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破仑战争简史1

 大小熊猫哥 2017-11-24

近半年来在收集整理丝绸之路的资料,一边汇编成文集方便自己查阅。其实,每次汇编资料,都是以方便自身查阅为目的,顺便放网上以便随时调用。

自幼爱好古今中外文化历史,主要侧重西洋史。想到约在90年代中期,第一次汇编了一篇文章,即拿破仑战争简史。当时国内尚未出现网络,家用电脑也是刚刚进入人们家庭,自己用王码五笔,在看拿破仑战争书籍中随便用电脑摘要,以从内容繁杂的书籍中理出战术脉络。等书籍看完,整理笔记,一篇拿破仑战争简史也在不久后汇编完成。这是自己第一次去繁存精地汇编文章。

而后在若干年后,在业余时间看杂书时又汇编了西洋瓷器和水晶系列文章。

再后来,在自己对中国和西洋的文化历史很熟悉的情况下,想看看东洋史,又花了近3年时间编了东瀛战国系列,这时博客出现,随便登了一部分内容在网络上分享。

博客的建立,其实本是侧重传播自己喜爱的西洋文化,头像设置为罗兰,表明史诗罗兰之歌在西洋文化中意义。可能是因为对西洋文化太熟悉了,以致没有多少反映西洋文化文章发布的在博客上,也没汇编过什么资料。

再到近10年,看了多年外国文化后,再想回头看看国内文化,又汇编过不少资料,如国宝书画系列、老洋房系列,并不准备都拿出来分享,只给自己查阅用。在云盘出现后,将老洋房系列放云盘上,并做了链接,以便随时随地可查阅。

原始资料内容远大于汇编文章的内容,通常是汇编文章的5-10倍。

现在开始的丝绸之路资料的汇编,也随便了解一下不熟悉的中西南亚,涉及中外200多座城池,要从兵家必争之地的角度逐一论证,同时介绍旅游景点和特产,发现是个极宏大的工程。其目录也在不断修改中。

回头看来,这些年业余的汇编居然也有了那么多成果。现把拿破仑战争简史发布一下,也是对这20年汇编成果的留念。​

 

拿破仑战争简史

一、土伦堡战役

1793年7月,法国边境的港口城市土伦堡投靠英军,土伦堡海陆均有重兵把守,法国政府当时准备以6万人的兵团从海陆两面围攻1.5万人的守军,但对方城池坚固,不易得手。年仅23的炮兵少校拿破仑察看地形后认为,从海陆两面包围圈实在费时费力,且敌人援军也会赶到,是下策。而英军以海军支持土伦堡,海军驻守在港口中,土伦堡附近有一克尔海角可控制内外海,若占领它便可利用海角上的火力对英国海军构成致命威胁。当然英军也知道海角的重要性,以绝大部分陆军把守海角上的制高点马格雷夫堡炮台。拿破仑提出了全力进攻防守海角的4千陆军,攻下海角。

但一开始法军指挥官是个画家出生的老头,根本认识不到这一点,常常与拿破仑唱反调,殆误了许多战机,甚至放弃了一个通往海角的战略要地。后来换上个医生出生的,也是常常殆误战机。在群情激愤下,法军督察员支持拿破仑的意见,请求政府撤了指挥官,换上军校校长出生的一位老将,那老将很欣赏拿破仑,让其实际指挥。

这时敌方援军到了一批,敌方人数达3万人。拿破仑所在的法军意大利军团只有1.2万人,不过敌方大半军队在海上,陆军不到1万人。拿破仑及时从陆上进攻,抢回先前放弃的战略要地,等后来法军人数增加到3.8万人,再开始进攻敌方重兵把守的号称“小直布罗陀”的马格雷夫堡,经过激战终于攻克。这样克尔海角全暴露在制高点火力控制之下,法军便轻松地占领了海角。克尔海角失守,英国海军见若不撤将受陆上火力封锁,不得不急速撤退。土伦堡战役法军大捷,拿破仑崭露头角,法国政府摆脱了危机并开始对其另目相看。

