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古寺,神秘地宫,惊现瓷器,陶瓷史千年未解之谜,由此破解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法门寺的秘色瓷

一个浓雾弥漫的冬日中午,我们走进了陕西扶风法门寺,在这个飘荡着大唐气息的地方,我感到非常压抑,这种压抑源自与内心深处对汉唐王朝的怀念。

在中国历史上大唐王朝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山峰,而这个山颠就是开元盛世。山那边是一个民族的崛起,山这边是如午后西斜太阳一样的王朝,而法门寺则是这个高峰两面的见证。

人们在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宝藏不仅是大唐王朝极盛时期的见证,而且以其精美绝伦成为这个时代的绝品。

失传千年的陶瓷

在法门寺的众多文物中秘色瓷是最为璀璨的,它不仅向人们说明秘色瓷在唐代就已存在,而且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金银装饰瓷器。

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秘色瓷的记载各不相同,在这背后是秘色瓷扑朔迷离的,如同梦幻般的色彩。

现存最早记述秘色瓷的作品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瓷》,长于写景咏物的陆龟蒙在这首诗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像中霄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尽管这首诗对秘色瓷的色彩、产地做了描写,但这只能证明秘色瓷在晚唐时期就已在大内皇宫中使用了,而无法说明它到底是何时诞生的。

在法门寺地宫珍宝出土之前,人们所接触到的秘色瓷全是五代秘色瓷,对唐及唐以前的秘色瓷提到的微乎其微,所以在世界陶瓷史上,唐秘色瓷一直是个传说。它的名称由来,它的烧制方法,它的釉彩配方,一直是个谜。就其原因,这种出自浙江越窑的神秘瓷器,唐代统治者一直把它列为贡品,不仅严令“臣庶不得用之”,而且由政府派专员在烧制地点,进行监工。故而其釉料配方、烧制技法一直秘不示人,绝大部分士大夫对秘色瓷一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物。

五代时割据浙江一带的吴越政权,经常将秘色瓷作为礼品送给各个割据政权。据说在每次赠送之前,吴越王都要将其“罗列于庭,焚香再拜”,态度极其虔诚。这使得秘色瓷更加神秘。

  何谓“秘色”?

  在法门寺地宫的大批唐代珍贵文物没有出土之前,人们对秘色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推测上,一千年来,无数陶瓷专家对秘色此作出各种各样描述,尤其是秘色瓷一名来源,人们更是众说纷纭。

一部分专家根据,唐人陆龟蒙、五代人徐寅等人的文学作品和其他的零散史料推断出秘色瓷有两重涵义,其一是秘密之色;其二是专门指越窑青瓷的精品瓷色。但是这两个结论都缺乏有利的证据支持。

而另外一些学者提出,秘色应为香草之色。因为“秘”的本意是一种香草,故而所谓的秘色应为秘草之色,犹如今天人们所说的紫罗兰、玫瑰红等颜色一般。但一些专家又对这一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既然秘色是一种草的颜色,那么诗人为何要将它形容成“千峰翠色”,显然谜色瓷中包含了淡青、鸡蛋黄、黄绿等多种颜色呢?

展出在法门寺博物馆的秘色瓷让我们大开眼界,这些秘色瓷色泽绿黄,晶莹润泽,尤其是其中两个银棱秘色瓷碗,高7厘米,口径为五瓣葵花形,斜壁,平底,内土黄色漆皮,贴金双鸟和银白团花五朵,非常精美。

这才是炫耀了千年的秘色瓷,是世界上发现有碑文记载证实的最早、最精美的宫廷瓷器。

其实,秘色瓷之称主要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秦汉时贵族们的厚葬物品人们往往称之为“秘器”。在古代“秘”字亦写作“秘(示旁加必)”,除了有秘密、封闭之意外,还可以解释为希奇稀有之意。这种瓷是在烧制过程中二次氧化的结果,在越窑青瓷中,其中泛湖绿者少,青中泛黄如艾色者多,而青中泛湖绿且晶亮温润有玉质感者则极为罕见。

陶瓷的划时代作品

谁也想不到,秘色瓷扑朔迷离的表象下面是一个足以让世界震撼的实质,它是中国陶瓷划时代的作品。

我们知道,从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发明陶器烧制后,他们的烧制方法都是明火叠烧,也就是说将陶器的粗坯层层落起,然后在外面架火烧成陶,后来人们虽然发明了涂釉技术,陶器也变成了瓷器,但是不论是装在窑里,还是在窑外的露天明火烧,层层落起的基本方法却没有变过。因而用这种方法烧制成的陶器,往往有烟熏、火刺、粘釉等痕迹。

而秘色瓷的则采用了匣装支烧的方法。也就是说,把做好的单件粗坯,装入匣钵,然后将匣钵层层叠起有效地避免了,明火烧制的诸多问题。而在匣钵内部工匠们又采用了支垫技术,他们用细如芝麻的垫珠,托起粗坯,然后烧制。有效地解决了,明火烧制上诸多弊端。为以后宋瓷的兴盛奠定了技术。

在法门寺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两个银棱秘色瓷碗,它们高7厘米,口径为五瓣葵花形,内里是土黄色漆皮,外贴金双鸟和银白团花五朵,既稳重高雅,又颇具灵秀之气。这种神韵来自于中国古老的漆器工艺。

在唐代之前我国陶瓷一直采用浅浮雕和阴纹线来装饰,伴随着统治阶级的需求,漆器的贴金工艺逐步地被移植到陶瓷加工上。这也就是专家们所说的“平脱”技艺。他们将金箔、银箔,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将它们用漆胶粘贴到烧之后的陶器上,再图以多层漆,然后进行打磨。这种工艺到后世就发展成为陶器的描金工艺。

秘色瓷就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金银装饰瓷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最为神妙、最具传奇色彩的一笔,终于揭开它的面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