚法代表,他和薛绍彭同为宋代的保守派。他博学广识,法度森严,然而同样不足在于太近古人,能捕捉把握他人神韵却缺少自己强烈的气骨,步他人足迹,也就失去了自然的风韵。但从客观上来说,蔡襄在书史上的形象更活跃、更饱满、更丰富些,所以至少蔡比薛影响更大。

四、一点心得

薛绍彭宗法二王而自成一家,却未能名列宋四家。而日后师法二王的赵孟頫却成了元代书坛领袖人物,并影响了明清,及至当代书坛。这两种不同的命运应归结于薛绍彭生不逢时。相对于苏、黄而言,其诗文不能领挚一代,其书法不能因文而显。薛绍彭书作散佚太多,以致流传不广而'世遂不传',加上官运不显,缺少谈资等等,大大影响了其书法史上的地位。但是,由于薛绍彭拥有《定武兰亭》及二王诸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高度理解和鉴赏的能力,使得其心无旁骛,痴迷二王法帖而不倦。因此,薛绍彭对二王书法的真谛也理解的最透彻。其书法古雅秀逸、雍容不迫、精严紧密、委婉遒美,觉得二王遗风。在苏、黄、米'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的气魄面前,薛似乎显得狭隘局促,在强烈的革新浪潮的形势面前又是那么麻木不仁,无怪乎历史将他遗落于记忆的沙砾之中。但反过来,在尚意书风正盛的情况下,薛道祖却依然对此熟视无睹,我行我素,是不是也表现出他那种不趋时尚、不流于世俗、洁身自好的性格特征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