二、意大利战场

1、皮埃蒙特战役

如果说土伦堡战役是拿破仑在炮兵指挥艺术上的杰作,那在皮埃蒙特战役则显示了他指挥步兵的才华。

1796年4月,升任意大利军团司令的拿破仑根据政府的命令去占领意大利撒丁王国的皮埃蒙特及奥属伦巴底大区的米兰公国。皮埃蒙特非常富庶,是法军进军意大利的最好的跳板,拿破仑早年曾研究该地地形并设想过进攻路线,现在正好派用常。当时拿破仑6.3万人的意大利军团,由于要防西海岸英军纳尔逊舰队的进攻,只有3万人30门大炮可调用。撒丁王国7万军队中由于大部分军队驻防在阿尔卑斯山和都灵的要地,可调动的军队只有K师2.5万人60门大炮,但意军东面有奥军名将博利埃指挥4.5万人140门大炮协防,如果联合人数可达7万人200门大炮,明显多于法军。而且由于法国政府财力上根本无力再给法军意大利军团补养,一切补充物资都需由拿破仑通过以打胜仗来解决,年轻的拿破仑还需应付手下老资格将领对其不服的局面,法军困难极大。

拿破仑通过一系列强硬措施,喊出“如果你认为我个子比你矮一个头而不听我命令,我将砍去你的头以改变这不平等”,稳住了军心。同时对后勤补给也作了充分的布置。

拿破仑发现意奥两军实际是相距一段距离,2.8万人奥军中分成四部分,从西往东分别是P旅、A师、W师、P师,其中关键的P旅为联系意军用的。拿破仑4月9日到任,由于法国政府外交上的原因,在4月6日即拿破仑到任前几天,法军意大利军团中的M师受命派一小支团假意进攻撒丁王国重要港口热那亚以换取外交筹码,奥军接到意军求援,一开始并不理睬。拿破仑一开始也认为热那亚作为法意贸易港口,占领它是自封门户,不可取。但到任时发现奥军很注重该城,于是将计就计定下引蛇出洞计,再派出一个旅进攻热那亚。意军不支,奥军慌忙派出三个师援救,只留下P旅。蛇被引出后,法军迅速从热那亚撤回,同时拿破仑发现,奥军因忽疏了多山地带来的部队间配合的不便造成了A师出动时落后,若自己能急行军并速战速决,可在敌军赶来配合前两小时吃掉A师,于是立即将法军分为M师、O师、S师三路,派出精锐的M师(马塞纳师)拦住奥军A师,并由S师抄后,眼看将被围歼的奥军A师见势不妙向东逃去,此即“蒙特诺特战役”。这样法军在奥军的P旅和A师之间插入一刀,截断了意奥两军的会师之路,它为各个击破奠定了基础。接着,拿破仑于4月13日又派O师(奥热罗师)进攻西面的奥军P旅,当日经过惨烈交战大败P旅,P旅退至在科萨里亚的一古堡困守企图等援军。意军K师前来援救,也被拿破仑击退。这一战进一步拉远了意奥两军的联系。4月14日,拿破仑M师、S师进攻在东面坚守于迭戈的奥军A师,奥军原欲全力坚守等待米兰公国的援军,但马塞纳率法军大败奥军A师,还击退了前来增援的奥军W师,此即“代戈战役”大捷。当日,奥军P旅得知求援无望也全军投降。在拿破仑的一系列组合拳打击下,到4月15日,奥军只剩1.6万人,代戈失守后,出于战略上的需要不得不保卫米兰,已无力再援助撒丁王国。

之后拿破仑率全军向西绕过有数万意军坚守的阿尔卑斯山,望着出现在眼前的广阔的皮埃蒙特平原,不禁说出:“汉尼拔强行越过阿尔俾斯山,而我们却是绕过它。”一句话点出了皮埃蒙特战役取胜的精髓。从4月20日开始,法军进攻当时在切瓦的1.5万人意军K师,至22日通过包抄大败意军,并创造性地利用骑兵(缪拉率领)追击意军,进一步扩大了战果。

不久,撒丁王国求和,与法国签订了停战协议,法军占领了皮埃蒙特,并割取了科尼等3个城市,法军在意大利站稳了脚。

皮埃蒙特战役,才26岁的拿破仑以3万人仅用了15天时间便击败7万人的意奥两军,俘敌1.5万,伤亡敌军1万,缴获大炮55门。当然皮埃蒙特战役的胜利,也有些运气,如英国海军不知为何仅管就在附近却不去牵制法军。但拿破仑的随机应变,将计就计,而且机动性极强地率领部队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第一次统率大军便显示出其过人的才华,使老资格的法军将军马塞纳、奥热罗不得不佩服拿破仑,从而奠定了拿破仑在法军中的威望。

2、征服米兰

博利埃以波河为天然屏障企图守住米兰,这时法奥两军增援部队均已到,奥军人数达到了2.1万人,法军人数4万人。由于波河天堑,法军渡河极难。拿破仑决定从波河下游江面窄处渡河。为了避开奥军主力,5月3日,拿破仑以M师、S师调集于米兰附近河面,佯装准备进攻。博利埃忙调主力去防守,拿破仑于是从大军中挑选出一批精锐组成一个纵队由拉纳指挥,来到波河下游的皮亚琴察。由于皮亚琴察属中立的巴马公国,奥军根本未料到法军会从这进攻,5月9日法军轻松地击败不堪一击守军并渡了江。

波河失守,米兰将不保,博利埃率军向北逃去,并留下一支1万人的后卫部队在洛迪的阿达河边一大桥固守。本来拿破仑可以不去理会这支守军,直取米兰,但好胜心使他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炮兵出身的拿破仑亲自组织大炮瞄准河对面的守军,于5月10日击溃了守军。这次战役法军仅损失2百人,俘敌2千5,是意大利战场上最出色的战绩之一。“洛迪战役”中,由于拿破仑与士兵打成一片,得到士兵的积极支持,拿破仑回忆说,尽管这战从战略上毫无意义,但却使他自此产生了乱世称王之心。

5月15日,拿破仑大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已无奥军防守的米兰及整个伦巴底大区,出色地完成了政府委派的任务。

法国政府因财政紧张,令拿破仑加速掠夺财物给政府。但拿破仑还想进一步占领意大利中部地区,将奥军驱出意大利,率军横扫了意大利,拖了一段时间才开始掠夺财物给政府。此时的拿破仑已开始不把政府命令放眼里了。

3、曼图亚争夺战

博利埃率1.6万人逃到历史上著名的“四边形要塞”中最关键的要塞曼图亚躲避。曼图亚占领其后广阔地域的必经之地,它三面环水,只有一面有堤道通行,固若金汤。

拿破仑派缪拉率骑兵团攻击了驻扎曼图亚外围的奥属那不勒斯公国骑兵,奥军骑兵历来善战,以前法军从未占过上风,但自从缪拉整顿了法军骑兵,使之在这一仗中第一次战胜了人数相当的奥军骑兵,信心倍增。奥军被迫退进城堡内。拿破仑沿一条较长的战线对城堡进行封锁,并利用山地地形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通过工事只用S师的8千人就足以围困1.4万人的奥军守军。

这时,奥地利派名将维尔姆泽率6万人的大军前来解围。维尔姆泽派两支纵队进攻了法军M师,M师败退。维尔姆泽原以为法军会继续待在曼图亚外围,意图围歼法军,拿破仑眼见战线过长将会被切割,慌忙将全军集中到一处并远离曼图亚,而且为了保持机动,当机立断放弃了许多大炮。奥军维军团轻松进入曼图亚。

此时法军人数为4.7万人,少于维尔姆泽军团。但维军团中的K纵队因跑得过于前面,而且与主力部队隔着加尔达湖,拿破仑见机立即派M、O、C、S四个师插入空档处切断了K纵队与维军团的联系,先将K纵队击败,奥军K纵队逃往蒂罗尔。维军团中3万人企图向西与K纵队会合,被法军挡于洛纳托,由于阵型拉得太长,被拿破仑率2.2万人中央突破,“洛纳托会战”奥军溃败,这战使法军从劣势转为对峙状态。

拿破仑派2万人在卡斯奇里恩布防,这是一块高地,易守难攻。当维军团中的2.5万人进军到此处时,拿破仑让S师先佯败再杀个回马枪,M师、O师从两侧进攻,同时再派副官马尔蒙率一支骑炮兵长途奔袭,从背后进攻维军团,维军团大败。此即“卡斯奇里恩战役”。

维军团经过休息和兵力补充,人数又达5.5万人,于是率3万人转而向东,企图反抄法军,只留下D师2.5万人防守蒂罗尔这块古老的奥地利领土。拿破仑任由维军团主力深入,自己反向去进攻驻守在蒂罗尔附近罗韦雷托的奥军D师。拿破仑率军与奥军D师正面交锋,而M师、O师从左右两侧夹击,击溃之。然后拿破仑快速返身进攻了在普里莫拉诺维军团前锋,接着又在巴萨诺与其主力交锋,维军团连吃败仗。最后两军在圣诺尔日又进行了一次会战,维军团再败。这样维尔姆泽18天来共损失2.7万人,75门大炮,不得不率1.6万人的残兵败将躲进了曼图亚。

经过这一个多月连续作战,法军早已精疲力竭,停下来休养。意大利人民因为得到解放,逐渐开始支持法军。

奥地利又派匈牙利名将阿尔齐文率3.5万人来解围,加上奥军D师残部2.5万人,奥军前线人数已达6万,另有困在曼图亚的2.4万奥军。而法军此时只有4.3万人。

为避免奥军会合,拿破仑率军向前牵制住阿尔齐文军团,阿军团则一路冲破法军阻挡,向曼图亚挺进,法军士气变得极为低落。连日作战使法军早已精疲力竭,法军意大利军团面临着全军履没的险境。当退到维罗纳,拿破仑分析地形,认为应趁奥军D师尚未与阿军团会师之前,抢先占领位于阿军团后方的阿尔科以阻挡奥军D师。就在奥军阿军团扑往维罗纳时,拿破仑率大军悄悄来到阿尔科进攻奥军阿军团后卫部队。未料奥军后卫顽强抵抗,两军展开会战,拿破仑一度落入沼泽地身处险境,法军见主帅有难,拼命保卫,奥军开始畏缩,无奈撤退。此即“阿尔科争夺战”。

这时,奥军D师开始进攻在曼图亚围城的法军S师,拿破仑意识到这会造成曼图亚困军获得出逃之路,马上派马塞纳率大军从阿尔科前往营救,为了迷惑阿军团,撤离时营中灯火不熄。阿尔齐文过了好久才发现,才率大军向前开进占领阿尔科。待击退奥军D师后,拿破仑又返回来与阿军团作战,经过一天激战,阿军团溃败,损失了1.8万人,17门大炮。

过了一段时间,奥地利又派B师和P师前来援助阿军团,这两个师分别与法军M师、O师对峙。拿破仑率军坚守阵地,正在僵持不下时,奥军一支部队开始向里沃利高地挺进。拿破仑意识到若让奥军占领该高地,奥军炮兵将与骑兵会师,自己处境将十分危险,忙派儒尔贝率军从阵地上转移,赶往里沃利,在那占领高地并击败前来的奥军。奥军一支支开往里沃利进攻,两军便在此处形成了会战。在这里法军有2.2万人,奥军有4.5万人,但法军有60门大炮,奥军由于炮兵未前来会合大炮远少于法军,而且法军占领高地后居高临下,处于优势。法军渐渐消耗掉大部分进攻奥军,开始由守转攻,儒尔贝率军趁胜追击,大败奥军。这时阿军团的兵力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拿破仑发起总攻,阿尔齐文眼看马上将被包围,忙猛攻后面的儒尔贝部队,打开个缺口逃了出去。

在“里沃利会战”的同时,奥军P师突袭了负责包围曼图亚的法军O师,O师大败,P师进到曼图亚城下。P师要求城中的奥军出来会合,但维尔姆泽却因准备不足,决定拖一天再出城。就是这致命的拖延,拿破仑让大军继续进攻阿军团,自己率4个团迅速赶往曼图亚,配合围攻曼图亚的法军抵抗奥军,结果维尔姆泽大军一时突不了围。在另一处,奥军P师被从后追上的法军S师拦住去路,当法军O师再赶到时,P师被全歼。

击败阿军团后,儒尔贝率军进攻驻蒂罗尔的奥军,奥军人虽多,但炮兵很少,且长期得不到补给造成大多是病号,结果儒尔贝经激战攻克了蒂罗尔。

这次对阿军团的会战,使奥军损失3.5万人,60门大炮。

曼图亚解围无望,维尔姆泽最终率尚存的1.8万人大军投降。“曼图亚战役”中,奥军本来占有优势,法军又十分疲劳,但法军以超人的毅力硬是挡住了奥军的进攻,并以级强的机动性进行反攻,使奥军一路路援军均有去无回。

6个月来,拿破仑共击退10万奥军,缴获400门大炮,基本将奥军赶出了意大利。

4、征服罗马教廷

全歼曼图亚被困奥军后,奥军已在意大利战败。拿破仑大军逼近了罗马教廷的领地。这时罗马教皇认为应由教会来主宰意大利的命运,勒令法军退出意大利。拿破仑声称自己只是路过,并不想侵犯教会,但教会还是组织了军队宣布进行圣战。不过组织的军队才7千正规军和一批农民,加8门大炮。在谢尼奥,法军只用一小支部队,前后夹击,三下五除二就解除了教会军队的武装。此即“谢尼奥战役”。

法军然后一路挺进,占领了教会好几个城池。法国政府欲趁机剥夺教会的世俗权力,但拿破仑认为在反法联盟远未击败的情况下,万万不能拿教会开刀,说服了法国政府。经过与教会谈判,法国割取了教会一部分土地。

5、塔利亚曼托会战

拿破仑接着率军追击奥军阿军团,降服了意大利中部和北部的各处诸侯,打到了奥地利本土。拿破仑希望自己率法军意大利兵团配合由莫罗指挥在德国边境作战的法军莱茵兵团,形成钳形攻势,逼使奥地利退出反法联盟。法军奥地利派其最善战的将领、刚击败法军莱茵兵团的奥皇之弟查理大公出战。

这时拿破仑率6.1万人、120门大炮的法军意大利兵团和8千人、20门大炮的撒丁王国军队准备先发制人进攻查军团。同时他还希望中立的威尼斯共和国也能出兵助阵,但威尼斯不肯合作,拿破仑无奈派1万人监视威尼斯,自己率5万大军进入奥地利领土。

查理大公军团有5万人,但其中1.5万人去蒂罗尔布防。如果其莱茵战区的援军20天后若能到达,将会达7万人。

1797年3月16日,两军在塔利亚曼托河两岸相遇。拿破仑发现通往奥地利首府维也纳的庞特巴大路未被查军团占领,便派M师杀出条血路抵达庞特巴大路并占领了块要地控制该地区,而且这样一来查军团的后路受到威胁。查理大公见状,觉得可从塔尔维斯打通通道,率全军前往。法军M师拼命阻挡,最终在塔尔维斯击退奥军。此即“塔尔维斯战役”。

与此同时,在蒂罗尔,法军儒尔贝指挥的R师正与奥军K师对峙,双方均按兵不动。当法军M师、G师(原O师)在塔利亚曼托获胜后,前来援助,奥军K师大败,蒂罗尔大道也被打通。

6、奥地利停战

拿破仑击退了查军团,但法国政府却不再向拿破仑提供物资补充,全得靠拿破仑自己解决。拿破仑分析后,认为此地不可久留,决意与奥地利政府谈和,并为了迅速谈成,率军继续向维也纳挺进。

拿破仑派M师向查理大公的粮仓前进,M师冲破重重阻拦最终占领该地,缴获全部战略物资。M师然后追击奥军残部,当追到诺依马特克,与查理大公率领前来援救的四个师遭遇。很快拿破仑也率G师、S师赶到,两军进行了会战,结果奥军再次被击退。此即“诺依马特克会战”。

这时的查理大公已无兵可调,只能组织零星抵抗,结果让法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奥地利大片国土。4月份,奥皇不得不与拿破仑签订停战协议。法奥之战暂告一段落。第一次反法联盟解散。

7、降服威尼斯

就在拿破仑与奥皇谈判的时候,4月20日,意大利威尼斯共和国的贵族挑动了反法暴动。拿破仑在结束谈判后,于5月3日对威尼斯宣战。一听到法军宣战,威尼斯自己反而发生了内乱,各地纷纷推翻了贵族统治,结果法军不费力地接管了威尼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